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赏译木先生部分书画作品,
读到几句话比较入心,
摘禄如下,全当笔记。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语言和绘画是人类的两大表达工具,
讲不清楚的画出来,
画不清楚的讲出来。
目前书画界动不动就提“领军人物”,
搞艺术真的需要别人来领军吗?
只有庸才才需要别人来领军。
懂画的不懂画的,
一进展厅就能分辨的出,
懂画的先看画,
不懂画的先看简介。
我认为,
凡是简介写的过于详细的,
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中国画题材不重要,
画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笔墨里有没有自己的形象。
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
用自己的手来表现自己的感觉。
倦了倚棵老树,
念起仍为故人。
山川风月本无常主,
闲者便是主人。
书画之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无事且从闲处乐,
心境空超,乃有笔墨;
水墨皆禅,万法唯心。
精神的淡泊,
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理论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而是在绘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主观想出之理论不仅无用,
而且有害。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对抗
自己认知局限的过程。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学会别人的画法,
而一味临摹抄袭,不加变化,
等于自缚手足,难以成器。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一个时代,
有价值的艺术家是极少数的,
有价值的艺术品也不会很多,
浪里淘沙,
注定多数人是要被埋汰的。
看一位艺术家的价值和水平,
还是要用作品说话,
不是看他的市场价格,
眼前的价格因素影响不了
一个明智观察者的价值判断。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有些画家,
功力非不深厚,但缺少诗意。
艺术境界
是评价绘画艺术的重要尺度,
潘天寿说,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
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
未必梦见”。
收藏还是投资,这不是一个问题。
鉴赏能力提高了,
自然会买到有升值空间的藏品。
收藏不是投机,
要买自己喜欢且看得懂的作品,
不会因为市场涨跌而买卖。
事要藏住,才是格局;
气要沉住,方为本事。
熟练不等于艺术。
作画要恰到好处,
很生,抑或很熟,都是毛病,
生还可以补救,
所以宁'生'一些。
住山不记年,
看云即是仙。
真正塑造人格的并非天资和学历,
而是所经历的挫折和苦难。
人生的闪光点,
无一不是在困境中锤炼而成。
越是磨难处,越是修心时。
画画就是借个题目,
把自己心里想讲的东西讲出来。
画每幅画都应有不同的感受。
那种幅幅雷同或十年风格不变的画家,
我是怀疑他们的。
没有真感受,艺术不求新,
那还是艺术吗?
每个行业都有你看不到的艰辛,
你看到的是一幅作品很轻松,
赏心悦目,
但这作品背后
要多少积淀、多少汗水,
你又了解多少呢?
只有真正体悟自然与心性的无碍
才能深入到物象精神,
从而消融内外境界差别,
达到能所一如,体用一如
的真实境相。
艺术的通则是守常而善变,
但却不能乱变,
变,其实是守常的个性化表现。
画画不能太正经,
太正经了无趣。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知音。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