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将门的最后挣扎:毛文龙死后,东江军是如何败亡的?

冷兵器研究所

冷兵器评测和格斗研究1小时前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5949,阅读时间:约19分钟

编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此前的《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为何是毁掉大明长城? 》《东江军猛将张盘的辽南战史 》二文当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毛文龙时代的东江战事。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后,东江镇还维持了八年。有为袁崇焕辩护者便认为东江最后覆亡与袁崇焕斩帅无关,事实是否如此呢?

我们必须指出,东江存身皮岛为主的辽东半岛东岸海岛,所依赖的是强大的水军力量。

在辽东半岛东线,除了皮岛和旅顺一北一南两个据点之外,辽东半岛东岸终端还有大小长山岛、海洋岛等一系列岛屿,星罗棋布。在旅顺以南的渤海海峡,更有沙门、鼍矶、皇城等岛作为跳板,连接登莱镇,形成一个完整的攻守兼备战略系统,连绵的诸岛体系在最多时容纳的军民达40万以上。因此,张盘战死虽然导致东江军在辽南的势力大幅缩水,但只要东江军仍控制着旅顺,这个战略系统就仍是相对完整的。皮岛最终沦陷,是先发生登莱兵变导致登莱镇被破坏,然后旅顺被攻克,再后尚可喜以广鹿岛、大小长山岛、石城岛、海洋岛这五岛及万余军民降清,强化了后金的水军力量,最后成为孤军的皮岛才被攻陷。

▲皮岛地形图

显然,东江军与后金的水军实力对比,随着东江的连番内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果没有毛文龙死后的东江连番内耗,即便是在丁卯之役后胁迫了朝鲜水军助战,后金仍是没有能力摧毁皮岛防御体系的(朝鲜人在帮助后金作战时因为是遭到胁迫,作战意志低下,且其海军力量主要在南线防备倭寇,在李舜臣战死、壬辰战争结束后也大规模裁减)。

▲著名的龟船在壬辰战争结束后即被裁撤

那么,为何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之后,明朝就无力维持东江的内部稳定呢?这与辽东将门有着很大关系。虽然相比吴氏、祖氏为代表的辽西将门,以沈世魁、尚可喜、张盘等人为代表的辽东将门较少被人注意,但其中的利益关系也非常复杂,值得一分析,毕竟三顺王都是出身于辽东将门。

▲辽西祖氏领袖祖大寿

毛文龙出身浙江,以南兵为基础建立东江镇,而与辽东本地势力相结合。毛文龙纳商人将领沈世魁之女为妾,两人结成姻亲关系,就将双方势力黏合起来,而沈世魁的经商才能也使得东江镇获得了可观的贸易收入。此后被重用的张盘、三顺王皆辽东人,南人的影响力在东江镇中大幅下降。但朝廷一直希望在东江插入朝廷系的势力。如袁可立诱降努尔哈赤的女婿刘兴祚,就打算将其安置在东江以分毛文龙之权,激起毛文龙不满。刘兴祚实际归诚时,袁可立已经去职,毛文龙就将刘兴祚压制。

▲由于刘兴祚几兄弟早年即被掠到女真地,与辽东将门没有联系,袁崇焕希望刘氏家族作为朝廷在东江军的代言人

袁崇焕杀毛文龙时,拉拢了刘兴祚作为自己的助力。随后分东江为两协,由刘兴祚及陈继盛(毛文龙谋士之首)分领,希望刘兴祚作为朝廷系的人物来代自己在东江施加影响力。袁可立好友孙承宗再掌辽东军事后,更是令刘兴祚以副将身份掌管皮岛军务,授予了刘兴祚完全压过陈继盛等原东江诸将的地位。

▲孙元化画像

同时,孔有德、耿仲明对于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控制东江的做法不满,前往山东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随他们前去的还有李九成、李应元等将领及东江精兵若干。然而辽东兵到了山东之后,与山东人屡次摩擦,孔、耿二人本来也是桀骜不驯之徒,只服毛文龙,内陆军备的虚弱激起了他们的野心,而柔仁的孙元化根本无力镇住他们。

