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流南迁路线及渊源(宗支源流)

余氏始在熙河,南渡镇江,因官于泗州下邳郡.晋石勒之变,迁徙浙江睦州遂安县.祖有兄弟六人,最少之弟曰雍为鄱阳令,鄱阳令之孙燧公为建阳令<南朝梁任建阳令,载于建阳县志>,而家以籍溪村,燧公生有八子分居各州,谱厥有载,望念始祖焕因建而南闽后,子孙官诏,因家韶州曲江龙归乡,一世从公………………,

熙河[甘肃临眺]-镇江[江苏镇江]-下邳郡[江苏宿迁]-睦州遂安[浙江淳安]-鄱阳[江西波阳]-建阳[福建建阳]-古田[福建杉洋]--泉州同安县-邵武光泽-广东韶州曲江

春秋时期[甘肃临眺],秦汉时期[下邳郡],魏晋时期梁[浙江淳安],南朝时期[江西波阳],南朝梁时[502~557年,福建建阳],唐天宝九年(750年)福建古田杉洋,唐僖宗时期[泉州同安县],五代时期[广东韶州曲江]

余雍任鄱阳令,孙余燧{余青}任建阳令,因家籍溪而为余家墩.后代余焕在唐朝年间<750年>时迁徙古田县。下面摘有些网上资料校对;

《余姓入闽的历史》

南朝时,由余的五十一世孙余雍任鄱阳令,率其子余青(字隆对),自安徽休宁往江西。南朝梁时(502~557年),余青因任建阳令而入闽(见《建阳县志》)。其裔孙余焕,字有文,于唐天宝九年(750年)迁古田县杉洋。

如果广东北宋余靖公[1000-1064年]真的是春秋由余的57世孙,那么余青[字隆对]不可能会是52世,余雍也不会是51世。从时间来推算,余靖距离余青的年代太远,单是岁数就离了500多年,以古代每代人三十年来算,他们之间就应该在17代人左右,如以由余公来算,南朝时期离春秋时期才1100年的时间,要传52代人的可能性较低。至于余青是余雍的儿子或许是孙子,相差不远,可以查考。另外有的资料说古田余焕公是建阳令余青的儿子,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代隔了250年左右,何谈可以是父子关系?有的清代<<余氏族谱>>这样写着,宋代余靖是余钦的第九代孙,如果余靖工自己也认为余钦乃自己远祖,那为什么治平二年{1065},仲荀恭请欧阳修撰写<余氏神道碑铭>,里面就说,余氏世为闽人.这样就不可能是唐朝余钦的后代.欧阳修撰写<余氏神道碑铭>比起其他族谱可信度强。

第三条 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宗亲们捐资赞助。建立银行专户,捐资赞助+利息作为年度学子奖学和助学的资金款项。风采助学慈善会将为陆河余氏宗亲提供献爱心的平台,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宗亲都可常年继续向助学慈善会捐资,使本会资金不断发展壮大。所有捐资人都列入公德积分,并在《武溪风采》专刊或简讯中逐期列榜公布,以示鸣谢!凡捐资人民币壹仟元以上者,其芳名悬挂在功德室;捐资一万元以上者同时在《武溪风采》专刊附印相片,以表其德。

根据福建古田芝山余氏宗谱载,余靖也是古田余焕第九世孙,其祖仕于曲江。那么余焕应该会是由余的49世孙,所以余焕的祖先余青更不应该是排在51世。

另外根据《余氏历代世系表》,焕公为春秋由余的21世孙,官建安守。但是这涣公是西汉时期人,非唐朝的古田涣公,不能混为一谈。建安也就是现在的建瓯,离建阳不远,至于是不是同一个人而讹为两个不同年代的涣公,余氏世系表是否真实可靠,这里暂时不查考。

芝山余氏族谱

余氏芝山祠

焕公生五子,长子枚,枚生宥为平阳令,世号余长官,迁居鹤塘西洋,其子孙兴旺发达,形成仁、义、礼、智四房,分居西洋、路上、后彰、前洋四地。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由二十二世余珏公为首,合力四大房创建芝山祠,以陕西大司马余坟主祠。芝山祠占地面积3441平方米,明代建筑风格。祠堂位于古田县鹤塘镇“飞凤落洋”风水宝地,坐北朝南,五落递进,进深六间,为单檐封山顶殿堂式结构,挑檐翘角,云蒸霞蔚,蔚为壮观。五百年来经过清康熙年间、1986年两次重修,现在保护完好,1990年列为古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芝山余氏后裔迁播桂林、仕坂、西洋桥、苏洋、县坊、长桥下市、水口、闽清、福州、善化坊等各地,子孙遍布闽省内外及海外。

