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文字之美
文字的力量,超乎你想像。
大家好,我是文字觉醒的小花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字的故事——《文字之美》
上一期我们在文字的故事中,讲了文字的力量,“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一字之转,文字的力量,超乎你想象。
今天我继续与大家来分享文字的故事,这一次我们一起来体验文字之美。
说到文字之美,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也是我们的诗词之美吧。
记得在2020年疫情开始时,我们会看到许多物资箱上贴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当这些古诗词恰如其分地印在我们生活物资上,当时也引起了我们大家的那种深深的感触,就是这种情感与我们融入血液的文化形成共振时,我们就真正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绵长。
所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说到诗词,给大家分享第一个故事,关于“推敲”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人写作的时候都会仔细斟酌字句,反复“推敲”字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推敲”一词的由来。
“推敲”二字刚开始并不是连用的,这两个字的由来还要从唐朝的诗人贾岛说起。
贾岛就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指:为了诗中的一个字,一句诗而反复斟酌,不惜花费功夫时间去写一首诗。
有一次贾岛骑着小毛驴正走在路上,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就在他正苦思念叨着,斟酌要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的时候,就不自觉撞上了当时的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中。
韩愈便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里呢?贾岛就说,自己一首诗里面的一句字词不知道该怎么填用,于是就把自己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的事说给了韩愈听。
韩愈听完之后,就对贾岛说:“我还是觉得敲字好,即便是夜深人静,拜访好友的时候,一个'敲’字会显得你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在夜深人静里多了几分声响,正好显得动静有宜。读起来也有韵味些。”
韩愈说完贾岛便连连点头称赞。爱好学问的贾岛不但没有因为闯入仪仗队而受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自此“推敲”二字便有了,人们经常用来形容对文章措辞的反复斟酌、反复琢磨。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文字之美,就是要经过推敲。
比如在《玉楼春·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
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一个绿肥红瘦!“绿肥红瘦”看似描写的平白浅直,其实正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指的是“绿叶”,“红”指的自然是“红花”,“绿肥红瘦”便是指花凋零只剩绿叶,也正好和前句“昨夜雨疏风骤”对上了。也许也只有李清照如此才情的人,才能将肥,瘦这样的文字用到诗词里,还用得如此精妙,如此美。接下来,想与大家分享的文字的故事,是卓文君与她的《怨郎诗》说到卓文君,我们先要来认识司马相如,他是四川成都人,擅长写辞赋。他原本是西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后来觉得这个职务不是他所喜欢的,就辞职投靠在梁孝王门下。没想到后来梁孝王死了,他只好回到四川,投奔在临邛当县令的好友王吉。当时的临邛有个富豪叫卓王孙,卓王孙听说成都才子司马相如回到四川,因为欣赏他的才华,就邀请司马相如到家中做客。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年方十七岁,美丽大方,琴棋画样样精通,却因为父亲想要高攀权贵,把她嫁给一个过气官吏的儿子,谁知道她过门不久,这儿子就因为痨病过世了,卓文君新婚不到半年就守寡,又回到了娘家。她早就听闻了司马相如的名声,当司马相如到家中做客,她当然想看看这位才子的庐山真面目,但她毕竟是个寡居的女子,不方便露面,只躲在屏风后面偷看。而她含羞带怯、遮遮掩掩的倩影,让眼尖的司马相如看见了。卓文君的美丽聪慧早已闻名,司马相什么也不能放过机会,灵机一动,手一扬,琴声跟着响起。卓文君也懂音律,她一听旋律就羞红了脸,因为这首曲名叫《风求凰》,这可不是司马相如以琴传情,在对她表达爱慕之意吗?当天晚上,卓文君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悄悄走出家门,司马相如正等在门口,文君嫣然一笑,心有灵犀的两个人就这样手牵着手,一起走向未来的人生。之后,汉武帝即位,汉武帝非常欣赏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封他为中郎将。这下他总算是出人头地了。只是,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应了“饱暖思淫欲”这句话,在长安乐不思蜀的他,已经忘了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卓文君,甚至有了见异思迁的念头。他派人给文君送去一封信,信里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别人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聪明的卓文君可是一看就懂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不就少了“亿”吗?无“亿”不就是无“意”?他对自己已经无意了啊!卓文君强忍心中的委屈与悲愤,也写了一首诗回复,这就是《怨郎诗》: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她用了司马相如所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嵌在诗中,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层层相递,不但是技巧高明,也把对于丈夫的寡情薄义与自己的心寒心碎表露无遗,凄婉哀怨的词句让人看了不忍。司马相如看完诗,愧疚自责不已,亲自回四川把文君接到长安,从此不再有二心。含蓄而优雅的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文字之美,你感受到了吗?对于诗歌,许多人的感情都是复杂的。它是美妙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可以是激昂的,气吞万里如虎;它也经常是晦涩的,雾里看花朦朦胧胧。2017年的时候,有一部叫《我的诗篇》的纪录片上映,纪录了6个底层劳动者,一边谋生,一边写诗的故事。其中就有陈年喜。陈年喜是一位矿洞爆破工。矿山爆破这一行,哪有活就去哪,干完了就奔赴另一处矿山,萍踪无定,去的又往往是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地方。矿下的日子,充满硝石与火药、黑暗与危险。纪录片里,他在各个地方写诗。废旧纸板上,废弃的炸药箱上,床板上都留下了他创作的痕迹,他写诗更像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编年刻录。分享他一首写给儿子的诗,你来感觉一下,这样的文字,是怎样触动你的。儿子
我们已经很久不见了
我昨夜抱你的梦
和露水一起
还挂在床头
你在离家二十里的中学
我在两千里外的荒山
你的母亲
一位十八而立的女人
被一些庄稼五花大绑在
风雨的田头
我们一家三口
多像三条桌腿
支撑起一张叫家的桌子
儿子 这也是我们万里河山目下
大体的结构
儿子
我们被三条真实的鞭子赶着
爸爸累了
一步只走三寸
三寸就是一年
儿子 用你那精确无误的数学算算
爸爸还能够走多远
你说母亲是你的牡丹
为了春天
这支牡丹已经提早开了经年
如今叶落香黯
谁能挡住步步四扰的秋天
儿子
其实你的母亲就是一株玉米
生以苞米又还以苞米
带走的仅仅是一根
空空的桔杆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见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这样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是那么惊艳。文字看上去是寂静的,其实它是有色彩和韵律的,文字散发的气息和它弥漫出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当你打开感知,去一点点体会文字的美,相信文字一定会带给你惊喜和陶醉。有人说,建筑是具象的,音乐是抽象的,文字是两者的结合。通过文字,能呈现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