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湾”“融深”河源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媛 陈骁鹏 通讯员 陈殷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自古生态优美、人文荟萃。近年来,河源秉承“生态之本”,融合城市发展“现代之魂”,逐渐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城市魅力日益彰显。
立足“十四五”新起点,河源市抢抓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重大机遇,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努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展现河源担当。
放眼河源大地,“融深”“融湾”渐入佳境,千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崛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经济方兴未艾……这一座崛起之城,正焕发强大的发展生机与活力。
大交通引领,“融深”“融湾”产业集聚明显加快
记者日前获悉,赣深高铁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如火如荼施工中,路枕上的钢轨已就绪,候车大厅初具雏形。赣深高铁线路贯穿江西、广东两省的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5市,建成通车后,河源将顺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双区”建设是河源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河源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尤其是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随着河源纳入深圳都市圈,其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紫惠高速正式建成通车;赣深高铁河源段加快建设;梅龙高铁正式动工;5个通用机场建设纳入全省布局规划……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加速推动河源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活圈”,河源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大内陆的黄金通道,成为珠三角要素资源外溢与产业延伸发展的大腹地。
交通围着产业转,产业依托交通兴。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河源吸引越来越多产业要素聚集。俯瞰河源国家高新区,多条通道数分钟直达高速公路,延绵的粤赣高速犹如活跃的“大动脉”,连接了河源高新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湾区城市的产业资源要素的互通,为河源国家高新区今后的产业集聚带来了交通便利和洼地效应。值得一提的是,地处赣深高铁河源东站所在地的江东新区,是河源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的主战场。
近年来,河源产业集聚明显加快。8个工业产业共建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动工及投产项目727个,基本实现工业项目进园区。
产业共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河源提出,将大力推进深河产业共建——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建设,积极引进承接湾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深河特别合作区起步区深河科技园规划等前期工作,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和大数据等产业。
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投资热度持续升温
首期投资50亿元的卓翼科技项目落户河源市高新区;时进科技、创兴科技等8个项目共计30亿元投资联姻河源市源城区;计划投资26亿的欧勒姆电气等项目落户河源市龙川县;计划投资20亿的聚飞鑫电子器件生产项目情定河源市紫金县。今年春季以来,河源就先后签约落户了一大批的电子信息类优质项目,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呈遍地开花之势。
据河源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河源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河源高新区目前落户电子信息企业达108家,2020年实现规上产值328亿元,约占园区规上总产值70%,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73%,拥有国家级通信终端产品质检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如华为、中兴通讯、西可通信等电子信息及手机生产配套产业链企业。
随着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初现,一批优质电子信息企业将目光投向河源。日前,河源市召开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共促成签约3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83.58亿元,这将为河源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澎湃动力。
清晰的区域规划,扎实的产业基础,显著的聚集效应……河源正焕发出强劲的创新创业活力,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兴业投资。
今年3月,河源市举行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活动,259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达913.55亿元,其中工业类、基础设施类项目占总项目数的七成,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些优质项目为河源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落户河源的重大项目数量多、投资大,这表明河源市全力抓项目、促投资卓有成效,市场主体对河源的认可持续提升,投资河源的信心不断增强。据介绍,河源将乘势而上,加速释放市场要素、市场主体、经济环境等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开启新局。
筑巢引凤,打造与珠三角同水平营商环境
筑好栖凤巢,主动引凤来。近年来,各地投资者对河源的热情不减,这与河源的主动作为息息相关。为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河源致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赋能产业发展,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当好企业的贴心“管家”。
据介绍,近年来,河源全力抓好营商服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助力企业发展。
2020年3月,《河源市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对企业投资项目立项、报建、验收阶段需办理的106项事项实行分类改革;2020年6月,《河源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工作方案》出台,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投资贸易环境等六大方面,明确了31项具体举措;2020年8月,《河源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试行)》推出,进一步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2020年9月,《河源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出台,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等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落实,河源的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吸引阿里巴巴、农夫山泉、今麦郎、万达等知名企业投资兴业,一批智能制造、大数据、绿色食品等产业项目接连落地。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1.89万户,比2019年底增长11.83%;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016户,同比增长12.45%。
市场主体的活跃度是城市吸引力的“晴雨表”。近年来,落户河源的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事实上,吸引人才、企业等资源要素加速聚集的不仅是河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是其首屈一指的生态优势。
多年来,河源把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把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造就了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立足发展新起点,河源将大力推进产业体系绿色化,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权威访谈
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叶金镜: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近日,河源市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召开,吸引众多企业代表齐聚河源,共谋发展。据悉,此次推介会共促成签约3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83.58亿元。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近年来,河源紧紧围绕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紧邻“双区”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叶金镜表示,河源打造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重要节点和功能板块,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河源在园区载体、发展方向、营商环境、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上的优势,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细分领域不断凸显。”叶金镜表示,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项目、好企业纷至沓来,区域品牌不断提升。据了解,河源现有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上百家,年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从业人员近5万人,是全市工业第一大主导产业。
