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入门教程:竹子的画法
中国画按内容分为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及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于世界画坛。中国画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秀的国画作品,还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远离电脑和手机游戏,有更多时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身心健康。国画讲究的是意境,通过笔墨抒发个人的感情,描绘美好的人生。学习中国画,可以慢慢地体现出真正的真善美,画中国画使人心态平和所有的情绪都可以通过画画平和下来,赏中国画可以静心,静气、静神,养气质,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
凡是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艺术品一定是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域性并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好佳品。数千年来中国墨竹画,所以能持久不衰、代有承袭,因其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与寄托情感的载体。
本文将以图例及详细的文字说明介绍中国画中的墨手的绘画枝法,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画中墨竹的基本技法。
写竿法
墨竹先写竿,需选较硬些的兰竹笔为宜。落墨前,要先立意,需胸有成竹,运笔要指实掌虚,起臂悬腕,落笔以顿,举臂调锋,中锋行笔,如渔撑篙,求笔力遒,自下而上,不可太速,亦不可太缓。收笔横挑,以示节。前短后长,节节相承。
画两竿竹或两竿以上时要注意:一是忌完全平行,垂直交叉,二是忌多线交于一点;两线交叉不可孤立,三是一般情况下画竹要求弯节不弯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则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现出竹竿的弹性;四是多竿竹时要注意浓淡虚实的变化。
写节法
画竿后,待墨将干即勾笔成节,墨须较竿略浓,可以增加。一般竹节有三种节状:乙字上抱、八字下抱、细小的竹子可以两点相对。
清郑板桥言,“欲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画竹节最好采用隶书的笔法,注意书写性。竹节不能画出S形和直线形,竹节要承上启下,在画面里起到墨色变化的作用。竹节中间要用较细的笔,体现光的效果。所以要想画好竹子,有一定的书法功底更好。
写枝法
竿离地五节始生枝,竹枝为互生,画时须注意出枝的方向、长度,要与竹竿形成一种势,行笔要快,笔意连绵。枝上又生小枝,内向外画的小枝,要留有空间,这样有空灵感。尤其在枝梢节顶处有数笔由外向里,笔势回收虚灵有致,会使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竹节生枝不必节节出之,根据画面章法可省略。
写叶法
竹叶的特点是:五分之四叶的宽度基本相同,只有五分之一细尖。因此,藏锋起笔,平稳运行一段长度后再提笔出峰收笔。
写叶要有大小、长短、肥瘦、正侧、俯仰、浓淡等变化。老叶、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叶、嫩叶多上扬,用笔宜湿;正叶宜画宽,侧叶宜画窄,前叶宜浓,后叶宜淡。
写叶之最要紧处在疏密变化,古人总结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画者要多到竹丛前观察,特别是逆光时观察,最易体会竹叶的疏密变化。
初学者,可以先练习“人”字竹叶的画法,再进一步学习其它竹叶的画法。先练习画好一片竹叶 ,必须注意每一片叶子的质量,宁直勿弯,切勿两头尖。
写笋法
画竹笋用笔要按箨片的结构,侧锋用笔,一左一右,交互写下来。所有竹笋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笋中有节,节外有竹箨包着。由于竹子种类不同,其竹笋外部形状也各有不同。
总结:先画竿、再出小枝、再出叶。
竹之一科非草非木,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存于植物之中。要画好竹子,必须多写生、多读写竹的诗,再临摹些先贤的优秀作品,这样画面才能生动,有意境。
1、取干净小号狼毫笔,蘸取花青和藤黄,调出石绿色,再蘸取淡墨调和,调好的颜色应略深,笔头吸饱颜色后,即可作画。
2、先画竹竿,再勾其小枝。
3、竹枝的生长规律是“互生”,即左右交替生长。
4、要按竹子的生长规律出枝,切不可画成“对生”或“轮生”。
5、中、侧锋兼用笔,写竹叶。
6、画竹叶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出,不要迟留。
7、按照上面的方法 ,依次画出旁边的竹叶。
8、再在旁边立竿,要整体构图,按其长势,画得长短有别。
9、画小枝,同时构思好叶的方向。
10、布枝既要符合其生长规律,又要注意美观。
11、向下的叶片呈下垂式,收笔要虚、露锋。
12、靠后的竹叶要用淡墨,再依次添加小叶。
13、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添加一竹竿。节长而稀,要画得圆润一些,再用流畅的线条画出其嫩枝。
14、依照其长势,逐步添加小枝。
15、依次画出小枝上的竹叶,注意叶的穿插关系,不要让画面杂乱无章。
16、添加小叶,以使画面更为生动。
17、下笔要干净利落,实按虚出,一抹而过,不能滞留。无论是“个”字形、“人”字形、“介”字形,画的时候都要重叠,使用这些方法,既容易画,又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