芝山祠人丁兴旺,人才济济,有陕西司马坟公、尚书法曹轩公等,最为著名的是贵为帝师的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尹余正健。

福鼎后溪余氏宗祠

人生在世,必有祖宗,我余氏祖宗应字辈公自康熙年间从连城县姑田镇溪口村迁居福鼎后溪,点头碗窑,苍南桥墩蕉滩碗窑等地,时至330多年,历成三支宗。三支宗曾经在后溪建过两次简易宗祠,后来在嘉庆年间三支宗在谱合的同时,为缅怀祖德宗功,扩建宗祠,由后溪支宗良字辈公牵头择地后溪,共建后溪余氏宗祠。宗祠为砖木结构,层高3米,建筑面积 253平米。时至210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社会变迁,五十年代解放初期宗祠变为乡村学校,八十年代中叶国家改革开放期间宗祠重新回归,重返春秋祭祀。但因年代久远,风雨凋零,几经周折,于2006年8月10日遭桑美台风袭击,一片废墟,损失严重,儿孙无不为之深感痛悼。

祖宗积德儿孙享、儿孙行孝祖宗安。承祖厚德,启迪后人,重建宗祠,使春秋祭祀有场所,乃至我余氏荣子耀孙,义之所当,职不容辞。于是,在2007年3月4日成立福鼎后溪余氏宗祠重建理事会,紧接5月24日(农历四月初八)动土; 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八)上梁大吉; 11月2日(农历十月十一)奉历代祖牌进祠。

后溪余氏新建宗祠是在原宗祠原址,坐乾向巽兼正筹分金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重建扩建。占地面积约4000平米,建筑面积524平米,层高九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园林牌楼式建筑,造型雄伟壮观,堂皇气派。在全体族亲和繁衍昌盛企业家共同携手,同心协力,解囊集资、捐资的鼎立支持下,奉献出87万元的爱心资助资金(其中捐资47万元)终于在2010年5月1日实现宗祠总体落成。这是我余氏先祖之风光,后人之荣跃。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

福鼎市后溪余氏宗亲理事会

二0一0年八月十日

寻 根 溯 源

始祖由来:由余公第六十三世后裔橙公自古田县迁徙汀州连城县文川桥,为连城派肇基祖。橙公 第十一世得富公从文川桥迁徙连城县姑田镇溪口村为肇基祖。得富公第八世应字辈公,在康熙年间,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为了避乱,全村有同胞兄弟和堂兄弟共有十六位集体背井离乡,为报孝祖宗,同胞兄弟应华、应举、应灿、应波四公且身背仙瑞、仙应、仙照、仙福四祖宗龙头总牌一同离开故土,越山涉水,千里迢迢,迁徙福鼎县城栖息后,再分徙各不同居住地,繁衍生息。应灿、应本二公迁居福鼎管阳后溪为肇基祖;应波、应主、应隆、应前、应周、应祥、应连七公迁居福鼎点头碗窑为肇基祖;应进、应盛、应举、应华、应珠、应环六公迁居苍南桥墩蕉滩碗窑为肇基祖;应策公迁徙宁德飞鸾大湾碗窑(后辈改蔡姓)。历成连城溪口村,福鼎后溪,福鼎点头,苍南桥墩余氏四支宗。应字辈公安家落户后,建立事业,从事生产经营制碗工艺,至今300多年来各个迁居地保存有古老烧碗窑址,其中桥墩碗窑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的手工作坊工厂,后继有人,应盛公第十世传人余振镘,余振奖二位师父专为旅游观光者现场表演制碗手艺,受到好评。点头碗窑支宗传承溪口村客家语言至今己有300多年历史,传承人余振欢,每年九月九举办“传话节”活动。

千里寻亲:时过境迁,国泰平安,家乡溪口村支宗应字辈公的后裔和我们源源本本同属肇基祖得富公一人之血脉。可是,至今远离300多年,关系隔绝,音讯全无,后裔繁衍,不得而知,令人遗憾。 为继承先贤祖遗志:“由分散在各地之宗族,恢复聚结在一处,使分隔久远的关系得以亲近,达到祠同谱合。”寻找亲人,聚结一处,这是我辈义之所当,责不容辞。于是,在2003年3月间我后溪、点头、桥墩三支宗组织宗亲有茂云、振霖、振欢、振强、振世、振桃、振近等七人由发起人振欢带队前往连城,带上族谱,按族谱登载汀州府连城文川桥旧址等地多处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耗时4日,终于在连城县姑田镇溪口村找到亲人,欢聚一堂,血浓于水,亲切交谈,热诚款待。

