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玖 | 学科立场中的艺术教育概念
尽管中国现在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不再是个别现象,但是欠缺“艺术教育学科”意识、无处不在地误解艺术教育的问题却并非个别现象。尤其是对“艺术教育”概念的认识含混和行为匹配失序的问题最为突出,究其主因有两个:一是学术视野差异,二是欠缺学科立场。所谓学科立场,是指以学科的态度和规格去认识和对待类型知识之存在。学科,是指人类文化分类识别体系。在而今的艺术学门类中,诉求整全性深入建构学科知识系统和促进学科功能释放最大化是一个现实的任务目标,而从学术视野和学科立场上对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艺理学,下文同)中的“艺术教育学学科”予以系统审视、认知和结论更显急迫性。当今中国的艺术文化教育已经是一门显学,包括家庭的艺术教育 学校的艺术教育 社会的艺术教育 个人艺术教育。为避免艺术教育的学科盲流化,笔者于此主张对艺术教育应该确立起“学科体系性认识”意识、立场、方法和成型学科知识系统的观念,这是“学科立场中的艺术教育概念”议题所要阐释的最基本的主题内涵。总之,在艺理学一级学科中应该给予艺术教育基于学科力量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力量及其知识系统网络与价值的机制与空间。
一、艺术教育需要自身的系统学理支持
世界上存在艺术文化传承的客观事实,直接规定着艺术教育行为的存在,好比“有儿就必有母”的道理一样。所谓艺术教育需要自身的系统学理支持,是主张和强调艺术教育运行应当依循和守候自己的一套道理法体系。问题是艺术教育自身的“一套理法体系”在哪里或者说是怎么形成的?这就需要从艺术教育学学科及其学术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其中,通过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恒定命题和基于清淤艺术教育问题来寻求系统性建构和发展艺术教育学科是必由之路。只有在艺术教育学学科的逻辑与认识和实践范畴中,才有可能集中智慧力量去系统性探究,并有可能形成艺术教育思想、艺术教育认识论、艺术教育方法论等艺术教育学理体系、艺术教育话语体系、艺术教育技术体系和艺术教育价值体系,真正实现形成艺术教育有自身值得守候的和支持的自身学理之目标,让每一种艺术教育活动都能行之有效。
(一)认知恒定的艺术教育命题
恒定的艺术教育命题,是指艺术教育领域持久性稳定可究的议题。时下,从追问和讨论艺术教育恒定命题入手,不仅可以更便捷地认知到确立和建构艺术教育学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而且也更进一步明白有价值的新命题多出自学科专业学术之中的道理。
追问认知和提出艺术教育恒定命题的实质和根本动机,是在于诉求解决和做到两个基本事项——对艺术教育存在要始终心中有数 找到实现艺术教育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在人类社会演进历程中,基于心中有数地提出新命题往往是行为的新希望与前途所在,任何学科的每一篇专业博士论文,不就是要完成和达成这样的任务目标吗?否则,社会新思想、学科领袖、专业英才的价值和地位就不会被人们公认和敬仰。
从存在、逻辑、学术的综合视点审视,不难发现艺术教育的恒定命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追问“什么是艺术教育的恒定命题”本身就是艺术教育学学科中的一个恒定命题。一门系统性文化学科的建立和持续存在,是不能缺少自在命题的提出和有深度的阐释的。二是艺术教育应当永远依循和守候自在命理。艺术教育命理包括艺术教育自身的思想、学理、规律、经验、历史和知识系统等自在价值。然而,艺术教育自身的命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生成于艺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学术中。如果欠缺了艺术教育学这个根本的学科存在及其学术作为,就等于艺术教育失去了自我的生命源泉。三是要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也有望在确立和不断建构的艺术教育学学科中获得。只有当一个存在被不断地叩问和系统研究的时候,这个存在才有可能趋向更加实在,其存在价值也才会更加显现。
中国当下艺术教育最急迫和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呢?解析和回答艺术教育学科的这个现实命题,是既有难度也很复杂的。从根本上讲,中国艺术教育业界在目前最紧迫和应该做的事情,一是确认“艺术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与价值,二是深入研究和建构“艺术教育学”学科及其知识体系,三是探寻中国艺术教育活动新的升级版本,四是持续探寻和建构中国艺术教育学派。艺术教育本身是一种融合、催生、锻造、成型各类社会性“艺术动物”的智慧外化交流路径与工具性行为。搭建艺术社会流动之梯①、承传创生中华艺术文明、多出艺术思想、多出艺术人才、多出艺术作品、持续滋养人类、以作品回馈增厚学科知识体系,始终是中国艺术教育学科的使命。
