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闹市中,居然藏着皇帝行宫,小伙伴们惊呼:不可能!

昌平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历史地位,昌平这个地方不简单。昌平的行宫有多处,所谓行宫,就是皇帝出游,居住的地方。有的行宫是以寺庙来充当的,平常和尚、老道修行念经。皇帝来了,腾出来,让皇帝居住。另一种,就是单门为了皇帝出游而修建,只供皇帝居住。这类行宫一般都修建的亭台楼阁,皇帝居住的地方当然不能够寒酸,要有场面,再苦不能够苦皇帝啊!皇帝的行宫根据不同的需要,也是差别很大。南口龙虎台,曾经有元代皇帝回老家蒙古,而修建的行宫;沙河巩华城内的皇帝行宫,更像是一座小的紫禁城。这些行宫如今古迹难寻,就不给大家多介绍了,以后有机会再聊,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小汤山的汤泉行宫。这座行宫就位于小汤山繁华的商业区,小伙伴们都说,不可能,我经常从那里路过,没有看到啊!知道小汤山的人很多,而知道这座昔日皇帝行宫的人就太少了。它就是今日的小汤山疗养院。一个曾经神秘的地方。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面纱,一睹真容。

小汤山疗养院,前身就是皇帝的行宫,叫汤泉行宫。

据说最初建于明代,北京城周边有天然温泉的地方多吗?您想想,就知道了。为什么在这里建行宫。更确切的应该叫行宫别苑。现在人们都喜欢泡温泉,休息日,四处去各大度假村泡所谓的温泉。而过去的皇帝也是人,一样也喜欢泡温泉。所以在明代的时候,就开始修建,皇帝泡温泉的行宫。后来到大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更是大肆建设,把这里建成一座以泡温泉为主的,亭台楼阁的皇家园林。

朋友们会说我吹牛,小汤山疗养院我去过,怎么没有看出来啊!那我就上几张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老照片,让大家看看,我是不是吹牛,老照片拍摄的时候,汤泉行宫已经破败,但还是能够看出这是一处皇家园林。

照片看完了,没有骗大家吧!

1900年八国联军时,汤泉行宫毁于炮火,大清朝亡了以后,行宫衰败。

民国的时候,好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看上这里,纷纷出资修建自己的别墅,好到这里,度假泡温泉。就说说两位最著名的人物吧!一位是民国时的总统徐世昌,在此修建别墅,而且还留有墨宝“汤山别业”石匾,这块石匾藏得好好的,我是没有缘分见到的,只好上石匾拓片让大家欣赏一下,大总统的墨宝。

另一位就是袁世凯的大儿子,也就是曾经的大太子袁克定,也看中此地,而修建别墅。

后来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这些风云人物,齐聚小汤山,在此召开了一次裁兵大会。再后来,日本人来了,也看上这里,把这里改造成后方医院,再后来呢?解放后,这里建成疗养的地方,并且命名为小汤山疗养院。那时很多领导人都来到过这里,这里曾经很神秘。后来这里就一点点的不再神秘。

怎么样,这里是声名显赫,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

朋友会说了赶紧上照片,让我们看看,昔日的汤泉行宫是什么样。

汤泉行宫遗址尚存。主是两座洗澡的池子。一处位于南边,有两个池子,而且很大,据说此地两个池子,过去水温是不同的。一处凉、一处热,大自然真神奇。

池子在修缮中,本人有幸看到当年的柏木桩,过去修建的时候,没有钢筋水泥,怎么打地基呢?就是这些柏木桩子当地基,历经上百年,泡在水里,保存依然很好,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另一处在水池的北岸,小汤山下。据说这里曾经是慈禧老佛爷,泡温泉洗澡的地方。

前面有一个小水池,里面遍植荷花,说是老佛爷一边泡澡,一边能够欣赏荷花的美景,真是绝了。

汤泉行宫遗址还有一处著名的摩崖石刻,该石刻就位于院内北边的小汤山上。小汤山很小,也很矮,就像一个小土坡一样,可是名气却很大。小时候听人们说:什么小汤山是死火山,我怎么也看不出来。就记得小时候,冬天路过小汤山地区, 路边的河沟里往上冒热气,那都是温泉水啊!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都浪费了。如今那种景象,在这里再也看不到了。

话题有点远,说说摩崖石刻的事。小汤山上现存一处摩崖石刻,“九华兮秀”

上方有一处印章,看不清了,但依稀能够看出御笔二字。就不知道是哪位皇帝的御笔了,鉴于乾隆皇帝爱四处留有墨宝,多数人都认为是乾隆皇帝的御笔。看到这里,你就知道昌平有一个著名的度假村,名字的由来了吧!关于石刻的第三个字念什么,多有争议,一种念“兮”,九华兮秀;一种念“分”,九华分秀。到底念什么,看来要找乾隆皇帝去问了。哈哈。
现在汤泉行宫的遗址,以湖水为核心,

湖水上又以怡心亭为中心而建,

水中石桥众多,

多数为当年旧物。

水边的一处大别墅,

不知道当年是哪位大人的。其中一部分别墅建在水里,真是不一般,可惜如今荒废了。

建筑物分布在湖水的四周,也是建于不同时期,

有些老建筑应该也是有故事的!

这个需要进一步研究。

汤泉行宫一直想介绍给大家,这里是昌平地区重量级的历史文物,只是没有机会再进来,近日得以走进汤泉行宫,拍了照片,赶紧介绍给大家。

怎么样,您看了我的文章,对于汤泉行宫,对于小汤山疗养院,有了初步的了解吧!小汤山疗养院虽然里面是个大公园,但不是对外开放。如果想进去看看,一睹真容的话,自己想办法吧!

   (作者简介:大槐树,70后已经不再年轻,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民间古迹的记录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