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41

《41、智育的真谛》读书笔记

摘抄:

智育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在教养程度和智力训练程度之间,在学校里所获得的知识分量和智力发展程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虽然后者也有赖于知识的分量。智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世界观的形成智慧的思想方向性创造方向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劳动、社会积极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无论是未来的数学家,还是未来的拖拉机手,都应当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都应当成为聪明的人。智慧应当给人以享受文化财富和审美财富的幸福。真正的智育指引人去认识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丰富性。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

感想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作为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的,从小时候,到现在,对“德智体美劳”中的“智”的理解很狭隘,我一直以为,“智”嘛,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今,读了苏老的这条建议,我方知道自己的浅陋。

如今,身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智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思考(这里不敢妄谈教给学生如何创造性地思考,因为我觉得,我还没有那个能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以前听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说,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但他的人品不好,那么,将来,他对社会、对他人的破坏性会很大。现在来看这句话,我觉得,这种人应该只是单纯智商高,知识丰富;缺乏了正确的世界观。因而,这种人不会凭借他的智慧“给人以享受文化财富和审美财富的幸福”。

明白了这一点,我会在学生的智育方面努力。加油!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读书笔记

摘抄:

在一个有几十名教师组成的集体里,要比在小型学校里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在大的教师集体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

你,作为教育舞台上的一名新手,几乎能够向每一位教师学到东西,哪怕他比你早工作只有几年。但是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

我建议你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

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

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很强:他们能一眼下去就抓住好几个词和句子成分,能在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因此他们在朗读时就有抑扬顿挫,表现出丰富的感情色彩。你在仔细地观察阅读教学法,但是你并没有发现什么意外的新东西。你再去听一次课,以后就接连地听下去。你把一切都跟自己上的课加以对比……

良好的阅读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学生家庭的智力生活如何,儿童在小时候听过哪些故事,学生有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是否注意知识和实际能力的相互关系,等等。你会得出结论: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只要如此这般去做,就一定会得到这样或那样的结果。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举例来说……: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作出评价。这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规律性之一。它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

感想:

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也是经常听老教师的课,而后,觉得人家哪里讲得好,便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可总觉得,和人家原来的课堂味道不太一样。

后来,我读李镇西老师的《听李镇西讲课》,才明白,一味地照搬人家的东西进课堂是最不科学的,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关键是学习人家授课的理念,理念有了,才会真正的从行动上动起来。

今天,我又读了苏老的这条建议,又懂得了,人家课堂表面的“好”,是与许多因素相关的:学生的,教师的;学生小时候的,学生如今的;教师自我的修养,教师思想的修养,教师的自我反思等等。

尽管,而今,很少听同事们的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向他人学习。自己在做题备课方面,有疑问,和同事探讨,自己查资料,到网上找相关信息;参加烟台市的听课活动,研究人家的教学理念;参加烟台市的教研活动,听听同行有经验教师的交流,听听教研员老师的分析……同时,反思自我,抓紧时间尽量多的读书。我想,只要心中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只要从行动上不断努力,我一定会不断地完善自我的。

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摘抄:

我坚定地相信,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恼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

为了保持这种乐观主义的火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母亲和父亲也能(形象地来说)守护着儿童的知识的摇篮,直接参与对儿童的教学,跟儿童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和忧愁

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把游戏和有目的的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

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

一个孩子很轻松地就能得到“五分”和“四分”,而另外一个孩子得到“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就。

感受:

苏老说,要想使儿童好好学习,就要培养他劳动的人情味,使他能够感到好好学习能让父母高兴这是一种崇高的品格。其实,我想,这种美好的品格何止于对于儿童,其实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也是如此。

我有一位叫晓彤的学生,他是位男生,性格有点内向,但是他很善良,这一点从他的周记、从他的作文以及从他跟我的接触中看出来。

他能了解到父母的不易,他能从父母的言行中感受到深沉的亲情,他能对我给予他小小的帮助而感恩于我……他更想让自己的成绩好一些,来报答他的父母。

上次三月考,他一卷不理想18分(满分36),总分98分(满分150);此次,他一卷30分,总分116.5分。一卷提高了12分,二卷提高了6.5分,总分提高了18.5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我想,这就是亲情的力量,这就是他具备善良品格的意义。