▲努尔哈赤女婿刘兴祚降明后,为国家捐躯疆场

皇太极入关劫掠时,刘兴祚受孙承宗调遣,率兵入关拦截回师的皇太极,一度取得小捷,但最终战败捐躯。刘兴祚之弟刘兴治代领其兵,借为刘兴祚治丧为借口,引诱陈继盛吊丧,伏兵将其诛杀,控制了东江镇。朝廷闻报大惊,又得知刘兴治野心勃勃,开始与皇太极往来,遂将刘兴祚“管东江前协副将事”之职实授刘兴治,还颁给东江将士饷银,以稳住事态,由于陈继盛已死,这实际上是认可了刘兴治对东江的实际控制。

▲袁崇焕双岛斩帅之后,东江连番内乱

袁崇焕杀毛文龙,以刘兴祚、刘兴治几兄弟牵制陈继盛,一定程度代表了朝廷对毛文龙独立性太强的不满,因此当袁崇焕刚刚斩帅时,崇祯帝是选择承认既成事实,对袁崇焕的做法表示认可。然而刘兴治火并掉陈继盛,试图割据东江,在明朝与后金之间来回捞好处,成为比毛文龙独立性强得多的军阀,这个结果实在是糟极了。

▲崇祯皇帝剧照

然而,不得辽东将门人心的刘兴治注定不能服众。崇祯四年(1631年)三月,沈世魁、张焘等辽东将领发动兵变,击杀刘兴治,对朝廷宣布平乱。但朝廷并没有以沈世魁为总兵,而是任命原孙承宗部将黄龙为总兵,令沈世魁居其下。

▲孙承宗

这黄龙其实也是个良将。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孙承宗调兵收复之前在“己巳之变”(1629年)被后金军所占据的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黄龙便在收复滦州时功第一,迁副总兵,寻论功进秩三等,为都督佥事,世袭副千户。

▲皇太极剧照

有从皮岛逃至沈阳的原东江军女真兵向皇太极报告说:“兴治被杀,岛中未定,若于此时以一支兵袭岛,则可全利也。”皇太极大喜,不顾后金海军力量虚弱,于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二十七日,以总兵楞额礼为右翼主帅,喀克笃礼为左翼主帅,率骑兵千五百人,步兵四千五百人,又增以蒙古、汉军若干,得兵力上万,前往朝鲜境内,造船进攻皮岛。六月四日,后金军由宣川分兵四路:一路入蛇浦,一路陈于身弥岛浦口,一路陈于郭山宣沙浦,一路奔嘉定。以上后金所占四处,都在皮岛(椴岛)东北至东面的沿海一线,从陆上形成了对皮岛的半包围形势。

▲东江军拥有火力凶猛的炮舰

张焘、沈世魁等东江大将在黄龙统筹下,率领东江水师冲突海上,“战舰蔽海,连日进战,炮烟四塞,声振天地”,不仅击沉后金舰船无数,更是靠岸以舰炮火铳射击岸上的后金军工事,前后杀死上千人,金军大败而去,是为第一次皮岛海战。由此可见,毛文龙被杀后不久的东江军,仍具备雄踞渤海的海军力量,远非后金所能匹敌。然而取得第一次皮岛海战胜利后不久,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等人就掀起了兵变。

▲《李朝实录》

按《李朝实录》“椴岛都督黄龙专废军政,贪黩无厌……军中咸怨,遂持兵器会于都督衙门,绑都督以下诸将官,沈世魁亦在其中。世魁自解其缚,……扬言岛中:'今因无粮,军兵造叛,绑拿总爷及诸将,而以本协为署管岛中之事’云。”“岛众惧曰:'今日之变,虽都督自取,而朝鲜若绝我饷路,移檄问罪,则是一岛之人,均之为叛逆,而又有朝暮饿死之忧。’于是,收耿仲裕、王应元等十余人斩之。”杜洪涛先生有《《明史·黄龙传》考辨》一文,论《明史》对于黄龙事迹所载之误,则《明史》言黄龙被“拥之至演武场,折股去耳鼻,将杀之”,恐亦夸大其词。若黄龙确被削去口鼻,必然威信全失,无法再指挥军队,只能由朝廷调回,此后又如何参与平定吴桥兵变及在旅顺练兵?