总之,专注提出和研究艺术教育新命题,能够有力促进艺术教育学科发展。
(二)消除阻碍艺术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
有效研究、建构和发展艺术教育学科,是需要发现和清淤式解决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眼下的艺术教育问题不止一两个,但是如果从“中国当下艺术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角度看,及早消除对艺术教育学的误解和行为的错位是两大现实问题。
消除对艺术教育学的误解,是指终止不正确或片面认识、理解和对待艺术教育学学科存在及其本质和价值的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教育学学科的最大误解主要在“三大遮蔽”上:一是遮蔽了艺术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独立性存在事实。突出表现是把对艺术分门别类的教学活动等同于艺术教育学。比如,一说到研究艺术教育学,就直指讨论如何教美术、如何教舞蹈等部门艺术文化教学的事。或者说把研究音乐教育、戏曲戏剧教育的事项误认为等于研究艺术教育学的内涵。二是遮蔽了艺术教育学的学科本体属性。比如,要么是只把艺术教育学等同于一种教授艺术技法的活动,或者认为艺术教育学就只是一种理论研究形态。三是遮蔽了艺术教育学学科自在的知识价值和功能地位。比如,有人认为艺术教育学不是艺术学科的一种专业,甚至否定艺术教育作为学科和专业存在的事实。这是由类如只承认世界有男人和女人之存在,而不承认有“人”之存在的奇怪认识逻辑所致。总之,消除对艺术教育学的误解,就是诉求从根本上确认艺术教育业已存在的学科意义与学科价值。
消除艺术教育行为错位问题,是指终止无序、无思想、无晋阶的艺术教育活动状态。艺术教育的无序,是指艺术教育行为欠缺应有规格化与体系性状态。学位论文缺失学科立场和专业视点、不遵技术规范、不生新知、缺失学理结论、表述混乱,就是规格观念欠缺或弱化的表现。艺术教育的无思想,是指行为主体欠缺独立的艺术教育观念。比如,一些办学时间并不短的专业院系,在自己的办学定位上,依然缺乏清晰、稳定的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和恒定价值观。能够稳定地把一代代学生从头到脚变成了艺术文明人②,是需要独立的艺术教育思想及其艺术教育实施程序才能办得到。同时,在诸多艺术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干预大于对学生艺术天性的尊重,也是欠缺独立的艺术教育思想、缺失艺术教育观的结果。艺术教育的无晋阶,是指没有基于新学理开发出更新性艺术教育新版本。那种长期以来实施的千篇一律或抄袭或模仿的艺术教育状态,以及在自己的专业教育教学设计与行为上,无激情、无个性、无风格、无更新、无特色的状态,就是“无晋阶”态。在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和诉求升级换代生成新版本的时代,各艺术教育主体也的确是应该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新版本”何在的命题。当然,这就需要艺术教育学学科作支持后盾。消除艺术教育行为错位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不匹配的问题,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解决实践活动意识大于学科立场意识的问题。典型状态是有艺术教育行为者的心中有活动无学科的认识与行为状态,由此导致自己的艺术教育行为总是呈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窄视野状态,这是中国艺术教育在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二是解决重法轻理的问题。在艺术教育社会中,普遍是关心自己或别人“如何教”的事项,至于个人“要给出什么 能给出什么 给之后成什么”的一些关键性的体系性主题内容则被忽视,由此导致艺术教育行为的偏失之弊。三是惯例大于学术的问题。这些年来在艺术教育中的同质化、跟风性、经验式行为盛行,随之而来的不良状态是艺术教育开展的学理依据单薄、自我艺术教育理论生成力量弱化、艺术教育更新性晋级步伐缓慢。比如,在学院艺术教育的评估中,很难见到有自我定义的成体系的艺术教育学理及其独立模式系统。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凡谈及艺术教育的变革,多是一阵跟风式热闹之后,趋于实质性成果虚弱的状态。总之,解决艺术教育行为错位的问题,不仅应当在艺术教育之设计、实施、评价的匹配实现上多加注重和研究,更关键的是要能够获得艺术教育学学理的支持。
二、艺术教育活动“不等于”艺术教育学
