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有用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二百五十三
形式有用吗?
汉明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恢复周朝的“三老五更”制度。汉明帝任命李躬(早年追随刘秀, 诸位皇子的启蒙老师)为三老、桓荣(汉明帝老师)为五更。(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三老身穿麻布大袍,头戴进贤冠,手扶镶玉拐杖。
五更装束与三老相同,不扶拐杖。汉明帝来到壁雍礼殿,坐在东侧的厢房,派遣使者用安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迎取三老、五更到太学讲堂。
天子于屏风前亲迎;互致礼仪完毕,天子走东阶(主人行)在前面引路,三老走西阶(宾客行)随行;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后,天子依礼给三老作揖,请三老入座。三老面向东(东为上方、尊位)而坐;
三公上前为三老摆放几案,九卿上前摆正三老脱下的鞋。天子卷起袖子亲自操刀切割祭肉,蘸好酱汁后请三老食用;然后执爵向三老敬酒。天子一边进献酒肉,一边还要祝福,词云:慢慢吃,别噎着;慢慢喝,别呛着。五更面南而坐,由三公进献酒肉;所受的礼仪和三老一样。
仪式结束后,汉明帝领着桓荣和他的弟子登上讲堂。汉明帝亲自讲论经书,儒生们则手执经书向汉明帝请教、质疑。不计其数的官吏、士绅、儒生围绕在辟雍门外桥头上看热闹、说故事。
汉明帝赐爵桓荣关内侯,下令三老、五更终身享受二千石俸禄;同时赏赐全国的三老(郡、县、乡每级都有,掌教化)每人一旦酒、四十斤肉。
这个看似愚不可及的礼节,为什么汉明帝要搞?就像组织团队中有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还要搞?你怎么看?
我们的组织或团队都会有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存在。究竟形式化的东西要不要,要多少,这个问题恐怕我们每个人都会想过。
就像刘庄所搞的三老五更,看似愚不可及,实际上是通过一种形式来表明自己尊师重道的态度,引发全国关注。这种形式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倡导尊师重道的风气,让全国的尊师重道蔚然成风,有利于发展教育;二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特别是文人学士来建设和稳定家园;三是树立自己尊师重道形象,最大化团结士族阶层,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因此对于组织和团队的形式主义,我们也要学会去研究一下它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相应的意义,则就不能单纯地加以消除或抗拒。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精益管理的价值流程图工具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甄别出组织形式是否有价值:
第一、组织战略角度。目前组织发展目标是什么?组织战略是什么?我们组织形式哪些与战略目标有关联?
第二、商业价值角度。目前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所关注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例如创新或降本增效。形式与商业价值、模式是否有关联?
第三、客户服务角度。我们的服务的客户对象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目前的团队形式是否有利于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组织或团队形式的某一个流程环节与以上任何一个因素有链接,就需要标示出来,最好具体量化贡献强度,其他没有链接的部分,则确实可以消除或改进,让我们的组织形式不陷于形式主义,真正对组织、业务和客户有价值。
请思考:你认为你所在组织的最大形式主义是什么?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