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从台湾吹来的风吗?
台风是从台湾来的风吗?肯定不是啦。台湾只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太平洋上,处于台风经过的“前沿”而已。台湾是个地名,而台风是种自然现象的称谓,因此不能混为一谈。我国处在季风气候,夏天风向以东南为主。台风发生在夏季,而台湾恰好在大陆的东南向,可能很容易令人误解。
台风这个名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但据林绍豪教授的考据,可能是从闽南语'风筛'演变而来。於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音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至今闽南语称台风为风台,所以这一说法较为可信。 而实际上typhoon是由中文音译过来的,备受争议,但是绝对不会与台湾有关系。
GIF
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不断循环,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性低气压”。
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因而形成“风”。
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射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越快时,其风速就越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32.7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水气、气压差异与科氏力。而过去我国习惯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为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即台风、飓风、旋风等)一般发源于赤道附近的海洋之上,低纬度地区,受温度,气流垂直运动等对流天气影响而形成。不同地点对热带气旋的叫法不一样:中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大西洋称飓风;西北太平洋称台风;北印度洋称气旋风暴;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称旋风。热带气旋一生不长,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月。热带气旋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生成、成熟、消亡。成熟的热带气旋分为:外圈、中圈、内圈。而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地面最大风速分为六种形式: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级台风。热带气旋发源地主要有八个地域:即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等。台风预警级别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红色级别最高。而有意思的是北半球台风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主要是受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科氏力影响。
台风命名:一般由台风路径经过国家而命名,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那些怕坏力大的台风,名字将被“除名”,以后在不使用,历史上共有28个台风名称被除。比如山竹、温比亚、天鸽、启德、天秤等等。台风消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登陆陆地后,由于阻力原因,台风强度减弱,直至消亡;另一种是台风向高纬度移动过程中,供应能量后劲不足,慢慢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