教育,是指专门化度人成事之事③。而认识和进入艺术教育学学科是有特定门槛的。所以,有效区分艺术教育活动与作为学科的艺术教育学系统,是真正认知和理解艺术教育学学科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对艺术教育学科进行“概念性的问题解决策略”④研究的尝试。
(一)活动的艺术教育
活动的艺术教育,是以活动的方式审视组织艺术文化传习实践事实。广泛性、多样性、可见性、变迁性是艺术教育活动最鲜明的特征。从人类生活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中从来没有缺席过艺术教育这种人类文化传承活动。无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1世纪)文化,如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造物等存在,还是在人类史前社会的部落仪式中,都包含着艺术教育活动,只是这种活动的艺术教育只能算作人类最初级的萌始状态。
活动的艺术教育这条长河,也映现了人类漫长的传习艺术文化自己的历史。而今深入其中,能获得对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认知和对未来的展望路径,包括明确进一步应当研究和确定艺术教育学学科的理由和应有的战略性发展视野。
如果以社会性质、活动走向为认识划分依据,中国从古至今活动的艺术教育可以分为7个版本。如果把整个古代艺术教育活动称为1.0版本的话,那么,从1903年到2020年的整个艺术教育世界,可划分为具有传承和连续性升级的6大版本:1903-1949年为2.0版本、1949-1978年为3.0版本、1979-1997年为4.0版本、1997-2010年为5.0版本、2011-2019年为6.0版本、2020年则以“在线上”方式开启了多层次、大规模、系统性、技术性、探索性、深入性、非界线为特征的艺术教育7.0版本,接下去在置身“后疫情 5G时代”⑤,以及未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将以什么新的面貌、内涵系统、教育模式、风格特征呈现,则是作为学科的艺术教育学在当下需要着力思考和研究的主题。
总之,活动的艺术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学。活动的艺术教育仅是艺术教育学科系统中的一种存在因素,它更多的是处在艺术教育学科形而下系统的方法层面、经验层面、技术层面。当然,也是艺术教育学学科天然要关注、分析、实验展开的一个领域。
(二)学科的艺术教育
基于“艺术实在”而生发的艺术教育活动的最终走向,是形成专门化、系统化、体系化的实在——独立的艺术教育学学科,这是人类迄今所有知识学科历经的基本路径和发展规律,艺术文化教育的这种行为走向也不例外。换句话说,活动的艺术教育和学科的艺术教育只是艺术教育学科链的构成内涵。艺术教育学科链,是指由基于存在自适性生成系列艺术教育因素和分类形态的关系架构系统。自适性生成=主体思维与行为的自然反映与呈现。确立艺术教育学科链观念和视角,有助于更加整体、系统、深入地研究艺术教育学学科,以及更加充分地开展心中有数的艺术教育活动。
认知“学科的艺术教育”,绕不过对艺术教育概念的认知。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学科、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学,则是首先需要被系统性认知的基本概念。概念,是指对类实存属性和本性揭示确认后的抽象表达术语,也就是对揭示某一类事物真实性的限定性准确认知化抽象词语。认识存在、从事艺术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彼此交流等人类活动都依赖于相关概念的运用和新概念的建构。
最广义上称谓的“艺术教育”概念,是从区别“其他文化”教育活动而言的一个专门代称的“术语概念”。如与化学教育、体育教育、英语教育等相对应称谓概念。作为指代“术语概念”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是指专门培养人习得艺术文化的教养行为。不过,“艺术教育”一词在实际的语义中,多作为艺术教育学科的简称。因为,只要是艺术文化的传习活动都可以称为“艺术教育”,这也给了误解艺术教育学的缺口。所以,在面对“艺术教育”一词的时候,要注重基于上下文关系而准确理解,最佳办法还是准确认知和运用得好。同时,除了广义而言的艺术教育,其他皆可称为“狭义”的艺术教育,但都属于艺术教育学科之事。
