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中,最具含金量的两位霸主,竟都是姜子牙的后代

姜子牙,商周交替之际的风云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七十岁之前姜子牙一事无成,甚至还被妻子扫地出门,彻头彻尾的人生输家。但七十岁之后,姜子牙遇见周文王,从此姜子牙一飞冲天,可谓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

武王伐纣之后,姜子牙被封于齐国,开创了影响中国至今的齐文化,但鲜为人知的是,姜子牙还有一个成就,即他还有两个外孙,其中之一是周成王,另一个成了诸侯王,春秋时代这位诸侯王后代还曾称霸百余年,是春秋含金量最高两位霸主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姜子牙一共有13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女儿叫邑姜,后来成为周武王正妃,一共生有二个儿子。

第一是周成王姬诵,据说邑姜怀成王之时,“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胎教。

第二是叔虞,周成王同母弟弟,姜子牙的小外孙。周武王为何给邑姜第二子起名“叔虞”,这还有一段神奇的来历。

据说,一天晚上邑姜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在古代兄弟排行中,伯表示老大,仲表示老二,叔表示老三、季排最小。由于周武王姬发一共有五子,邑姜第二子排行老三,因此加了“叔”字。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率军平定唐国之乱,将唐国子民迁徙至杜地,而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二年之后,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因此史称唐叔虞。所谓唐国,中心在今山西省翼城县、襄汾县一带,相传唐国是上古帝尧所建之国。

那么,唐叔虞建立的“唐国”,如何一步步的成为春秋霸主,并称霸百余年的呢?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父继位之后,因迁居到晋水之旁,于是将国号改称“晋”,后人称之为晋侯燮,至此晋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从地域上来看,叔虞受封于唐时,其领地仅“河、汾之东,方百里”,晋大夫郭偃说:“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小国,周成王对亲弟弟没什么优待。

不过,西周时期,晋国有两个天然盟友,即周王室与齐国。唐叔虞与周成王是亲兄弟,唐叔虞母亲是姜子牙女儿,因此晋国与这两个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借助这二者力量,晋国在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等明君领导之下,国力迅速壮大,吞并了不少国家,其中就包括赵氏。

东周之后,晋武公(前754年——前677年)在位期间,晋国开始大规模扩张,先攻灭了荀国,后又攻灭了董国、贾国、杨国,晋献公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为晋国参与春秋争霸奠定了基础。

东周之后百余年,在管仲协助之下,齐国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第一霸。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发起“葵丘会盟”,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致颠峰。但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齐国霸主地位动摇,八年之后齐桓公去世,五公子争夺王位,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不复霸主地位。

可以说,齐国称霸时间并不长,广义的说大约只有三十余年,但晋国称霸却高达百余年。

公元前636年,在外流浪二十年的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晋文公在位期间,对内任用狐偃、先轸、赵衰等人实行改革,并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逝世,但晋国依然还是霸主。晋文公之后的晋襄公、晋灵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晋平公时期,晋国一直称霸诸侯。

春秋五霸之中,晋国称霸含金量最高。当时,晋国地处山西河南一带,需要直面秦国、楚国二个强大势力,但晋国在秦楚夹击之中,基本都取得了胜利,维护了霸权地位。

1,齐国退出霸主之位后,晋楚两国都想称霸,于是双方爆发争霸战。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

2,公元前627年崤之战后,秦晋之好不再存在,晋秦联盟破裂,双发爆发晋秦百年争霸战争。公元前627年至前558年,秦晋经过崤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新城之战、麻隧之战等重要战役,秦国几乎全部战败,被晋国牢牢封锁在函谷关和桃林塞以西。

尤其是公元627年之后,秦晋联盟破裂,秦楚结盟共同对抗晋国,而晋国为了保持霸主地位,就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时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称霸形势非常恶劣。但最终晋国将秦、楚两个大国完全压制,实现了长期独霸中原。