家乡概况:姑田镇溪口村位于连城县东部,以农业为主。当地蕴藏有丰富的铜矿和钼矿矿产资源,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创造条件。全村卜居五姓氏,总人口1100多人,我余氏有200多人。村长是我余氏余大光担任。

祭拜祖墓:宗亲根连根,血脉贯古今,家乡溪口村至今还保留着我先祖得富公和景兰公及仙瑞、仙应、仙照、仙福四公之古墓。为敬祖敬宗,启迪后人,自2010年起每年或三年后溪、点头、桥墩三支组织宗亲一同前往家乡祭拜祖墓。祖墓墓面系用卵石砌叠,因年代久远,卵石脱落,杂草丛生,目睹此景,我们资助家乡3.5万元,支持修复墓面,以表孝心和报恩之情。

祠同谱合:我余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枝繁叶茂,繁衍昌盛,就我连城溪口村得富公派下四支宗繁衍人丁2000多人。由于历史原因,与连城溪口村支宗之间分隔久远,致使同根同祠同谱兄弟统一延续字派中断,各支宗只好从先祖兴字辈公字派后另行编排,出现后裔字派错乱。连城支宗字派编排是:文、蔚、起、长、发、继、联、芳、承、创。后溪、点头、桥墩支宗字派编排是:邦、国、家、尚、礼、作、德、见、清、修。两者比对,分明不同。显然,谱不可不修,字派不可不明,谱牒不修,何由我祖之相同,字派不明,终昧分房之远近。谱牒不修明,视同姓如异性,视族人如路人。为了恢复谱合,于2010年重修谱牒时,四支宗按1976年后溪、点头、桥墩三支宗余氏大联宗100字统一字派,轮流取用,万世不改,实现了先贤祖达到祠同谱合之遗志。在完谱时特邀家乡族亲前来福鼎后溪余氏宗祠参加做延普功德,祭拜祖宗,使分隔久远的关系得以亲近。

宁化济村乡武层村余氏宗祠

座落于宁化济村乡武层村余氏宗祠,始建于乾隆5年,民国二十九年翻建,2o15年重修。

祠堂内柱子用水泥浇注而成,整个厅堂大方挺拔,有古建筑之样式,用料却是现代的。

平和县 蕉路余姓祖祠

位于芦溪镇蕉路村田螺盂,地理名称“蛇地”,始建时间不详。整组建筑坐西朝东,土、砖、木结构,二进一落,左、右廊贯通,建筑风格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画栋雕梁,飞檐斗拱,屋脊为燕子尾式。主体建筑宽9.92米,进深14.66米,建筑面积145.43平方米。后殿进深7.32米,宽9.92米,建筑面积72.61平方米,八根圆木柱支撑;前厅进深4.19米,宽9.88米,建筑面积41.4平方米,四根圆木柱支撑;天井进深3.15米,宽4.97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四根方木柱支撑。

连城上莒余家胜古祠

余家胜古祠建于1722年,位于连城县朋口镇上莒村,为连城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六安余学铭

余家胜古祠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整体地貌造型为船体,分上下官厅、左右横屋,门前荷花池(即船舱)池边八角亭、贞节牌门楼、圣旨牌门楼。祠堂庙宇配飞廊琉璃瓦及雕檐画栋。屋顶有造形人物,壁画有“八仙过海、福禄寿禧、麻姑寿庆、梅兰竹菊”等。

保护范围为东至“虹桥锁翠”屋桥100米处,西至 “清泉抱石”50米处,北至大溪,南至小溪。

三明三元莘口西际村余氏祠堂

宗祠建于洪武年间,乾隆卅三年重建,93年翻修,祠内文化底蕴氛围浓烈,古气息特显。管理者虔诚意真,香灯缭绕。

依山而建高海拔的宗亲住宅连绵一公里还多,而今的塑料盖板却也五颜六色,让人有点感叹!

西际祠,《树德堂》是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内左边大瓮,右边大瓮,几百年来清浊自动春秋更换。甚是奇妙!

今天拍照时是清水。夏时变浊。

此是余氏在西际祠堂开山祖墓。

这个月字是古墓祭台前的奇异,自动升降约5公分,年年如此。奇奇奇!

