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图
高士图 卫贤 绢本设色 52.5×13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宣和画谱》记,此图原名《梁伯鸾图》。当时内府一共收进卫贤的《高士图》六幅,分别绘黔娄、楚狂、老莱子、王仲孺、于陵子和梁伯鸾六高士,今天只剩下了《梁伯鸾图》一幅,其余五幅皆佚失了。视其尺幅大小,在当时可能是用作六曲屏风。《高士图》原为竖幅,宣和年间重装为手卷,至今依然保留了北宋规整的“宣和装”,宣和装始创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又称宋式裱、宣和裱,适用于扁宽画心,也是较复杂的一种装裱形式,需要多种颜色的镶料。前黄绢隔水有宋徽宗瘦金书“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八字,卷前钤有宋内府“御书”朱文葫芦印、“双龙”朱文方印、“宣和”朱文连珠印,卷后钤“政和”朱文长方印、“宣和”朱文长方印、“政和”朱文连珠印、“内府图书之印”朱文方印,即所谓“七玺俱全”。所以此图虽无卫贤款署,但宋徽宗的题名后人未有异议,可作卫贤唯一真迹观。
画中所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梁鸿娶孟光为妻,孟光容貌甚丑,但心地高洁。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每次梁鸿替人耕作回来,孟光已做好饭食,置于案上,恭恭敬敬的将几案举至头顶,跪请丈夫用餐,每日如此。
图中临卷而坐的正是梁鸿,那位举案跪进的妇人就是孟光。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男尊女卑的嫌疑,但同当世视糟糠之妻如撇履,三妻四妾者视之,梁鸿真是一股清流。
卫贤,京兆人。南唐后主李煜时为内供奉。善画台阁、盘车、人物等。初师唐末画家尹继昭,后学吴道子画法,尤以界画见称于时。北宋《宣和画谱》言:“至其为高崖巨石,则浑厚可取,而皴法不老,为林木虽劲挺,而枝梢不称其本,论者少之。然至妙处,复为唐人罕至,要之所取为多焉。”或许“树木古拙、皴法不老”正是卫贤及其所处时代的绘画特点。自唐至五代,以画宫室得名者仅得卫贤一人。曾绘《春江钓叟图》,李煜为其题《渔父词》二首:
“阆苑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鳞,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看山脊走向
赵伯驹《江山秋色》中山脊走势
《早春图》中的山坡
《早春图》中的树
两个“鬼面岩”也撞脸了,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啊。
《早春图》中的“鬼面岩”
南唐国力虽不强,但在中主李璟朝至后主李煜朝短短三十二年间,南唐汇集了顾闳中、董源、周文矩、徐熙、赵干、卫贤等诸多大家,此时正是中国画由唐的人物画趋向北宋的山水画的转折期。这幅《高士图》虽然被宋徽宗题名定为人物画,实则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整幅画中山水与人物的分量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唐末到五代,再至北宋,文人画家开始面向山林,趋于隐逸,山水技法逐渐走向成熟但尚未定型。这与唐代的以人物为主、此后北宋的以山水为主相比较,清楚地展现出典型的五代绘画的承上启下特征,是五代画风胚变的绝佳见证。整幅画的构图严密,勾线劲挺,屋舍结构刻画准确而精细,山石及树木的皴笔密集。整幅画充实而不滞塞,节奏分明,气息高古但不失雅致。卫贤是五代人,他并没有依东汉席地而坐的风俗来画,梁鸿从高高的床榻上躬身去接妻子的案。这已五代人的生活习了。彼时的床榻功能与现代的椅子一样,在当时是个新事物,卫贤这样处理似乎也将自己投入了画境。山林野兴和对烟火营生般清净的生活已是文人画家们的兴之所在了。
两个版本
《高士图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nkcsAp 密码:sb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