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说:扶阳理论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365医学网
扶阳理论是扶阳学派的主要指导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整体辩证、重视人体阳气,认为“元气为人身阴阳之主宰”“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临床治疗上善用益火温阳之附子、肉桂、干姜等温热之品,尤其擅长大剂量灵活应用附子。因扶阳理论在临床应用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而得到了广大医家的重视,在内科病症上应用较为广泛。皮肤病同样存在着阳气亏虚的病机,现代有临床研究证明扶阳理论在皮肤病上应用也有着较好疗效。
1. 扶阳理论概述
1.1 扶阳理论源流考
扶阳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理论,《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以万物生长化收藏皆需阳光作喻,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也必须依赖阳气,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及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都需要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等作用。阳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其盛衰决定了机体生命的强弱,与是否患病、患病后是否易愈直接相关,因此从《内经》始,扶阳理论便初具雏形【1】。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发展了《内经》的相关扶阳理论,以保胃气、温阳气的思路贯穿始终,并创制出一系列扶阳方剂,如附子汤、真武汤、理中汤等,这是《内经后》对扶阳理论的一次重要的系统梳理。至后世如李东垣、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 使扶阳理论得以不断发展。后至清代医家郑钦安完成了《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火神派奠基之作,以阴阳为纲、重视心肾之阳为核心思想,这完善了扶阳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理论,并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中不断得以拓展【2】。
1.2 扶阳理论的基本思想
扶阳理论尤其重视心肾阳气,以扶助心神阳气为治疗的基本思想。郑钦安认为“元气为人身阴阳之主宰”,“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能生。”“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做”。在治疗上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治病重在“扶阳”这一指导思想。临证时以阴阳为纲,辨识阴阳虚实,考虑患者阳气损伤情况,再斟酌用药,若有心肾阳气不足则扶助之,多以辛热之药如附子、干姜等温阳药扶阳抑阴为用。
1.3 扶阳理论在内科的应用
扶阳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上,治疗范围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精神疾病,皮肤病等【3】。此外,王兰【4】用扶阳理论指导治疗外感疾病,人体为外感寒湿所上,内里阳气亏虚,则应先以振奋阳气为务,阳气足而鼓邪外出。甘营奇【2】等认为阳气虚弱存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疾病过程中,通过扶助阳气可以在预防疾病、截断病势、善后调养这三个方面发挥扶阳理论的优势。郝晓慧【5】将扶阳理论与针刺理论相结合,通过刺激督脉振奋阳气而治疗脑血管疾病与骨科疾病,均取得了显著地疗效。
2. 皮肤病阳虚病机与扶阳治法关系探讨
2.1 皮肤病机 阳虚为本
皮肤病的产生与多脏腑多因素有关,正如“有诸内者行诸外”,外在的表现多是由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屏障,皮肤之所以有卫外功能与阳气的卫外固护作用密不可分。阳气旺盛,则皮肤代谢功能正常,表现为红黄隐隐、润泽光亮;而阳气不足,皮肤的卫外功能自然减退,皮肤屏障功能会出现漏洞,易受外邪侵袭,致使皮肤功能遭到破坏,在皮肤中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功能障碍,久之会引起各种皮肤病变。体表阳气亏虚卫阳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是里阳虚衰所致,多责之心脾肾阳气不足,心阳不振,脾阳不运,肾阳不温,里阳无以温表阳【6】。阳气不足,导致卫气失固,从而导致皮肤功能障碍是皮肤病的病机之一。