这是与月字对衬的日字,也是自动升降,彰显日月同辉。

奇迹多多,西际宗亲祖宗庇护有加!

第一次国内革命的物资中转站,现时期叫物流中心。

没有当年宗祠的物流集聚中转,没有前辈对革命的积极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幸福。

三明宁化水茜上谢余氏宗祠

大门匾额:余氏宗祠。楹联:翠峰朝堂悠悠邳水人文起,紫气归宇绵绵瓜瓞世泽长。

翠峰朝堂悠悠邳水人文起

紫气归宇绵绵瓜瓞世泽长。

三明宁化水茜乡上谢村,距水茜乡4公里,全村共2628人,22个村民小组610户,耕地面积计2450亩。

上谢余氏宗祠内景:

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伯和公入迁上谢,为一世祖 。

在镇党委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区域主干道全部水泥硬质化。村级各类组织健全,社会秩序良好。

建造有合格的农村卫生服务站、室外健身场、室内活动室,千册图书农家书屋,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全村充满了活力,呈现出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生态优美的上谢村。

余氏香林祠

第三世谟公迁香林,第五世诜公创建香林祠。香林祠乃余氏三大祠之一,位于杉洋镇香林村,始建于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当年诜公迁徙已建的寿域,让地建祠,传为美谈。后裔迁播杉洋洪湾、鹤塘程漈、古楼、闽侯梧溪、宁德钟洋、连江幕浦、广东韶州曲江等地,子孙遍布省内外、海外各地。诜公次子御史大夫山献公让官与父,并于宋至道二年(996年)首创杉洋余氏总谱志,开我杉洋余氏谱牒之先河,从此伊始,我杉洋余氏谱志资料永续脉络,传流至今,正如楹联所载“修言撰牒雄文名史册,荐父兴祠至孝著纲常”功莫大焉。

香林祠历史悠久,钟灵持厚,祖宗显耀,子孙贤孝,名宦辈出,还有司徒余拥等多位显赫名人。祠堂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各地宗亲鼎力捐资,旧祠经多次修缮,现面貌一新,规模宏伟。

休宁县余村《新安余氏世系像谱》

朝议郎国子监惇士余永宗,于上元(唐肃宗)元年七月二十五日,于光顺门献状,未蒙进上。臣本姓夏禹出虞氏之苗裔。禹生三子,长子启承本姓,二子况为顾氏,三子罕为余氏。臣即罕之后。祖讽于太宁(晋元年)元年(癸未)奉晋明帝敕云:余之训我,于理不顺。余是我之称,乃朕之敌人也。遂改为佘氏。臣薄读坟典,再任学官。姓失本宗,数百余年矣。况其字与蛇字同韵,相属有啮齿之毒,甚污祖先。伏乞圣慈,与臣改正本姓。上承先祖免坠禹祀。臣永荷国恩。愚悃闻秦准敕旨依奏。上元二年二月十五日,蒙敕改正,准复本姓,赐字永宗,一百十九年矣。余氏原出泗州下邳,正居雁门郡,招仁乡立德里余村社。前四十代祖坟在泗州城东十五里。汉献帝初平元年,渡江居睦州之遂安县连理乡,其祖茔之地名罗满山,又名九势山,其墓四到阔三顷,东至雉山四十五里,西至武强山十五里,其山内七世祖坟七十二所。又余府君墓一所,在凤林乡,土名古望溪南寺前前,其冢上有石碑墓铭为记,开平元年(后五代梁太祖)九月十三立,铭见在睦州遂安县温恭乡桂林里珠水社师姑滩。永为吾宗,绵绵传记云。

余氏族谱自序

鲁隐公问族于众仲,苏老泉族谱序,无非明谱牒也。倘废之,安知其祖考之所自出哉。吾知命之际,自吾之族堂相去才八九世,其贤者固以天伦为重。愚不肖者,非特生死不庆吊,或有虞苪之争而相虐伊褠,与禽兽何异焉。故力求前人之谱牒。谱牒而明之详其所载,以禹之三子名罕者为余氏之始祖。考之方策,绝无所传。及观姓氏书,则余之为氏,出自秦缪公时由余之后,似有所据。故迄今千余年守而不变也。其初居雁门郡,适泗州。到于汉献帝初平元年,渡江居睦州,东晋明帝太德间改姓为佘,至唐肃宗时,有祖讳钦,为国子博士,于光顺门献状,乞改本姓,后于上元二年二月十五日再奏,蒙敕依奏,得复旧姓,赐字永宗。后孙端公六子,五代时散居衢睦等郡,五子鹄公,后周时迁于古歙,有二子,长曰琳,殿院,次曰珙,将军,俱仕南唐李主。斯可谓贵头也。第僣伪之国,史册莫述。凡今十三世,维食天禄者。而族谱所载,琳则第四子名时者有传,珙则第五子名匡应者有续。其余诸子莫知所之矣。今一宗之内,富庶之家,胡越宗党亲疏,视贫者如路人,不与侪等。而且临淮下邳之分,殊不知临淮下邳,本泗州之二县,何分汝哉。且祖之兄弟则吾祖之兄弟,苟不忘本则维百世,亦何疏载。今吾族谱之作,非为疗饥而御寒,亦欲使吾后之人少知祖考之所自出,知长幼之所有序,无自为禽兽之行云耳。

