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对策

【摘要】    “薄氏腹针疗法”是近年来薄智云先生倡导的一种新型针刺全息疗法。为了提高其临床疗效,必须严格掌握薄氏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须掌握针刺的深浅,还必须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

【关键词】  薄氏腹针 临床疗效

“薄氏腹针疗法”是近年来薄智云先生倡导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该疗法是通过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1]。近年来的报道表明,薄氏腹针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方面有着肯定的疗效[2~4]。我们在薄氏腹针的临床实践中,碰到一些难题,并通过反复摸索,积累了一定心得,对于提高腹针疗效、进一步推广薄氏腹针有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

1  严格掌握薄氏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

薄氏腹针取穴的一个指导原则是根据腹部“神龟图”来进行对应的取穴。根据薄氏腹针理论,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双侧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双侧气旁穴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穴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5]。根据这一生物全息影像,可以对应性地治疗人体头身肢体的各类疾患。例如要治疗肩周炎,即在“神龟”肩部对应部位取穴治疗,“神龟”肩部对应部位的穴位是滑肉门,那么,取患者腹部滑肉门穴,可以治疗同侧肩周炎。这个对应的关系十分明白清晰,但是,临床上的实际疗效却时好时坏。曾治疗某患者,右侧手掌麻木,在对应的同侧上风湿外点附近取穴,针后即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区域的麻木消失,唯有拇指部分仍然麻木。以后二诊、三诊,拇指麻木仍未解决。四诊时,我们仔细地测量、严格地定位,终于找到“神龟图”上拇指对应的点,针后即瘥。从中,我们总结到,要提高薄氏腹针的疗效,必须在严格定位方面狠下功夫。一定要借用测量工具,精确计算腹部的横寸、直寸。根据薄氏腹针生物全息影像的面积和人体体表面积的比例,我们推导出薄氏腹针的穴位有效范围在0.1~0.2 cm。薄氏腹部穴位定位的偏差,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而精确的定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2  掌握针刺的深浅

薄氏腹针穴位是一个立体结构,有着一定的空间层次。薄氏腹针理论指出,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针刺深浅掌握不当,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比如,上风湿点浅刺,针对“神龟图”对应的肘关节的“筋骨”,可以治疗网球肘、肘部扭伤、肘部风湿痛等等;如若深刺该穴,即是针对肝脏的调节,可以治疗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所致的纳差、便溏、腹胀腹痛,可以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眩晕、血压升高,可以治疗肝不藏血所致月经不调、崩漏等等。虽然严格地定位了薄氏腹针的腹部穴位,但是,不同的针刺深浅,就针对了不同的疾病类型。所以,要提高薄氏腹针的临床疗效,针刺的深浅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因素。

一般而言,薄氏腹针腹部穴位分为天、人、地三部,分别对应“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天、人、地三部,深度均在脂肪层及在筋膜上,未达肌层,不入腹腔。比如中脘穴,浅刺,针对头面疾患;中刺,针对胃脘疾患;深刺,则调节心脏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天、人、地三个层次的每个层次中,还要再细分层次。比如中脘天部浅刺层次当中又浅刺,针对的是前额头痛,天部浅刺层次当中深刺,针对的是后枕头痛。临床应当详查,对于提高薄氏腹针的疗效,极有帮助。

3  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

首先,必须掌握薄氏腹针“引气归元”“天地针”“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等穴位组合的组成和运用。这些基本处方是薄氏腹针临床运用的基本元素之一,奠定了薄氏腹针取穴处方的基础;其次,必须掌握10个“协定”处方的组成和运用。薄氏腹针已经出台了10个规范化“协定”处方,分别针对薄氏腹针疗效较好的“优势病种”。初学者必须严格掌握这些规范化的处方,遵照处方完成相应疾病的治疗;最后,必须掌握薄氏腹针穴位组方的一般规律。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之后,必须深入钻研薄氏腹针穴位配伍的内在规律,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扩大薄氏腹针的治疗范围。薄氏腹针取穴组方,遵循“君”“臣”“佐”的原则:“君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最为重要的穴位、主穴;“臣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次级重要的穴位;“佐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起到辅助性作用的穴位。除了穴位的组成,还要特别注意穴位针刺的深度,因为不同深度的针刺针对着不同的疾病。所以,薄氏腹针穴位处方还包括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而言,君穴针刺相对较深、佐穴针刺相对较浅。

综上,本文从如何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角度,来讨论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薄氏腹针的方法。笔者认为,临床运用薄氏腹针必须严格掌握薄氏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须掌握针刺的深浅,还必须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