▲沈世魁女,毛文龙小妾

索饷事件,幕后主使应是沈世魁,却杀了耿仲裕等人顶缸,沈世魁与黄龙达成和解;据说沈世魁还把自己的女儿(即原毛文龙小妾)又送给了黄龙做妾。在兵变平息后的上疏中,黄龙将沈世魁列为平叛有功人员之首。当然,在东江颇有影响力的尚可喜及其族人在乱事中支持黄龙,大抵是沈世魁不敢把事情做绝的原因。黄龙刚到皮岛时骄横跋扈,瞧不起东江诸将,甚至据说贪污索贿的劣迹,但吃了这惊险也变得谨慎起来,与沈世魁小心相处。

▲三顺王之耿仲明

但在山东的耿仲明无故被杀了弟弟,怎肯善罢甘休?遂与野心勃勃的李九成一起煽动孔有德作乱。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军围困明帝国边境的大凌河城3万余军民,登莱巡抚孙元化奉崇祯命派遣孔有德等人自陆路支援辽东。同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孔有德在李九成的劝说下在北直隶的吴桥突然举兵造反。

▲大凌河城

孔有德部起初只有600余人(一说800人),但皆辽兵精锐骑兵,骁勇善战,山东兵卒虚弱,闻风即溃,其精勇者反被叛军裹挟其中,叛军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孔有德骁悍善战,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招抚不成,急令东江军名将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遣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识甚多,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

▲孔有德剧照

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耿仲明找到机会,开城门响应孔有德,里应外合夺取了登州城,城内守军7000人(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全被孔有德收编,更获得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孔有德以此募兵,叛军吸纳诸多乌合之众,一度扩张至十万人规模。孔有德、耿仲明在登州拘捕到了黄龙的母、妻及幼子。孔、耿派人取黄母头上金簪招降黄龙。黄龙面对母亲的金簪,泪如雨下,却只是对簪跪拜,坚拒不降。孔有德、耿仲明转而诱降黄龙十二岁的幼子,想通过小孩胁迫黄龙。黄龙的幼子很有气节,破口大骂孔、耿二人,下场很惨,“被杀,头落几上”。黄龙的母、妻也随之被害。

▲吴桥兵变

与孔有德交好的东江镇旅顺副将陈有时和广鹿岛副将毛承禄(毛文龙族子,非亲生子)也起兵响应,该部一举发展为七八千人的大军,一度割据半个东江镇,企图与山东叛军南北呼应。总兵黄龙“急遣尚可喜、金声桓等抚定诸岛,而躬巡其地,慰商民,诛叛党,纵火焚其舟”  。陈有时、毛承禄不能抵挡,败走登州与叛军主力会合,留下部下高成友防守旅顺,以阻断断关宁、天津两镇来的援军,为叛军赢取时间。黄龙调动游击李维鸾偕尚可喜等击破,立即移军驻扎其地,援军才得通畅。崇祯五年八月十三日,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临危受命,在在昌邑誓师,以2.1万战兵(含关宁军5000,吴三桂、刘良佐皆在军中)分三路对多达十万的叛军发起进攻。叛军战兵实际不多,会战数次惨败,陈有时、李九成均被击杀,孔有德率残兵航海投清,经过旅顺附近海面时被黄龙截杀,斩叛将李九成子李应元,生擒毛承禄、苏有功、陈光福及其党高志祥等十六人,获首级一千有奇,夺还妇女无算。

▲孔有德等人降清为皇太极带去了红衣大炮的技术

然而吴桥兵变不仅导致明朝损兵数万,山东被战火摧残极惨,对东江的打击更是致命的。孔有德等人不仅为皇太极带去了红衣大炮技术和水军力量,更是极大削弱了东江的兵力。在皮岛海战中表现优异的东江军大将张焘也因在抵御叛军时部兵倒戈助长叛军实力,而被盛怒的崇祯帝将其与孙元化一起处死。另外,登莱镇经过此乱,几乎被摧毁,再不能发挥对东江的支援作用。黄龙此后便在旅顺练兵,想要恢复军力,将皮岛留给了沈世魁管理,也是表示出对沈世魁的让步。但这样一来,东江就分成了黄龙和沈世魁执掌的两部分,且实力极大削弱,正给了皇太极可趁之机。