大德三年己亥荣叔余子序

余氏迁派根源

图一下邳 泗州 罕公首居后有四十二世。丹阳 五十二世仁瞻公东汉初平年间避曹兵乱时迁此。 遂安 西晋永嘉元年丁卯五十六世蝉公任晋,避石勒乱时迁此。 开化 崇化乡外坦社。 三传远后迁。 遂安 万年乡木连祖。三传镇后迁枫树。三传永迁余村桥永丰社。三传仝迁龙津乡古鸣蛇里。三传周后迁。珠水 由余村桥三传光文迁。 休宁蓝田(古歙黎阳) 由珠水五传远迁。 余村 (老居水堘下) 由蓝田二传时迁。 洽舍(水堘下) 由余村九传民先迁。

图二 歙邑余岸 由珠水五传远迁。 古城 由余岸十一传乔后迁。 程村 由余岸七传审子茂端迁。 朱陈 由程村迁。 胡部口 由街源迁。 黄田 由胡部口迁。余家山 由余岸七传镇子义明迁。街源 由程村迁。图三浙江东阳 由余村桥四传原复迁。 桐安 由东阳三传永锡迁。 婺驼峰 由桐安一传希隐迁。 淮西 由驼峰光普迁。 黄岗 由驼峰履由迁。 苏州吴江 继明公友补贡补,由东阳迁。 江西南昌 由东阳士清迁。

鄱阳 由古歙远之子常迁。明远公第六子常为鄱阳令,有功封鄱阳开国男,食邑鄱阳,因遂家族焉。肇四公迁广信府上饶县下阳畈,石月老人安行公又有应休公为史部郎,至上百之司法,又迁饶州府德兴县城港西。乐平县祈德 由鄱阳迁。 广信上饶县下阳畈 由鄱阳迁。 德兴县 由下阳畈应休公迁。

弋阳 由下阳畈迁。 松江临淮 由东阳士明公迁。 婺州 即浙江七十六世钦公八世金华府真珂公天宝迁。饶州府 七十六世钦公八世万赐公迁,字正春,日光公支下实公之子。 歙县混川源头 七十六世钦公八世初赐公迁,字子春,日光公支下实公之子。

钦公位下 详见谱。

大禹第三子空,被封为余度王,其后人以余为氏。周武王后裔晋哀公有一子名由余,目睹朝政紊乱,遂远走西戎,而后入秦辅佐秦穆公。“由余”的后人从此以“余”为氏,祖居下邳郡,即现在江苏省邳县。

福建余姓始祖章公,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统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章公以医术高明为王府太医,居福州三山乌山之畔雁塔村,堂号称“雁塔”,足为福建余姓一世祖。

明末清初时,因避战乱,余伯贤携眷来闽,择地福建南安四十二都居住,为院下始祖。伯贤公生育四男,长子亨庇(长房),清代时出祖广东饶平县黄岗镇雁塔村,于今二十余世,人口1000多人。次子亨元(二房)、二子亨周(_三房)、四子亨顺(四房),相传至今二十余世,人口 2000余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因避战乱,数百名青壮年逃难至越南,后来越南对我侨胞无理进行排斥,逼使多数侨胞逃难到别的国家。现在院下余氏子孙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有居住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冰岛、印尼、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国家,有的移居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人数有1000余人。

院下余氏宗祠始建于明代,1933年因破漏修葺,迄今六十余载,又是塌漏不堪。宗贤人增竭力倡修,发动海内外诸宗亲集资修缮,匝月之间集资160余万元。1997年3月开工,至1997年10月竣丁。事业之成功,端赖海内外宗亲族贤发挥我氏族高风,齐心协力之成就。