学科的艺术教育,是从“学科”视点认知艺术教育存在所形成的一个“观念概念”。举凡学科,都是特指区分与辨别知识之意。因此,学科的艺术教育,也就是指“艺术教育学科”。所谓艺术教育学科,是指一类得以实存的独立系统性艺术教育形态。也就是指把专门传承艺术文化行为系统作为一类独立的实在文化体对待,包括两大形态系统: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学。事实上,如果没有建立起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就无从谈及艺术教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通常所讲的艺术教育学科建设,就是要立足抓好艺术教育活动的创新化开展、艺术教育学的学科建构和基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新知识、成型完善的艺术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总之,艺术教育学科既是普通教育学“学科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形态,也是“艺术学科”的构成部分。在“教育学”系统中研究艺术教育学科,是基于研究“学科教育”立场的观照。只有在艺术学科中,艺术教育学科才会被更加全面、深入、落地地研究和直接运用。
所谓艺术学科,是指艺术知识体系。艺术知识体系=意义化悲欣情趣形式知识系统。艺术学科,可简称为“艺术学”,是基于区分专指人类的艺术文化。因此,艺术学,乃是研究艺术文化学说的学科。在中国学科制度历史上,2011年是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的新里程碑。2011年2月,艺术学科独立升格为了“学科门类”⑥。至此,独立的“艺术学门类”(代码为13)不仅有了制度性学科地位⑦,还规定了艺术学专有的五个一级学科系统:艺术学理论(1301)、音乐与舞蹈学(1302)、戏剧与影视学(1303)、美术学(1304)和设计学(1305)。尽管这一个学科系统的划分与艺术学科的学理逻辑和理想逻辑还有不小的差距⑧,但它至少是目前艺术学及其艺术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现实制度依据和保障条件。
作为最实在、最易于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艺术教育”概念是“艺术教育活动”,这是从“行为”视点理解的艺术教育之“行为概念”。艺术教育活动是指任何实际开展艺术文化教习的行为。这种专门教授学习者习得艺术文化及其组织相关事务的活动,是一个存在繁复、层级多样、系统复杂、行为水平参差不齐的艺术活动领域,有的随机零散、有的规范系统;有的是致力于艺术形而上的学术研究,有的是重在习得艺术的相关专门技术技法技巧;有的修习时间长或修炼一生,有的成阶段性;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志趣和梦想,有的仅是为了谋得一个现世的职业。整体而言,艺术教育活动所诉求的目标是一个复数性存在,包括培养人形成能够独立创造艺术作品、从事表演艺术活动、专门教习艺术文化、开展研究艺术、自由分享艺术、随时应用艺术文化等专门教养——意识、本事。学院艺术教育的专业规格则更精深,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文化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的艺术文化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目标主要在于让参与者获得艺术文化的素养与人生滋养,但依然是专业的,那种把除了学院艺术教育所实施的艺术文化教育称为“非专业艺术教育”的观念是错误的。
从艺术教育学科立场看,凡艺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两大范畴的定位及其体系性内容。
首先,是各艺术部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事务行为。如中国画教育、钢琴演奏教学、现代舞编程教学、组织大学生电影赏析活动、小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等,这是基于而今对艺术内涵构成系统的认知和规定的结果。认知和研究艺术教育活动的先在逻辑基础,是要承认人类有一种类文化活动存在——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指以被理解为艺术的名义开展的多种行为,包括创作、运用、分享、教授、研究和学习艺术文化等实在可见的活动。
从“类共性”、本质和原理的角度看,艺术是指绝妙性生成润心的意义化悲欣情趣形式文化。绝妙性生成=主体独有心灵吐露性异乎寻常化反映创造出艺术成果;润心=所造之物专门滋养人之精神性需要;意义化悲欣情趣形式文化=情绪价值性非现实形态化规格符号式文化。意义化=总是有实在的专向价值,悲欣情趣=复数式情绪——人类各种情感性思想或意味⑨,形式文化=专门形态化规格符号性实在。一句话,“艺术是真的真”⑩。艺术是“真”的=客观存在因素,如创作者 想法 语境 对象等。艺术是真的“真”=被创造出的另一个真的世界——艺术世界。而今被确信的艺术内涵构成系统,包括各种新旧形态的音乐、美术、设计、舞蹈、戏曲、戏剧、文学、电影、电视、播音、新媒体艺术、交叉实验艺术、未来新形态艺术等。相对于总概念的“艺术”而言,业界习惯地把构成艺术内涵的各类别系统称为“艺术子系统”,也将“艺术子系统”称为“部门艺术”。总之,如果忽视了对“什么是艺术”这个艺术自在本体的理解、认知和结论,是做不好艺术教育的。也只有充分认识清楚了“艺术实在”内涵系统,才能更有针对性、守候性、深入性、拓展性地有效认识和研究艺术教育及其学识系统。