有一典故可见晋军之强,《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晋军打仗喜欢好整以暇,总会组成战队御敌或进攻,而不是仓皇应战,说明晋军经过严格训练,军队法度严明,纪律意识深入到了基层。

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晋国六卿实力太强,彼此又互相争斗,内耗严重让晋国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41年,晋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晋楚争霸就此结束,晋国由此失去霸主地位。(上图,晋国卿族与公族地盘分布图,公族已无实力对抗卿族)

其实,晋国六卿专权与争斗,始于晋文公时代。晋灵公(晋文公之孙)时代,赵盾弑君,晋厉公时代,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可见六卿专权到何等地步。与此同时,六卿之间争斗也非常激烈,比如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氏就是被郤氏、栾氏等联合绞杀,屠岸贾是串联者。

但即便内斗如此严重,晋国仍然称霸诸侯百余年,不得不说晋国实力之强,绝对是冠绝诸侯。即便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国依然独领风骚,魏国是战国第一霸,赵国后来是秦国最强敌人。因此,如果晋国没有内耗、没有三家分晋,或许一统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晋国!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真正算起来,含金量最高的只有齐国与晋国。齐国第一个提出“尊王攘夷”,真正的让诸侯臣服,率领诸侯抵抗狄夷,而成为春秋第一霸。晋国延续齐国尊王攘夷口号,并是真正打服了群雄。至于其他霸主,一时兵锋锐利罢了,谈不上让诸侯真心臣服。

参考资料:《史记》

(0)

相关推荐

  • 窝囊的周襄王

    春秋时期的东周天子,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政治上大多没有作为,而且战略眼光都不长远,这就不但使王室沦为了诸侯的陪衬,而且就连自己的王位,也常常需要诸侯的军事援助才能得以巩固. 之前周惠王在世的时候,周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六)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六) 和老刘家主动托孤不同的是,成王姬诵是被托孤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姬旦是掌握着这件事情较大的主导权的,他的态度不必象诸葛亮搞得那么极致,吃相自然好看得多. ...

  • 春秋五霸之中,晋国实力最强,为何却被三家分晋?

    春秋后期,群雄并起,列强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诸侯王权威日重,但在时晋国却与众不同,国王犹如傀儡,被位六卿权臣牢牢架空,甚至爆发多次弑君事件.齐国.秦国.楚国.宋国.晋国等春秋五霸,可谓是春秋骄雄,为 ...

  • 春秋五霸宋襄公:仁义而无霸业悲情死去,妻子搞奶孙恋人生善终

    引 春秋五霸历史上因评判标准不一样,存在着许多争议,宋襄公在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隐>和隋唐颜师古晚年力作<汉书注·诸侯王表>中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司马迁也认为宋襄公应该跻身春 ...

  • 春秋五霸之一宋国,为何在战国却最早灭亡?

    春秋五霸之一宋国,为何在战国却最早灭亡? 爱上文字的人 发布时间: 20-08-0310:31文化爱好者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宋国国都 ...

  • 春秋五霸人物介绍

    [手机版] 1.晋文公重耳 [春秋战国] 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重耳(前697-前628) 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 ...

  • 春秋五霸是如何过渡到战国七雄的

    劳谦9 发布时间: 20-05-2209:32 俗话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时局动荡,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春秋五霸大家都很熟悉,一般来讲指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也有种说法指的是 ...

  • 这个国家曾经位列春秋五霸 为何没成战国七雄

    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成为该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一定程度上,诸侯称霸战争也为战国时期的兼并和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对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国君,太史公在<史记>中采用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

  • 宋襄公在位时有哪些成就?宋襄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趣历史网:2019-10-29 15:17:53                                                                             ...

  • 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 中文名:宋襄公 别 名:兹甫,兹父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 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未知 逝世日期:公元前637年 职 业:宋国国君 主要成就:春秋五霸之一 谥 号:襄 人物简介 周 ...

  • 宋襄公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宋襄公生平

    2014-01-10 11: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