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61)孝义坊
孝义坊位于人民路乐桥南堍东侧,西起人民路,东至锦帆路。这条长111米,宽4米的巷子,西口很好找,就在地铁1号线和4号线乐桥站的4号出入口。
孝义坊旧时真的曾经有座牌坊,是宋代时皇帝下令所建,就立在巷子西口。1229年,重新立坊,街巷名称就用了牌坊的名字。至明代,巷子里又建了座周孝子庙,于是又被喊作“周孝子巷”。
这个“周孝子庙”祭奉的人,有种说法是周处(chu,三声)。他是三国时期的一名吴国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的儿子。周处少年时臂力过人,喜欢在田间骑马撒欢打猎,平时不修小节,常常纵情肆欲,结果搞得乡亲们以他为祸患,说“南山有白额猛虎,长桥下有蛟龙,加上周处,就是三害。”
为改过自新,周处先入深山射死猛兽,又到水中与蛟龙搏斗,三天三夜也没出来,人们认为周处也死了,竞相庆贺,还有了“周处除三害”之说。待周处回来,才知道竟厌恶自己到这种程度,于是羞忿不已,跑到吴国去投奔陆机、陆云。陆云对他说:“古代的人,很看重达成自己始终坚持的理想,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施行仁政。你前路尚远,应该立志向而不立,何必浪费时间去忧虑自己的名声呢?”周处猛然醒悟,于是开始磨砺意志、发奋向学,一路向上。
西晋初年,周处历任新平太守、广汉太守、楚内史等职,并迁任御史中丞,他为官刚正不阿,颇有美名。元康七年,周处又出任建威将军,前往关中讨伐氐羌齐万年叛乱,后来在战场上遇害,被追赐平西将军,谥号为“孝”。
这是一位“周孝子”,但坊间另有一说,周孝子指的是常熟人周容。
明代杨循吉的《长洲县志》里记述,“周孝子灵惠祠,在城中东南隅。孝子名容,常熟人。”这位南宋中期的孝子,侍奉母亲至孝,死后为神,除蝗虫、驱老虎、逐水灾旱灾,捉盗寇时还会显灵,保护乡里终年无灾,所以乡人建了庙来祭祀他。“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古时的朝廷和官府也总会不失时机地提倡和鼓励。宋朝时,朝廷赐给庙里匾额“灵惠”,命令常熟官吏要定时祭拜。
时光飞逝,孝义坊内迎来了近代著名词人郑文焯,他在这条巷子里寓居了40余年。
郑文焯生于1856年,卒于1918年,是辽宁铁岭汉军正白旗人。他十三岁能画指画,吴昌硕都曾在他的指画《寒山子》上题赞。光绪元年,郑文焯中举后,曾任内阁中书,后来七次会试不中,于是绝了仕途进取的念头,自镌私印“江南退士”,弃官南游。因为喜爱吴中大地的湖山风月,干脆定居苏州,做了江苏巡抚40余年的幕僚。
郑文焯号“冷红词客”,他的词功力深厚,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词中大多表现的是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他与况周颐、朱祖谋、王鵬运合称清末“词坛四大家”。他同时又长(chang,二声)于金石、书画、医学,并且精通音律。
郑文焯喜欢白鹤,人们常见他身边一琴一书,白鹤舞于其间。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行医与兼卖书画过生活。清史馆要聘他为纂修,北京大学聘他担任金石学主任教授兼校医职务,月俸金八百,他都婉拒不就。有一年除夕作画,他画了一树老梅,枝上数萼,忽生横枝,悬大红爆竹,题为“春色春声”。一位军中长官见了甚是喜爱,愿意出巨资购买,也被他婉言谢绝。可见郑文焯的为人处世,真有股“闲云野鹤”般的洒脱率性。
但愿每一位走过孝义坊的人,都能由孝义二字,细细感受其中的至情至孝,也能通过这些流传坊间的故事,沾染一些文人大家的肆意洒脱。
主播:梧桐 清秋
摄影:晓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