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长,为何被捧上神坛?北大教授:底层读者多
《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长,为被捧上神坛?北大教授:底层读者多“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上世纪80年代,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可谓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作品,它是那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长吗?《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的呕心之作,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这部书一共花费了他六年时间。六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成书后不久,路遥即因积劳成疾去世。正是他这种“用生命写作”的态度,使这本书成为一本思想、内容俱佳的巨著。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又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是这届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长篇小说。
十几年来,该书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骚。不仅如此,近些年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生借阅文学图书的数字统计中,《平凡的世界》一直在排名中名列第一。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本书在精英读者群中却屡遭冷眼,就如同某位北大教授所说,《平凡的世界》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之所以受到追捧,无非是因为底层读者多。言语有些偏激,但是却代表了精英阶层的一种态度,即这本书的价值不高,只不过一部适合底层人的“励志”之作。
仅仅是“励志”吗?其实,《平凡的世界》是励志之作,但不仅仅是励志之作。励志的作品很多,但像这样一部能激励几代人、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经典作品,很难用“励志”两个字搪塞过去。《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因为它包含超越时代的丰富的思想内容,令读者常读常新。它呈现了青年成长的种种艰难,有的因经济贫困而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因爱情纠葛而痛苦。有的因自身性格而纠结。其中所描绘的种种艰难,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人生体验,可以与不同时代读者的内心形成一种对话。
“他们没有孙少平、孙少安在生存层面的苦难,但成长艰难的压力,同样是巨大的。挫折感如影随形,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需要引导者、启迪者,需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而《平凡的世界》,就是他们汲取精神力量的最佳读本。”路遥以坚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冷峻地揭示人生遇到的种种艰难,令人为之动容。这决非作家本人过于心硬手辣,而是生活和人生本身就是残酷无情的。
评论家的不讨喜阅读《平凡的世界》,我们时时感到生活的沉重与叹息,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一些评论家总是依据双重标准去评判《平凡的世界》,用预设的理论生硬地去“称”作品:读者说《平凡的世界》写得很美,他会说不深刻;读者如果说《平凡的世界》很深刻,他又会说文学必须是美的。那些评论家总是把自己的闸释强加于作品之上,强硬地唱反调,一点都不讨喜。
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时间流逝,记忆永存。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不息的奋斗,最终却趋于平淡。平凡者未必伟大,真正伟大者往往平凡。记得是谁给路遥送了这样一句葚志铭:“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他自己也曾说过:“人生就是无休止的奋斗,为了梦想而奋斗。”整个世界其实就是这样,在普遍的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平凡的。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用一颗善良的心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人物世界,并让我们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极其辉煌的人生意义。双水村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演绎着平凡的人生,从平凡中而来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难中的信心,不能夺走的盼望,永不业息的爱,平凡中的苦涩,以及今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