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到广东,纵贯中国中部的一系列盆地,及其相关历史

山西是华夏的北方省份,自北向南,五大盆地,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 五大盆地的最北边是采凉山,最南边是中条山,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而恒山、五台山,则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的分界。

山西五大盆地

西周时期,在山西西南部的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封了不少姬姓诸侯国,其中,晋国封于临汾盆地。春秋时期,晋国渐渐崛起,吞并了两大盆地的其它各国,然后,开始向北方的三大盆地扩张,不但占据了山西全境,还向河北、内蒙古扩张,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

黄河以南,是洛阳盆地,这是周王室的领地,东周时期,盆地之内,还有周国、刘国等朝廷大臣的封地。洛阳盆地,北有邙山、东有嵩山、南有熊耳山、伏牛山、外方山,西有崤山。洛阳是“东边的关中”,四面皆有关口,西有函谷关、东有虎牢关、北有孟津关,南有伊阙关,但是,洛阳盆地面积有限,周平王放弃面积较大的西面关中,只保有这个面积不大的东面关中,实力大减,因而无力控制诸侯,导致天下大乱。

洛阳盆地

战国时期,韩国在洛阳盆地占了不少地方,结果,直接面对秦国。秦惠王在位期间,夺取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还吞并了蜀国、巴国,使得秦国实力、规模暴涨了一倍,成为战国第一强国。秦武王、秦昭王兄弟在位期间,秦国开始向洛阳盆地扩张,前231年,最终吞并了韩国。之后又吞并了王室领地,完全吞并洛阳盆地,以此为基地,可以继续向东方扩张。洛阳盆地地势仍然险要,因此,通过洛阳盆地西边的崤函通道,还是困难的,但是,这已经无助于守卫洛阳盆地了,此次攻韩,秦军是从黄河以北的山西,渡河南下,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攻灭韩国。那时,秦国气势已成,可供选择的进攻方向很多,怎么打怎么有。

洛阳盆地以南,是南阳盆地,西周时期,在此处封了汉阳诸姬,负责守卫“青铜战略大通道”。

这些诸侯主要包括南阳盆地的申国、随枣走廊的随国、淮河上游的息国,方城夏道东侧的蔡国、沈,等等。

南阳盆地,北有伏牛山,东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西有大巴山。

南阳盆地

顺带说一下,桐柏山往东,则是大别山。大别山西南,是湖北;以北,是河南;以东,是安徽。大别山是吴文化与楚文化的分界。

汉阳诸姬在春秋时期被楚国逐步吞并,南阳盆地成为楚国领土,但是,吴国以孙武、伍子胥为将,攻占郢都,之后,楚国实力严重受损,战国时期,韩国、魏国、齐国,进攻楚国的南阳盆地,进行了著名的垂沙之战,战场位于今南阳市的东南方向。楚国因为有不少兵力分布在刚刚征服的今江苏省一带,因此,在垂沙之战战败。韩国夺占了南阳盆地的中心城市宛邑,即今南阳市,秦国也趁火打劫,夺取了南阳盆地的十五座城市。此后,南阳盆地不再是楚国一家独占,而是各国在南阳盆地皆有领土。

当然,韩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最终,前291年,秦国从韩国手中夺取了宛邑,秦国独占南阳盆地,其它各国都被逐出。秦国从此对楚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可以直捣江汉平原。

南阳盆地以南,是两湖盆地,十三万平方公里,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领土。

两湖盆地是完整的地理单元,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亦即湖北全省与湖南北部。

北为大洪山;东北为大别山,东南为幕阜山;西北为大巴山、武当山,西为巫山,西南为武陵山。

两湖盆地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是楚国本土,当秦国占领南阳盆地之后,战神白起,率军自南阳盆地出发,沿着汉水南下,攻占了楚国盘踞数百年的古都郢都。楚国被迫迁都到位于今河南东部的陈。楚国西部领土,尽被秦国吞并,秦国在那里设置了南郡。

两湖盆地以南是湘中盆地,包括长沙盆地、湘潭盆地、衡阳盆地、邵阳盆地等等。

两湖与湘中,两大盆地之间,有丘陵地带分隔。

湘中盆地,西边是雪峰山,以西是贵州省;东边是罗霄山,以东是江西省;南边是湖南阳明山;北边是丘陵地带。

湘中盆地

阳明山与南岭之间,是湖南的郴州。南岭以南,就是广东了。

湘中盆地的核心是长沙,在三国时期,这里是孙刘争夺之地。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实力大发展,诸葛亮、关羽,自湖北向湖南扩张,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关公战长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荆州南部四郡

湘中盆地有湘江,孙刘为了避免矛盾,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南部四郡,也就是湖南四郡,史书上称为“湘水划界”。

PS;古代可以从陕西坐船向东直达杭州出海,还可以从陕西坐船向南直达广州出海。

古代南北水运航道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