其次,是作为基于各部门艺术之上的艺术共有文化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事务组织行为。如对艺术概论、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学术、艺术批评、艺术实验和博物馆艺术教育、艺术传播的教学和研究,以及专门的“艺术教育学”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等专项活动。
基于艺术教育学科链立场和学理逻辑,在理解术语概念、观念概念、行为概念的艺术教育之后,应是作为“学问概念”实存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学出场。凡是称为艺术教育学的存在,就意味着有两个内在规定性:一是艺术教育学应是各部门艺术教育活动的形而上学问存在,二是艺术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确定了“学问概念”的艺术教育学意识、思想和观念,是可以杜绝所谓“艺术教育不存在”之类的误解。艺术教育学≠舞蹈教育学 美术教育学 ……的拼盘,好比哲学≠艺术哲学 教育哲学一样的道理。由此,也可充分理解作为“学问形态”的艺术教育学,是为各部门艺术文化开展实体教学活动提供认识论、方法论和学术论的学理性存在,以及藉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学成为艺术学中一门独立学科的依据、价值、地位。
作为尝试对艺术教育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并验证的艺术教育学,是指系统研究创生性传习艺术文化的学说。即,艺术教育学是系统性专注研究人类如何能够更好地引领生成优质实施一切艺术文化教育的思想、制度、观念、行为、规律、理论、技术、程序、实验、管理、模式和反思的一门交叉性人文学科。在科学的立场,凡称“××学”,就意味着是在某个领域专门“以追求'系统知识’为目的的认知活动。”⑪作为学问形态的艺术教育学,“创生性传习”是自身存在的动机与价值。创生出艺术教育思想、实验艺术教育思想、成型艺术教育新知识体系、供给专业学理依据,是艺术教育学永恒不变的四大内在职责。事实上,艺术教育学本身是“另一种艺术作品”的创作领域,优效的艺术教育或经典艺术教育模式,多是学术创生成果,而不是仅靠惯例性经验的结果。“艺术教育学术观”——以确实的方法在解决艺术教育专门问题过程中成型专业新知识,是不应被忽视或缺失的。学术需要清醒 警惕 敏锐 胆量 能力 阐释 表达等成事素养。忽视了学术这个自我造血发动机,艺术教育学最终是会枯萎衰亡的,现实中的一些艺术教育单位之所以平庸,多源自自身艺术教育学术的贫弱化因素。
学科交叉性、全面观照、认知揭示性、结构整体性、学术探索性和成型原理、建构学科、引领行为是艺术教育学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学既要为艺术教育活动和艺术教育学科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又要诉求持续建构性发展自身,这是艺术教育学的两大规格性任务。
艺术教育存在,是艺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艺术教育存在=艺术教育实在(属性 本质 现象 行为 经验 问题)、艺术教育趋向实在(理想 想法 命题 计划 学术 策略 展望 规律)、解决艺术教育问题(既有 发现 提出 预测 动态)、拓展成型自在(有限编码知识 结构 系统 价值观 体系 编码知识)等专门性形而上和形而下系统内容。艺术教育学守候的核心命题是实现“是之所是”。是之所是=若“要是” 就让它“真的是”。艺术教育学的一切研究及其知识的形成,就是要促成实现“是之所是”这样一个终极目标。根据艺术教育逻辑学的同一律原理和艺术教育哲学的本体论立场,凡艺术教育都应当真正成为“是之所是”的专门化教育实在——达成了化度艺术学习者能成所欲艺术之事。之所以要强调形成实现“是之所是”的艺术教育观念,是在于现实中“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错位艺术教育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否则就不会出现“翟天临艺术教育事件”(2018年)。为何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年)中特别提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确立和依循“四回归”观念——“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⑫,就在于谋求“是之所是”教育能得以实现。试想:当艺术教育远离了自身常识、不能守候艺术教育本体、不满足需要的需要、失去了艺术教育理想,这样无专业底线的艺术教育,还能被需要和依赖而存吗?总之,艺术教育学的本质是学理化存在——有自成的思想、观念、理论、规律、价值、意义、概念、解释框架、理实关系、体系等抽象性实在。