▲孔有德塑像

随后,孔有德为皇太极在鸭绿江编练水军,黄龙发水师将其剿灭。孔有德猜到旅顺此时必然空虚,便向皇太极献计,派贝勒岳托等人,率领八旗兵与孔有德的降兵共万余人,围攻旅顺。黄龙因派出了水师,船只不足以将旅顺的全部守军撤走,只得据城相抗。按《清史稿·纳海传》——“明总兵黄龙御甚力,纳海与参领岳乐顺、护军校额德、千总程国辅、骑都尉塔纳喀等奋勇登城,冒矢石而殒,遂克旅顺口”。

▲后金开国五大臣之费英东

纳海乃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次子,其余阵亡几人也都是后金勋贵,则黄龙死守旅顺给后金造成巨大损失确矣。然后金不计代价攻克旅顺,正是要在东江水军回援之前,将黄龙刚刚稍复建的东江陆战力量一举歼灭。旅顺城直到火药矢石俱尽才被攻破,城破前,黄龙对部将谭应华说:“敌众我寡,今夕城必破。若速持吾印送登州,不能赴,即投诸海可也。”谭应华登船而去之后,黄龙率李惟鸾、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诸将力战殉国。黄龙骁勇善战,为一时材将,其为国捐躯实属时代悲剧。然而后金练水师于鸭绿江,本应由皮岛的沈世魁发兵讨之,却让旅顺的黄龙派出水师,导致黄龙等诸多大明将士失去舟船援护而殉国,足见黄龙与沈世魁之貌合神离。毛文龙死后东江凝聚力的崩溃,实是一系列军事崩溃的根源。黄龙死后,沈世魁终于得到了自己图谋多年的东江总兵之职,但此时东江实力已经下降到“兵不过五千”(出自《李朝实录》),相对于毛文龙时代尚有战兵万余,可见损失之巨。随后,尚可喜又因之前和黄龙走得太近,得到沈世魁传召后便疑心对方要害自己,遂勾结后金,于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1634年)正月初一,借元旦之会,逮捕副将俞亮泰、仇震泰,然后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二月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金,东江镇再次遭受重创。

▲赫图阿拉故城

但沈世魁虽然出身商人,对国家仍有忠义之心。于当年八月二十四日,趁皇太极率军进攻宣府、大同远离辽东的机会,沈世魁率军水陆并进抵达鸭绿江畔,以3000战兵兵分三路,左右两路各500人为疑兵,中路2000人长驱至后金旧都赫图阿拉附近,攻破苏谷里(甘孤里)寨,将寨内金兵、男丁、老幼尽皆杀戮,生擒牛录额真尖山一人,妇女、牛马极多,又在撤退时击退后金骑兵追击,击杀后金将校一人。由此看来,东江军的野战兵力在危急关头,其野战能力也可圈可点。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在压服朝鲜之后,胁迫朝鲜水军助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皮岛,三顺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全部参阵。这是一场原东江系对东江的战争,如果没有东江的连番内乱,后金根本没能力攻击皮岛。由于东江水师力量经过连番内耗已经损失惨重,无力阻挡已经制造多艘红衣大炮战舰的后金军发动登陆战。岛上虽有东江士兵1.2万,但具备野战能力的经过尚可喜之乱后不过4000左右,加上朝廷所派援兵,战兵也不会超过7000人。

▲三顺王

东江军最后的抵抗是惨烈的,先后杀死清军将领武尔格、纳密达、巴雅尔图、炳图、拜音台柱、珠三、彰吉泰、护军参领瑚什、云骑尉果科、孔有德部将洪文魁等人,斩杀后金兵丁甚多,但终因敌强我弱,全军覆没,沈世魁被执,不屈而死,岛上男丁除与三顺王交好者之外,都被杀戮。此前对东江军印象极差的朝鲜仁祖得知,也感慨评价说——“沈世魁发身于商贾之中,终至死节,甚是忠义之人也!”

▲松锦之战

第二次皮岛海战失败后,东江军彻底崩溃,无法再维持,也再无人才能重建东江。残余势力遂被明廷决议迁入关内,东江撤镇。而不再有东江威胁的皇太极,将在5年后倾巢而出,将明朝的十三万大军摧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