今年春季以来,河源市先后签约落户了一大批的电子信息类优质项目,这座生机勃勃的绿色之城,已然成为蕴含巨大潜力的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热土。是什么吸引行业大项目、好项目“抢滩”河源?在叶金镜看来,完善的园区载体、优良的营商环境都是河源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优势。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河源拥有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省级产业园、2个省级高新区,落户项目达到了1100个,“五县三区”实现省级产业园“全覆盖”。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滋养之土,是市场主体的活力之源,优良的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河源致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据叶金镜介绍,河源各县区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从项目签约落地到投产上规均设有“服务员”;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5个工作日内,投资审批事项由123项压缩至70项。政策支持方面,落户河源的项目,从招商引进、动工建设、投产上规,到增资扩产、股改上市,各阶段都可享受到优惠政策。
叶金镜认为,河源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优质政务的服务和给力的政策支持上,还体现在用工成本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中。
“河源低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当前大湾区核心城市土地厂房租金、用工成本、生活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受限。”叶金镜表示,河源用电、用水、用地、用林成本较低,明显优于珠三角。此外,河源用地供应充足——辖区面积相当于2个广州、8个深圳。全市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目前仅开发了30%。
城市短评
提升“外联内通” 加快“融湾融深”
羊城晚报评论员 李妹妍
对河源市民而言,今年最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莫过于赣深高铁计划于年内开通。轨道延伸所到之处,河源不仅即将告别没有高铁的历史,更划时代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来说,作为广东省最后一个通高铁的城市,河源补上交通网络的短板后,其交通区位优势将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首先,河源距离广州、深圳、香港都是180公里左右,是粤东、粤西、粤北唯一同时近距离接受三个国际大都市辐射带动的地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战略腹地;其次,河源处于东江中上游,随着东江航道复航及升级,河源将便捷连接广州、深圳、香港大港口,可实现江海联运、借船出海。
面向未来,河源已明确提出,加快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尤其是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无论“融湾”还是“融深”,关键还要落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优化快速交通网络上,以水陆空铁高效联运推进各个城市间快速通达,为城市引进更多人才与资源。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更为重要的是,以重大交通枢纽作为平台,将汇聚人流、物流,推动商业、产业等发展,辐射带动30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河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近年来,河源以高铁综合枢纽为重点,科学谋划江东新区开发建设,高铁综合枢纽、江东新区作为撬动河源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作用加快凸显。未来,河源还将依托综合保税区、东江航道与“双区”构建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引领全市产业园区紧密对接大湾区产业布局。
随着河源立体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一批又一批知名企业进驻、投资,河源积极参与湾区产业分工合作,加快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活圈”,正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大内陆的黄金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路通财通,正是“融湾融深”的核心要义。
一线见闻
河源文旅融合创佳绩,全域旅游开新局
“五一”假期游客增长超78%
碧波荡漾的万顷绿湖、淳朴独特的客家文化、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令人神往的恐龙遗迹……近年来,河源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目标,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卓有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市共接待入市游客56.68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78.02%,旅游收入33879.55万元。万绿湖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I级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74.6%,居全省第一。河源宛如一颗镶嵌在东江上的“绿宝石”,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生态之美。
在“双区驱动效应”的历史机遇下,河源立足“生态之本”,擦亮绿色生态名片,全力打造生态经济,文旅产业方兴未艾。这座“生态之城”,正依托一流的水质、一流的森林、一流的空气,逐渐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出游热门打卡地。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9月入选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列以来,河源持续深化旅游改革创新,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文旅融合不断深化。
据悉,目前河源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有50个,其中A级景区有19个;旅游酒店、社会旅馆约7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间接带动就业近40万人。品牌打造方面,万绿湖旅游风景区取得争创5A的“入门券”;巴伐利亚庄园成功创建广东省“唯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河源恐龙文博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显而易见的是,河源的文旅产业发展结出硕果,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期,河源市2021年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活动举行,188个民宿建设项目达成意向投资,投资总额约63亿元,将为河源民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河源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河源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一大批精品民宿发展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河源各大乡村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通过经营民宿、出售农特产品、参与经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引导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从事较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提升竞争力、激发新动力,既要巩固成果,更要奋力开创新局。为有效推动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河源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以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消费热点、新发展方式、新商业模式为抓手,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业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研究制定落实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引进投资商开发我市恐龙、红色旅游、温泉、民宿等优势旅游资源,引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旅游项目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富民文旅项目,带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
数据眼
●“十三五”期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768.6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02.74亿元,年均增长5.2%。
●“十三五”期间,河源市8个工业产业共建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动工及投产项目727个,基本实现工业项目进园区。
●“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3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实现县区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
●“十三五”期间,河源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79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38公里。
●2020年,河源市15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4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3.9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截至2020年底,河源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1.89万户,比2019年底增长11.83%;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9016户,同比增长12.45%;2016-2020年,5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7.2万户。
编辑: 宝厷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