艺术教育学学科与艺术教育学科的关系是:艺术教育学科﹥艺术教育学学科。艺术教育学科为行为判别的指代观念概念,艺术教育学学科为专门知识的学问概念。
依据中国2011年确立的学科制度及其秩序系统,艺术教育学归于艺术学门类“艺术学理论”(艺理学)一级学科,是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知识体系,这是进一步研究、建构和发展艺术教育学科、深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制度保障和最有力的现实条件。遗憾的是这一点在目前还不被业界广泛和充分的意识和认识确信。有的杂志虽然开设了“艺术学”专栏,却拒绝发表研究艺术教育学的学术论文,这意味着把艺术教育学学科排除在了艺术学门外;另有杂志设置了“艺术学理论”栏目,却不包括研究艺术教育学的学术文章,或者是把研究部门艺术教育活动(或美术、或音乐、或舞蹈等)的论文放在其中,这些都既是认知错位的行为,也是没有确立起艺术教育学独立学科立场和学科关怀意识的表现。不过,《美育学刊》《艺苑》设置了“艺术教育研究”专栏,多年来刊发了不少研究艺术教育学和艺术教育活动的论文,成为不可忽视的专业学术阵地。《艺术探索》专设了“艺术管理与艺术教育”栏目。《民族艺术研究》杂志则在2016年1月,专门开设了基于艺理学而守候其二级学科立场的“艺术教育学”专栏。2020年7月,《艺术教育》杂志也进一步意识和认识到要尽快改变目前还有忽视艺术教育学学科价值和地位的不良状况,认为“我们也相信,'艺术教育学’能够、也应该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并且早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⑬,并毅然开设讨论“艺术教育学”的专门论坛,发起了专项讨论和学科研究,这不仅是为艺术学门类独立10周年的学术献礼,更重要的是假以时日,《艺术教育》杂志将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学术重镇,如果最终能以此形成中国的“《艺术教育》杂志学派”,会同《美育学刊》和《艺苑》已显趋向的“艺术教育综观学派”、《民族艺术研究》杂志初现的“族群社会艺术学派”等,将是中国艺术学之幸。其实,也的确如《艺术教育》杂志所确信的那样,基于艺术教育活动对艺术教育学问的研究,而今已经逐渐形成了共识和一定规模的学科学术共同体,并有望成为艺理学中的最有生命力前景的学科。
从学科系统、构成、学术观照立场看,艺术教育学学科系统是包括一系列的二级学科、三级学科,以及一直可分解到最小独立系统的专门知识体系单位。在艺理学学科链中,有艺术教育学这个二级学科链:艺理学(一级学科)﹥艺术教育学(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群——艺术教育哲学 艺术教育逻辑学 艺术教育原理学 艺术教育史学 艺术教学学 艺术教育技术学 艺术教育测评学 艺术教育心理学 艺术教育社会学 艺术教育法学 家庭艺术教育学 基础艺术教育学 高等艺术教育学 社会艺术教育学 艺术教育政策学 艺术教育管理学 艺术教育行政学 艺术教育人类学 比较艺术教育学 艺术教育应用学 艺术教育经济学 中国艺术教育学 外国艺术教育学 未来艺术教育学 ……﹥四级学科群﹥各相关专业研究方向群。其中,每一个三级学科都包含有若干下级学科或专业研究方向,比如:艺术教育原理学(三级学科)﹥四级学科——艺术教育思潮 艺术教育思想 艺术教育观念 艺术教育理论 艺术教育学术 ……﹥各相关专业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史学(三级学科)﹥四级学科——艺术教育通史 艺术教育断代史 专题艺术教育史 中国艺术教育史 外国艺术教育史 艺术教育文献 艺术教育考古 ……﹥各相关专业研究方向;艺术教学学(三级学科)﹥四级学科——艺术课程论 艺术教学论 艺术教学艺术论 艺术学习论 艺术教育模式 艺术教育实验 艺术教育资源开发 艺术教务管理……﹥各相关专业研究方向。此外,还有元艺术教育学也需关注和研究。一句话,艺术教育学是一张系统的专门学科“知识地图”。
此外,立足艺术教育学学科立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还应当认知和理解“艺术教育实存”所依赖的五大根性条件基础概念——文化基础、艺术基础、教育基础、主体基础、关系基础。易言之,注重文化性、守候艺术本身、懂教育学、理解人、建构和调控各种关系资源,是研究艺术教育学学科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艺术教育的文化基础=主体须明族群证明及其特征和传统。文化是指族群存在的一切证明形式,包括人类价值意图实现的一切行为与造物存在和非造物与思想存在。在欧洲文化学认识中,文化的所指和能指内涵是既包括“与自然有关”的人类活动,也包括“超自然事物”的存在。其中,“耕作”“维护”“居住”“建造”“制造”“教育”“课程”“培养”“学术”“教养”“艺术”等因素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因⑭。那种把艺术教育认为是非文化教育的认识是错误的。同样,忽视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是错误的。