写到这里,不由想到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他说,有一位朋友,在谈到写作的初衷时,说了这么一句:“为了我母亲!”多么单纯多么善良的想法啊。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将学生内在的善良激发出来,将此作为他刻苦学习的动力。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摘抄:

对于地处边远的小型学校的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大村镇或城市里的一所好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我建议你每年到这所学校里去2、3次,每次停留3、4天,看望看望自己的同行。你应当去听一些课,跟教师们谈谈。

在春季和初夏,你应当带领自己的学生出去旅行:让他们看一看城市生活,参加工厂和印刷所。你还要利用每一次旅行的机会,充实自己学校的图书、教学影片和幻灯片。

暑假里,你也不要尽呆在学校里,——你到大城市去旅行吧!……你在城市停留的时间要过得很充实:要到剧院、音乐厅里去看演出,见识一下我国优秀演员们的精湛艺术。还有,我再重复一遍,不要忘记买书

我还建议你做几次远足旅行,……。你能讲述的事情越多,你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的宝库就越丰富

感想:

今年夏天,我要外出旅游。

曾经听过一首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当大学生的时候,时间虽说不是大把大把的有,但时间总归是有的;遗憾的是,那时候,真的没有钱。而今,不算有钱,但外出旅游的费用还是有的;遗憾的是,姑娘小的时候,不宜带姑娘出去,现在姑娘大了,儿子还小,也不能出去。感觉很是愧疚于女儿。因为我深知,外出旅游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促进孩子成长大有裨益。

今晚,我读了苏老的这条建议,感觉,不仅仅亏欠了女儿,也亏欠了自己的学生。因为我当了教师后,就一直生活在这小小的乡村,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从未有通过旅行,通过与真正的大自然亲近而产生的强烈的感受,因此说,在学生面前,我的见闻不够丰厚,我的眼界不够开阔,我的思想不够大气。为人师者,应该各方面都优秀的。所以,很抱歉,对于我的学生们,所以,我决定今年夏天出门一趟。

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读书笔记

摘抄

有助于工作的计划还是应当写的。……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应当包括如下各点。

儿童应当阅读的文艺作品的书目。

儿童在学校里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学校里最好有一个音乐室)。

要跟学生进行谈话时使用的绘画作品。

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和文艺作品的片断。

……

我建议中年级和高年级各科教师也制订这样一项远景计划。当然,计划中要考虑到本门学科的特点。

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分配给本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课题计划只适用于不大的课题(2到5节课能讲完的)。课题计划里,写明每节课上讲授什么和怎样教法,应当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做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录。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应当装在教师的头脑里,不需要做详尽的笔录。课题计划是一种教学论上的预见和根据,而不是详尽的讲稿。计划里只应当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例如,在检查家庭课业时要让儿童回答的问题,学习新教材时学生独立作业的种类等。将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题和练习题都不写入这种计划(教师们通常把这些题目抄在专门的卡片上或笔记本里)。

在写课题计划的笔记本里,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的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到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

感想

原来,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做这样的远景计划,之前,我从未在这方面考虑过。看来今后,在接手高一新生之前,我应该做一个高中三年的工作远景计划——写给自己的,而非教给领导的。

还有,关于教学设计,我明白了,不必要将讲课的具体内容写在本子上,这些东西要装在老师的心中,做到胸有成竹;而讲些什么和怎么讲,才是要写的关键。

我以前写的备课笔记,向来是写完就扔,用完就扔的,从未做到像苏老说的这样,在笔记上留白,在授课之后,对笔记做必要的修改,以提高自我。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读书笔记

摘抄: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它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记日记已经记了32年。

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我在自己的日记里空出几页,专门记载自己关于知识的巩固性的想法。把这些记载加以研究、对比和分析,就能看出知识的巩固性取决于许多先决的前提和条件。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

感想

很庆幸,我从去年就着手记录我的工作日记。我倒没能像苏老说的这样,对日记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些什么来;我只是想收集我工作中的幸福的点点滴滴。

有一首歌中,不是这样唱么:“我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等到以后哪里都去不了,……坐着摇椅,慢慢地聊……”

我想,不用等到以后老得哪里都去不了,就是等到退休以后,我坐在书桌旁,翻一翻我写过的工作日记,回首往昔工作中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幸福快乐,这是人生多么美好的事啊。

其实,我很遗憾,我没能从工作伊始写工作日记,我没能早早买上数码相机,照下我亲爱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演(如演出《雷雨》,演出《窦娥冤》,演出《装在套子里的人》),否则,我想我的幸福会更加丰盈,更加丰满,更加形象。