院下余氏宗祠造型独特,为闽南祠堂罕见。宗祠正常与门楼相距数十米,中间大埕面积0.42亩,地面铺石板材。门楼大门口石埕面积O.46亩,埕前有一个大池塘占地一亩。

院下余姓昭穆:志道诚德,依仁游艺;文人继起,行已端庄;忠君爱国,信义传芳(字行从八世起)。

宗祠对联有: “下邳衍派家声远,雁塔流芳世泽长。”“乔木千枝由一本,长江万派总同源。”“五姓划分因阑主,六经归一在高宗。”“俎豆千秋昭祖德,杰尝百世念宗功。”“春祀秋尝文公懿训,右昭左穆戴礼遗规。”“扬山挺秀人文荟萃,螯江腾波世代兴隆。””下邳衍派北国千秋裔,雁塔传芳南疆百世家。”“治水益黎民三泛流总泽,尽忠宣国策四海庆升平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余氏始祖余焕是怎么到福建古田杉洋的,你知道吗?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余",先点上面蓝字余姓余氏,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古田建县在公元741年,余焕开拓杉洋时间是在公元755年.相传,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官从八品 ...

  • 【姓氏研究】余村余氏史考

    余村余氏史考 据露源余村<余氏宗谱>之<余氏宗谱源流序>. 余氏出自秦山余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姓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矣,皎然翘然,天下莫不知有余氏也.传至秦汉,裂而复合, ...

  • 宋京“金銮殿”――大夫家庙的前世今生

    宋京"金銮殿"――大夫家庙的前世今生 宋京村位于汾口镇西部,与开化县交界,属遂安县十都余氏名村. 宋京原名东谷,李氏居.宋时,柏林(今汾口西村龙山附近)余氏在东谷有义庄,余鸿(洪) ...

  • 余氏南迁路线及渊源考正

    余氏南迁路线及渊源考正 1994年广东余氏渊源: 余氏始在熙河,南渡镇江,因官于泗州下邳郡.晋石勒之变,迁徙浙江睦州遂安县.祖有兄弟六人,最少之弟曰雍为鄱阳令,鄱阳令之孙燧公为建阳令,而家以籍溪村,燧 ...

  • 淳安余氏:青溪义门(永公支)

    <青溪义门余氏宗谱> 民国三十五年丙戍余念祖主修,荣恩堂刻本.卷一序.修谱名表.源流记.复姓表.敕命.旧序.凡例.前纪世系.中纪世系,卷二本纪世系,卷三一至十七世,卷四十八至十九世,卷五二 ...

  • 淳安余氏:下姜(讷公支)

    存谱<临淮余氏宗谱> 藏下姜窄尔村.民国九年庚申瑞德堂集,余济爆等修,五册.其中四册版心题名<化峰余氏宗谱>,卷目题名<续修化峰余氏宗谱>.卷一新旧序,凡例,复姓表 ...

  • 《余氏宗谱》民国庚申年(1920年)【敬宗堂】之目录

    余氏宗谱目录 <余氏宗谱>民国庚申年(1920年)[敬宗堂]之目录 (以下以红字标记者即与我近祖相关) 甲部谱首 谱序类 敬宗堂续修宗谱总序 孝庸氏 唐天复三年壬戌余氏庆源序 柳 浑 宋咸 ...

  • 广西贵港余氏族谱

    广西贵港余氏族谱 家族堂号:新安堂.堂联:祖德千秋留谏草,宗支万古绍书香 族谱编号:17636 访问状态: 公开 创建者:余修远 本支余姓族人出自由余53世余渊海.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期) ...

  •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湖南余氏源流 - 长沙谷塘余氏 始祖振公,明初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徙居长沙省垣黄道门内,历五世至爵公,字蒂锡,号阶斋,明嘉靖间置业善邑一都双塘冲.邱家冲及罗塘冲.至九世衍为四房:学益.学葱 ...

  • 广西恭城余氏

    广西恭城<余氏族谱>载,余氏之先,上至黄帝之子玄嚣,三世至羿.传至十六世文王昌.武王发.成王诵.封同弟虞于晋.后州余氏有苗裔名由余,在晋怀才不遇,离晋游戎.赤班用之,出使聘秦.被秦穆公苦留 ...

  • 台山余氏源流

    余氏之始祖究在何方?据查阅余氏源流史籍及有关资料,得知有多种说法:①说是文王苗裔由余有功于国,声名大振,卒后,子孙遂以祖名为姓,此乃余氏之始(见<余绍贤堂族谱>及有关余氏源流史料).②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