艺术教育的艺术基础=主体须知着力之根域。如果忽视或远离了艺术本体这个根就不成为艺术教育了。在现实中,美育代替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替艺术教育内容的事件层出不穷,原因正是忽视了艺术教育要守护艺术这个根本。尽管艺术文化中包含有美的因素,但是,艺术教育不等于美育。艺术的生成方式和存在特性,是基于复数逻辑圆融理性与非理性集成悲欣情趣⑮。理解和讨论艺术教育是要基于充分认知“艺术文化”这个根本实在而进行。艺术是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这也是当代社会任何族群都规定其成员在社会化接受完全教育中都要学习艺术文化的学理逻辑依据。艺术文化,是指主体艺术意图表现行为模式及其实在,包括人类得以艺术实存的知识、思维、价值、意义、符号系统及其行为模式。素描、山水画的皴法、写生、小夜曲、山西民歌、四物乐、大合唱、秧歌舞、电视综艺节目、美术展览会、艺术作品、艺术收藏等都属于艺术文化系统的内容。有人说“艺术不可教”,这是一个严重误解艺术文化教育的说法。艺术文化若干自在知识系统、观念系统、技术系统、方法系统、价值系统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可以承传性教习的。不知道什么是素描的人,美术教师可以教他知道什么是素描,对于不会画素描的人,也可以教他学会并能够独立自由地画出素描作品。所言“艺术不可教”的理解,是把基于释放个人艺术智慧绝妙性生成经典作品的那种“释放艺术智慧的绝妙性”灵感生成、思维过程、艺术想象力形成和个性化表现等意会知识代替了艺术文化编码知识的教授。艺术有限编码知识和艺术编码知识都是可以用程序化方式教授的,这也是讨论艺术教育学学科确立和开展研究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所在。其实,不好教的是艺术的意会知识。如果不承认这一个艺术教育的基本逻辑前提,那么,当代所有的艺术教育活动都无法开展。
艺术教育的教育基础=主体须通为之纲。即要以通晓教育学为指导。业界常说的“只会画,不一定会教美术”,或“只会唱,不一定能够教好声乐课”,这个观点所揭示的根本道理是表明艺术教育必须要懂“教育学”学科。艺术教育活动必须依循教育学以及艺术教育学的学理、规律和方法。否则,容易导致艺术教育负面因素和消极影响力的产生。总之,不懂教育学、艺术教育学来谈艺术教育是危险的,其水准也将是有限的。
艺术教育的主体基础=主体须识人的属性和个性。任何时候忽视人本身的艺术教育都是不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应确立“没有差生”的观念。其实,师生教学相长的观念,已揭示出了艺术教育的主体基础之地位和价值。通过艺术文化让人成长,以及还能活用艺术文化或能创生新的艺术文化,是艺术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
艺术教育的关系基础=主体须晓存在的联结与合力。艺术教育存在是多种条件性资本因素合力的结果,包括物质性、社会性、主体性及其彼此关系。因此,开展和研究艺术教育,都不可忽视一切影响和决定艺术教育存在的各种资本及其关系,也就是艺术教育内社会和艺术教育外社会的各种资源因素及其彼此的关系,都是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需要的力量资本。
总之,由理解艺术教育活动到认识艺术教育学学科,是一个从活动历史概念到活动理论创生学科的演变关系。焦点关注确立和研究艺术教育学学科,应当去除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这三座大山才能够真正成型艺术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并促成艺术教育活动实现“三本三格”教育境界和成效。三本=依循和守候人本体 艺术本体 教育本体,三格=培养学习者的人格全 专格能 社格用。人格全=对学生实施全面人格的型塑,专格能=培养学生形成有专业精深规格的专业能力,社格用=培养能够将专业用于自己和建构与发展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期待随着“艺术教育学”学科的不断生长和知识系统的丰厚,一是能更有力支撑、充实、拓展艺理学的边界与时空厚度,二是力争成长为艺理学一级学科知识群中,规模最大、最有催生力和影响力、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二级学科,三是最大化释放艺术教育学的学科功能和价值,推进实现中国艺术教育有更厚实和特色发展的愿景。
注释:
①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M].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28.