如果,如果,我在参加工作前,就看到苏老的这条建议,或者,在工作伊始,有人提醒我,该记工作笔记,那该多好!即便为此折去我10年的生命,我也是愿意的。

所幸,现在的我,一边在工作与生活中忙碌着,一边能够随时记录着我工作与生活中的幸福快乐。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读书笔记

摘抄:

我们把这些建议提给七年级以上的高年级学生。这些建议是否有效,则取决于许多条件和前提,其中最为重要的几点是

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

课堂教学要在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来进行;

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

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特殊爱好。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那么学生对于在脑力劳动中有关自我纪律的教导才会容易接受。我们认为,应当向学生提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如下:

(1)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你的选修课)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得越多,你的时间的后备就越多。因为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它们吸引着必修的知识向着人们周围的知识的海洋伸展开去。你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书。

(2)要学会听教师讲课。……应当学会在课堂上就对提纲进行思考,并且每天哪怕有半小时来整理这些笔记。……学科的“骨架”是一种特殊的大纲,你依靠它就能回想出全部教材来。

(3)你要在清晨6点钟开始一天的学习

(4)你要善于确定自己的脑力劳动的制度。这就是说,要摆正主要和次要的关系。要在时间分配上把主要的事情安排好,以免它被次要的事情排挤到第二位去。

(5)要学会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刺激。在脑力劳动中,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有趣。使人非常愿意去做的。“必须”两个字常常是唯一的动力刺激。你正是应当从这种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自己的脑力劳动。

(6)你的周围有一个书籍的海洋。应该严格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

(7)要学会自制。你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文娱小组,有运动小组,还有跳舞晚会。你要表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在许多这样的活动中都包含着诱惑,它们可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危害。当然,娱乐和休息都是需要的,但是不要忘记主要的事:你是一个劳动者,……。

(8)不要在无谓的小事(闲谈、游手好闲地消磨时光)上浪费时间

(9)你要学会减轻自己将来的脑力劳动,这就是说,你要为将来创造时间的后备。为了做到这一点,你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现在我大约有40种笔记本。每一种笔记本,都是用来记录那些鲜明的而又好像一闪即逝的思想的(它们有这样的“脾气”:在头脑里出现一次,就再也不复返了)。我还把读过的书里最有意义的东西记入笔记本里。这一切到了将来都是需要的,都有利于减轻你将来的脑力劳动。你把自己记笔记的制度建立起来吧。要悉心保存你从书籍里汲取来的东西。

(10)对于每一项工作,都要找出最合理的脑力劳动方法。要力戒陈规旧套和刻板公式。要不惜花费时间,去深入思考你所接触到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实质。你想得越深透,材料就记住得越牢固。在你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就不要急于去记忆它,否则是白白浪费时间。你不要一遍又一遍地记诵,而只要把你已经熟知的东西通看一下就行。

(11)如果有人妨碍你,脑力劳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当完全独立地工作。最好到阅览室里去学习,因为那里大家都能严格地遵守制度。

(12)脑力劳动要求数学思维跟艺术思维交替进行。你应当把科学著作跟文艺作品轮换阅读。

(13)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例如,在开始学习前先空坐15分钟;本来不打算读的书,毫无必要地把它翻来翻去;睡醒以后,躺在被窝里不起,等等)。

(14)“明天再做”——这是勤劳精神的最危险的敌人。

(15)任何时候都不要使脑力劳动间断。暑假里,不要跟书本就此分手。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来丰富自己,这是你将来从事的脑力劳动所需的时间的源泉之一。要记住:你现在知道的越多,你要掌握新知识就越容易。

感想

工作这么多年,每逢接受一帮新学生,我会把这学期在语文学习上需要注意的问题讲给他们听,但是,我从未给自己的学生下发像苏老这样给学生提出的脑力劳动中自律的问题。看到这条建议,我感觉很受益。以此为鉴,加油!

