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当今学生有四件事不能俭省!
作者 | 拾昼
来源 | 拾昼家长
作家毕淑敏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非常好,她在里面写道:
“人生不可俭省的三件事:第一是学习,第二是旅游,第三是锻炼。”
读完深感认同,尤其于当今学生,践行之,必将终生受益。
此外,睡眠是不可俭省的第四件事。
保证休息,才能保证身体与精神有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
毕淑敏说,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但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
“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取决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隔山买牛’的味道,甚至比股票的风险还大。
但是,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学习不是免费的,会花不少钱,还不一定能挣很多钱,但努力学习才有选择的机会。
读书时,学习得好,才有资格去心仪的学校,而不是被硬性条件拒之门外;
辩论时,学习得好,才有能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而不是被对手辩驳得哑口无言;
工作时,学习得好,才有条件跟上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而不是被后浪无情拍死在沙滩上。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不可俭省不能停止,即便是已考入国内最高学府的学生,也不例外。
前两年,清华大学晒出这张“清华学生的计划表”,激励了不少学生。
这位同学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清华大学官微写到:这样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
学得越深,站得越高,越能看见有无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在学习这件事上,永远有人在你前面,你可能会感到无力,偶尔也会想放弃,但学习并不是此消彼长的事情,要知道,别人的优秀并不会阻碍你的进步。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曾有这样一个问题:
“排名前1%的那些学生,靠的到底是天赋还是努力?”
看到一个高赞回答: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十几年由成长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霸权’。”
学习是辛苦的,需要在别人看电视、玩游戏、睡懒觉的时候,静下心来孤独地学习,养成习惯。
这些学生明白,唯有将眼光放长,才能看见,一时的辛苦换来的是一世的坦途。
关于旅游,毕淑敏认为,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
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局限,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学校,在家里,孩子可以通过书去感知古今中外万千美妙。但一页页飘香纸墨,绝不是困住孩子的牢笼,让他们对天地大美只能靠孤独地想象。
旅游作为身体的阅读,“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不可俭省。
那怎样的旅游对孩子更有价值呢?
有一位妈妈,从女儿出生五个月,就开始带她周游。她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书中提到,每次出行前都要做大量精神上的准备。
一是让孩子参与选择路线。
妈妈一般会推荐两个地方,把利弊都讲清楚,然后供孩子思考,最后敲定,但是敲定了就绝对不可以改变,因为这是孩子自己参与的选择。
二是准备路上的图书。
旅途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在旅途中,有很多等待的时光,等飞机、等火车、排队等待入场,有了书的陪伴,孩子就变得安静了。
三是给孩子讲当地的特点,和孩子一起找资料。
在出发之前,要和孩子一起预习当地的风土民情,编成小故事,让孩子产生兴趣,自己想去,比父母带他去更重要。
四是教给孩子做每天的旅行计划。
比如带多少钱,带什么样的药物,哪些景点是一定要去的等等。任何事情只要准备好了,心里就会更有底。后来养成习惯,她就会自己问,爸爸妈妈明天怎么安排?甚至提出一些建议。这些不仅仅是旅行中有用处,对她一生都有好处。
五是谈好每天的零用钱金额。
旅途中,妈妈会给女儿一些零用钱让她自己支配。开始时女儿绝对是一出门就把东西买好,把钱花光,后来旅行多了,女儿不断地发现后面有更好的东西,渐渐地学会了克制。
六是列出礼品单。
出门之前,妈妈会和孩子商量这次要给谁买礼品。旅行回来让宝贝自己去送礼物,而且一定要讲出来为什么买这个,以及这个礼品背后的故事。这样,让她再回顾一遍旅途。
旅游的价值不在炫耀“这里我来过”,而在“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土人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目光因此多彩,谈吐因此谦逊”。
毕淑敏认为,只有不间断地投入,“操练羸弱的肌肉和骨骼,才能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中高考是决定人生走向的一场硬仗,孩子若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上战场的资格,更没有打胜仗的可能。
但不少父母担心,锻炼会挤占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考试成绩。
然而实践证明,适当的锻炼不仅不会拖累孩子的成绩,反而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早些年,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还有个实验研究500名学生运动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每天上一个小时体育课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比较好。大学生参加运动计划后,学业成绩也上升了。连50岁的中年人在参加四个月的走路计划后,心智的表现也比四个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个实验对象是65岁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资料来源:《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洪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