②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M].管可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33.
③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满足个人的自我生存之众欲,教育的核心法则是化度原生本我为自我和超我,教育的本质目标是让人成型能自由做成专门事的本领。
④⑭安斯加·纽宁,维拉·纽宁.文化学研究导论[M].闵志荣,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533.
⑤1.0版本(公元前1万年前-1903)的艺术教育活动,虽然期间也有多种多样的历史性形式,并不断演变发展,但初始、混合行为、泛义性、内群体性、逐渐显现、参差不齐、奠定传统是其基本的特点。
2.0版本(1903-1949)的艺术教育活动,是以中国清代末期开始兴起现代学校性质的艺术教育制度及其活动为依据的。张之洞(1837-1909)在南京创办的仿照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制度的三江师范学堂于1903年6月25日开学,其中开设了“图画手工科选科”。1906年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李瑞清(1867-1920)开设了“图画手工专修科”,中国近现代高等师范艺术教育的序幕由此系统地开启了。之后,艺术文化的教习在中国也正式成为学校的必修课。比如,《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就对音乐“学堂乐歌”的教育价值有了明确的阐释:“乐歌一道为用最大,凡立学堂不设乐歌,是为有教无育,是为不淑之教。盖不止幼稚园。”——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4-45。探索、模仿、结合、初成是2.0版本艺术教育的特点。
3.0版本(1949-1978)艺术教育活动,是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其现代学校艺术教育制度的全面系统化确立为依据,变革、探索、论争、开创、规模、社会化是其根本的特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1980年2月12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由此确立了中国三级学位制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这个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教育领域的第一部法规。
4.0版本(1979-1997)的艺术教育活动,是以文化部于1979年2月召开的“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为依据,如:1980年文化部、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更新、转向、完善、深化、市场性是其基本特点。
5.0版本(1997-2010)是以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规格性、专深性、拓展性、普及性、建构性、开放性是其根本的特点。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在1990年10月颁发的“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修订的,将“艺术学”升格为第五的一个门类——“文学”(05)门类中第四的一个独立“一级学科”(0504),并包含了8个二级学科,使中国的艺术教育活动有了更加制度化和体系化的建构性发展。在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艺术教育成为全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和实施的方法。
6.0版本(2011-2019)是以2011年艺术学科升格为独立门类以及《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发布为依据,制度性、自主性、秩序性、拓展性、建构性是其根本特点。
5G技术于2019年开始在中国商用后,整个社会逐渐在“其高速度、低时延、泛在线、低功耗、万物互联、重构安全”特性中兴起“第七次信息技术浪潮”的过程生成许多新事物[参见:朱京玮.5G时代学术期刊内容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20(7):1.]。所以,中国的艺术教育学科也不能错失良机。
⑥“艺术学门类”位居13,2020年将增设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
⑦2011年后,所有接受学院艺术教育合格的各级别毕业生将获得名为“艺术学”的学位,不再是“文学”学位了。
⑧比如,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名称不太准确,应该称为“艺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都应该分别称谓——音乐学一级学科、舞蹈学一级学科、戏曲戏剧学一级学科、影视艺术学一级学科;此外,还应该增加:新媒体艺术学一级学科、实验艺术学一级学科,等等。期待这样的学科学术理想能够早一点实现。
⑨比如,通常所说的“浪漫之爱”,就是一种圆融着“激情与亲密”之深沉思想情感的复数性情绪。参见: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第九版)[M].邢占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3.
⑩梁玖.艺术欣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29.
⑪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4.
⑫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⑬《艺术教育》杂志2020年“呼之欲出的'艺术教育学’”约稿函。
⑮所谓复数逻辑,是指多维合理化认知生成方式。
作者简介:梁玖,艺术学博士、出站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全国艺术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艺术原理、艺术教育社会学、族群社会艺术学、美术教育哲学、中国书画艺术创作等。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0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