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格局,决定了她的人生结局
女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神,也是华夏文明中最重要的一位女性。
她的故事,也因此更加古老和传奇。
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女娲和伏羲共同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们一女一男,手握规和矩,下肢交缠在一起,带领着远古先民从此走进文明时代。
其实,任何神话故事,都是经过后世不断演绎再加工形成的,女娲也是如此。
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而其中有三个最为重要,这三个神话体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女娲。
创世女神
第一个神话体系,女娲是创世女神,有关记载最先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娲的肠子变成了十个神,表示神是由女娲创造的。
在远古的神话故事中,神话人物的身体部位变成其他一些东西是挺常见的。
比如,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两只眼睛变成了太阳、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海湖泊。
盘古的身体是变成没有生命体存在的大自然,而女娲的肠子则是变成了十个有生命的个体。
女娲在创造神仙之后,还创造了我们人类。
到了东汉时期,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首次出现在《风俗通义》中。
书中讲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给,乃引绳淤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还没有诞生。
于是,女娲就用黄土照着自己的模样捏一些小泥人,奇迹突然发生了,这些小泥人竟然有了生命。
后来,女娲觉得用手一个个去捏小泥人太累太慢,于是后来就把一截绳子混合在泥土中,然后用力一甩,甩出来的泥点也变成了人。
后来有人说,世间那些美好、富贵的人,都是女娲亲手捏出来的,而那些贫贱的人,就是甩出来的泥点变成的人。
女娲在抟土造人过程中,还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人要有性别之分,于是创造了男人和女人。
这样就可以让男人和女人去繁衍生息,同时,女娲以母亲的博爱和温柔,赋予了人类以灵性和情感。
女娲,一位创世之神,拥有非凡的能力,她创神、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她“神”的威力。
但是仔细思考,女娲在创世过程中细节的处理上,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情感。
此时的她,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神明,更是一位拥有博爱精神、充满智慧的慈祥母亲。
所以,女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她当之无愧!
女娲补天
第二个神话体系,女娲是“补天”的角色,有关记载最先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览冥训》中。
远古时代,有四根天柱突然崩塌,天上露出一个大洞,波涛汹涌的天河水就从这个洞口不断地倾泻下来,华夏九州就此遭难,到处都是洪水泛滥。
女娲不忍心自己的子民受灾受难,于是挺身而出,不辞辛劳地练出了五色石补好了天空。
这个五色石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有人说,孙悟空就是从女娲补天剩下的五色石里蹦出来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五色石变化而来的。
女娲补好了天上的漏洞,又折断神龟的四只脚,用这四只脚重新把天撑了起来。
最后还把危害人间的猛兽清理干净,为华夏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
在这个原始的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没有介绍为什么天突然塌了,更没有和共工撞倒不周山产生关联。
直到东汉时期,文学家王充在《论衡·谈天篇》中将“共工怒触不周山”作为故事背景,在故事情节上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天突然塌了,是因为共工把天撞塌了。
女娲这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
后来女娲补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个原本独立的神话故事,就被融合成一个救世神话。
通过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我们能够看到,在比“大禹治水”更加远古的时期,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已经产生了一种人定胜天的哲学观。
这种朴素的哲学观,以人定胜天为核心和出发点,逐步构成了我们中华文明的基调。
《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曹操在《龟虽寿》中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在《晁错论》中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些名言警句就是我们中华文明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而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都是透露出的那股浓浓的顽强不屈和大无畏精神。
最近,在中美对话中,我们依然能够听到这样的句子。
面对外国无理的挑衅,我们国家外交人员对美国外交人员说: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20年前、30年前,你们就没有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当我们追溯历史,会猛然发现,原来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好像已经不再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故事,因为它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精神的体现。
这种人定胜天的哲学观,早已融进了每位华夏子孙的基因当中。
女娲补天,让我们看到了女娲的另一种形象。
女娲抟土造人是一副慈祥、温柔的母亲形象,而女娲补天则是一个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巾帼女英雄,她用自己的行为为华夏儿女诠释了,什么才是顶天立地!
人文始祖
在第三个体系的神话故事中,女娲和伏羲并列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在现存的一些图画中,我们能够看到,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面蛇身,他们的下半身相互缠绕在一起,上半身对立而望,两个人手里分别拿着规和矩。
这个规和矩是标志着远古时期的文明成果,也代表着女娲和伏羲带领着远古先民从风餐露宿般的野人生活过渡到了人类的文明世界中。
在这个版本的神话体系中,女娲不再是单纯是神,她和伏羲有着共同的人类祖先华胥氏。
华胥氏是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是伏羲、女娲的生母。
(女娲伏羲图)
伏羲和女娲既然是兄妹,为什么后来两人会结为夫妻?
《独异志》记载:
当时宇宙刚刚形成,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天下未有其它人民,为了延续人的生命,二人在昆仑山下咒曰:
“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
谁也没有想到,天上的云竟然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这便是上天的旨意,让女娲和伏羲成为夫妻。
对于女娲和伏羲的传说为什么会演绎成夫妻,有学者认为:
这里的伏羲是代表着新生的父系社会,而女娲代表的是存在已久的母系社会。
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妻,则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
同时,也正是因为两人的结合,中华文明开始有了婚姻制度。
有了婚姻制度,就有了明确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也就有了伦理道德,这就意味着远古先民们开始以家庭为单位迈进了新的时代,这是非常重大的进步。
因为女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春秋运斗枢》中讲到:
“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
这种观点,到了南北朝时期几乎已经被绝大多数人认可。
无论在哪一个神话体系中,女娲的地位都非常崇高。
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神、守护神、人文始祖,在中华文明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你是我的骨中骨,我的肉中肉”,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浪漫吧。
这是亚当对夏娃说的话。
《圣经》中记载,上帝先创造了亚当,然后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于是这世间从此有了男人和女人。
“你是我的肋骨”听上去或许确实很浪漫,但仔细思考一下它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我们就会发现:
在西方文明中女人是男人身体的一部分,这代表着女性属于一个从属的地位。
但是在我们的创世文明中,女性却从来不是。
我们的创世祖女娲和伏羲,他们的关系始终是平等的。
毛爷爷曾说:“女人能顶半边天”,而女娲更是靠自己的力量为世人撑起了一片天。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懂得尊重女性的民族,才是最具有智慧和生命力的民族!
作者 | 夏雨晨,一位把爱孩子当成终身事业的爸爸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女娲传说之灵珠》剧照、网络(如侵权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