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由来与西湖的形成

专为来杭州西湖自由行的朋友提供游览信息、请关注公众号;lovehzxh
杭州西湖形成的年代,根据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在这之前,杭州城尚未形成,西湖这片水域向东与大海连成一片,形同一个伸入内陆的浅海湾,浅海湾入口一南一北耸峙着两座小山,形同两个岬角;即今天的吴山宝石山。浩渺的海浪从两个岬角间涌入、一直泊及到今天灵隐小和山一带的山脚下,这也印证了杭州湾的地貌与杭州先民最早居住于老(小)和山,以渔猎为生,航船进出的传说,这应该也是杭州地名的由来吧(古汉语“杭”与“航”相通,意为航行出入之地)。。。

从西湖北面宝石山上俯瞰西湖与杭州城,只见城区向东延伸,一直延伸至杭州湾入海口:

在这片水域的南面有一条大江,即钱塘江,江水浩浩荡荡日夜不息地东注入海,其入海口正好处于大海与浅海湾的结合部,川流不息的江水将上游的泥沙不断冲刷下来,在入海口却遇到海浪的反作用,便沉积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江流与海浪的反复作用下,在两个岬角逐渐形成沙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边岬角前的沙洲不断向外延伸,最终连为一体,形成平陆。这块平陆将伸入岬角内的浅海湾与大海主体分隔了开来,形成一个内陆湖,地质学上称之为“泻湖”,即今天的西湖。

位于西湖南面的钱塘江与钱塘江大桥,图中还可看到江边月轮山上的镇江之塔;六和塔

如今,我们摊开地图会发现杭州城东面临海,南面是钱塘江,西面是三面环山的西湖,西湖东面一马平川,杭州城区就位于这块平原上,从西湖边一直向东延伸开去,直至大海、而这里恰恰正是钱塘江的入海口,钱塘江入海口特别宽阔、呈喇叭形、故称杭州湾。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驾舟东巡,沿钱塘江驶入杭州地界、并在此弃舟登岸。如今、西湖岸边的宝石山上至今留有秦始皇系缆石、这块巨石位于废弃的大佛寺旁、究竟秦始皇是否在此系过缆绳?当时的西湖是否处于浅海湾阶段?暂且留给专家们去考证吧。然而、秦始皇于此次巡游途中设立的钱塘县、无疑为杭州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下图为宝石山大佛寺故址旁的秦始皇系缆石:

在暮色中从西湖东岸眺望湖西连绵起伏的山峦:

由于,杭州西湖与钱塘江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古时的杭州称作钱塘县,古时的西湖称作钱塘湖。在西湖的西泠桥畔葬着一位南北朝时期以西湖为生计的才女;苏小小(479-502),其墓志铭是这样写的“钱塘苏小小之墓”,显然、当时的钱塘与杭州是同义词。

位于西泠桥畔的钱塘才女苏小小之墓:

到了北宋年间,苏东坡(1037-1101)来杭州为官,曾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状浓抹总相宜”句。至此西湖又有了“西子湖”之美称。尽管,西湖相传有过许多名称,如;“金牛湖、明圣湖、武林水等”。显然钱塘湖与西湖这两个名称有着最紧密的传承关系。

位于苏堤南入口的苏东坡塑像,身后的建筑是苏东坡纪念馆

西湖内原本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自然岛屿;孤山岛。而今,孤山岛由于两头修筑了西泠桥与白堤将其与陆地连成一体,不再形同孤岛了。

岛上建有中山公园,院内曾是清朝行宫的一部分、登孤山可由此拾阶而上:

远处为连接孤山与断桥的白堤:

宋代苏东坡首开疏浚西湖,取湖底淤泥筑长堤之先例,明清历代均有效仿,西湖中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三岛三堤的人文景观。如今,西湖水面不足8平方公里,而有关西湖的趣闻轶事、诗词文章则可车载斗量,源自西湖的白蛇“梁祝”更是名扬海内外。

玉皇山上眺望西湖,可见两堤三岛与杭州城区:

换一个角度观赏西湖全景

美哉,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魁宝!

Tips
1,西湖中的三岛为;“三潭映月、湖心亭、阮公墩”。
2,西湖中的三堤为;“苏堤白堤杨公堤”。
3,据西湖二集记载、秦始皇系缆石位于宝石山妙行寺前、宋宣和年间僧人思静来妙行寺出家、将秦始皇系缆石琢成一尊半身佛像、镀以金装、构建殿宇、故更名为大石佛寺。想来这便是大佛寺的来历了。

西湖著名十大风景点;
花港观鱼  断桥残雪  苏堤春晓  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 平湖秋月  南屏晚钟  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  双峰插云

欢迎关注公众号;lovehzxh 获取更多西湖游览信息、或加微信;stst6789 进行实时旅游信息互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