2.2 阳气既虚 邪气相乘
皮肤病的病因主要为内因、外因两类。内因不外正气不足,而阳气亏虚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外因为风、寒、湿、燥、火、虫、毒等外邪【7】。正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言,外邪之所以能侵袭人体致病,必定乘卫阳虚衰而直入肌肤。体表阳气虚衰,风邪入而起多风团、瘙痒明显,皮疹时发时止;湿邪胜而多发疱疹,皮损处易渗液、糜烂;寒邪侵袭则肌肤多麻木,皮温降低【8】。这些皮肤病的表现虽各异,但究其根源,均与体内阳气不足,体表阳气虚弱无以固护防御外邪有很密切的联系。
2.3 标本同治 扶阳祛邪
皮肤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体内阳气亏虚,体表外邪相乘,针对这一病机,应采取标本同治的方法,扶助体内阳气再加以祛除外邪。如风、寒、湿三邪侵袭肌肤,或单独伤人,或合邪伤人,均以温补已虚之阳气为主。风寒袭肤的皮肤病则以祛风散寒与温阳补气相结合,寒湿蕴肤的皮肤病则同时采用散寒祛湿与温阳利湿相结合;风湿相搏的皮肤病则采用驱散在表之风湿与扶助里阳相结合。而针对湿热胶着常的皮肤病,更应注意扶助阳气,若过用淡渗苦泄, 耗伤阳气, 久损及肾,可形成肾阳虚弱, 邪未祛正已伤,若当此之时, 纯用利湿清热之剂, 更伤阳气, 湿浊热邪亦从内化。适宜的治法就是在化湿助运之中, 果敢配用扶阳温热药, 扶正以达邪,使表阳固,肌肤坚,湿热去【9】。
3 扶阳理论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近年的文献,多篇报道了运用扶阳理论治疗各类皮肤病,并且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欧阳卫权把扶阳理论与皮肤病治疗很好的结合,将其分为温阳解表、温阳散寒、温阳化饮、温阳化瘀、温阳清热、温阳潜镇这扶阳六法治疗皮肤病【10】。现将近年典型的扶阳理论在皮肤病中应用的文献综述如下。
3.1 结节囊肿型痤疮
丁旭、刘瓦利【11】认为结节囊肿型痤疮的基本病机是阳虚郁闭,寒邪内凝,提出了扶阳法与清热解毒同用的思路。口服通阳解毒汤(方药组成:麻黄6g,附子6g(先煎),细辛3g,黄连6g,吴茱萸2g,白芍12g,炙甘草6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15g。随症加减:大便溏泻者加(炒)白术10g、茯 苓10g;皮疹肿痛明显者加连翘15g、紫花地丁15g;舌质紫暗者加桃仁10g、红花10g;腹胀痛者加干姜6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8周)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4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6.4%
3.2 带状疱疹
周雨等【12】报道陈学忠教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伴见畏寒、面白、身软、舌淡白、脉沉细等症状。认为带状疱疹的病机为阳气亏虚,复感毒邪,以致阳虚不能逐邪,邪毒瘀阻经络不能透达于外,从而发病,治疗上选用四逆汤合乌 头汤加减,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而治疗带状疱疹。
3.3 湿疹
窦海忠【13】认为湿疹除常见证型为湿热蕴伏、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证外,若湿疹伴见畏风冷,精神较差,舌淡胖大或有齿印,舌苔黄腻不干或水滑,脉濡软或大而乏力,辨证为阳虚湿盛。治疗以温阳散寒,利湿止痒为法,方用真武汤合栝楼瞿麦丸加减,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3.4 硬皮病
王帅【14】通过综述近年温阳法治疗硬皮病的文献,现代医家认为硬皮病的病机多为脾阳肾阳亏虚,卫外失固,寒凝血瘀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温阳补虚为主,兼以活血通经宣痹为法,疗效肯定,并且已有大量有关的温阳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4 小结
综上所述,皮肤病的发生与阳气亏虚有直接关系,里阳虚损致表阳不足,卫外功能失司,邪气因虚乘袭而发病。扶阳理论是以扶助阳气为基本指导思想,适用于皮肤病阳气亏虚的病机。通过运用温阳药温补脾肾两脏,先后天并补,脾阳肾阳充足,里阳足自然表阳固,逐步恢复卫气的防御卫外功能,既可以抵御外来之邪,同时可以祛已有之邪,以此扶正祛邪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由此可见,扶阳理论不仅用于内科疾病,在皮肤病的治疗上同样有着显著的疗效。深入研究和学习扶阳理论,将扶阳理论更好地运用于皮肤病临床中,不仅能加深对皮肤病病机的认识,还能够更好地指导皮肤病临床。
2017/6/25 22:58:12 访问数:2104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