其中苏老提到的“都要找出最合理的脑力劳动方法”“在你还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就不要急于去记忆它,否则是白白浪费时间”,我认为说的很有道理。在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中,涉及到语文诗歌和文言文的背诵问题,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就存在在没理解透的情况下,就忙着读啊,背啊。结果事倍功半。我以往常和他们说,先读,先理解,再读,再背。看来,我的想法是对的。今后,真的可以把苏老的智力学习的建议印发给学生。

《48、要思考,不要死记!》读书笔记

摘抄

我苦苦地思索着:为什么孩子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是这么困难呢?每听过一节课,我思想上就进一步明确起来: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不懂的东西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

……在他思考事实的时候在内心使用这条抽象真理去理解这些事实,但并没有提出要记住这条真理本身的目的时,这条抽象真理才能被很好地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

虽然这时候并没有提出记住这条规则的目的,但是在多次地作为钥匙来使用以后,规则也就记住了。记住了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人再忘记。记住了而且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背诵

感想

在我们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高一高二学习新教材,高二下学期结束前,要进行会考,我们要将先前学过的文言文进行复习,高三新学期伊始,我们要先复习文言文;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为数不少的学生来说,每一次复习都像学习新的东西一样,学生很吃力,同时,每一次复习完了,也没见多大长进。

开始时,我甚感奇怪,甚感疑惑。后来,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他们在初次学习的时候,就没有理解和把握文本。因而,他们的知识是表面的,肤浅的,经不起时间的洗涤。对他们来说,即便复习上10遍,20遍,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

今天读苏老的这条建议,我明白了,要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思考之后理解,理解了,方会形成相对较长时间的记忆。

2013年5月17日星期五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读书笔记

摘抄

这是一种什么工具呢?这种工具装有5把“刀”——即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

……大家发现:在小学的阅读课上,实际上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关于所读的东西的谈话倒很多。阅读常常是被各种各样的“教育性谈话”、“教育性因素”所取代了。

多年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下列结论: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是在读,那么,他就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都包括在课堂上和在家里的时间在内)。

感想

看罢此文,不由感慨,我们手下的学生阅读量太少啦,少的可怜,就如同,明明他可以怀拥一条河,而实际上,他仅仅拥有一滴水;明明他可以仰视整个浩瀚的星空,却只看到了星空的一角;明明他可以欣赏一片辽阔的草原,却只低头瞥见脚下的一方草地。遗憾,真的很遗憾。

可以,如何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呢?这个问题又着实无奈!每一天的课程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即便课下学生读一本杂志甚或我们的《作文与考试》,都会被某些老班视为洪水猛兽。

是的,仅仅靠语文教材上的那有限的课文,根本无法使学生的心胸开阔起来,根本无法让学生的思想充盈起来。仅仅靠《作文与考试》,从中汲取点新鲜素材,也属急功近利之行为,根本无从谈文学素养的熏陶。

其实,我自己感觉,他们也是很渴望能阅读写东西的,举例来说,这一点,我从我昨晚给他们讲《围城》《双响炮》中的幽默例子时,他们眼神中那些亮光可以判定。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必被题山卷海所压迫?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可以从无穷无尽的题目中解脱出来?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他们在阅读时发出的会心的微笑,还有因读到荡气回肠的文章而感动地流下纯洁的眼泪?

期待,期待。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读书笔记

摘抄

我们感到,学龄中期特别是学龄后期学生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就是他们被剥夺了一项巨大的财富——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全面发展和形成他们的智力的、审美的兴趣和需要又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学习却不是变得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艰难了。

教师通过荷兰革命的生动事实而把这些规律性揭示得越深刻,学生去记忆全部事实、细节、详情的必要性就越少。不需背诵,而是按照逻辑本身,就能把关于上述规律性的概念保持在记忆里,而且,记住它们也是很自然的事。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以识记为目的,而是竭力做到尽量深刻地理解教材。而他对教材的理解越深刻,识记的情况就越好。深入钻研教材的实质,避免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这一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同时,对事物的实质本身,对教材内容发生兴趣,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

通常,教师们抱怨时间不够。我可以同意这种说法,然而一定得补充说明一点:有时候,时间是白白浪费掉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像在学校里、课堂上这么滥用和浪费时间的

许多教师在刚刚表述了规则和举过几个例子以后,马上就要求学生背熟这些规则。学生们用心地背诵着,也能举出同样是背会的例子,但是他们在书写时照样地出错。在这里,忽略了语法知识的特点,以及(特别不能允许的是)忽略了由深入思考事实向记熟规则过渡的特点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它们,又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掌握它们。

感想

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尤其在课堂上。教师绝对不能独霸课堂。

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必须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

不能认为自己讲过了,学生就必须掌握,要像老牛反刍一样,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消化吸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