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故宫苏东坡展,谈谈孩子练字这件事

昨天我和花生去了故宫,主要是看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去的。
因为有限流,故宫游客不算太多,就是门票太难预定了,好不容易才抢到的。

其实苏东坡这个展,也可以称之为“苏轼和他的豪华朋友圈”展览。

这个展的画不多,主要是书法,除了苏轼的字,其他3个“宋四家”的字也齐了。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大致代表了宋代书法风格和最高成就。
宋四家中,黄庭坚和米芾是苏轼的晚辈友人,黄庭坚也是苏轼的门人。而蔡襄,是苏轼非常敬重的前辈友人。
这四个人的书法风格各有特色,这次展品包括:
1
蔡襄的《京居帖》
对蔡襄的书法,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和苏轼本人都推崇之至,有“独步当世”的提法。
《京居帖》是蔡襄写给友人的一封问候信札,前半部分大体是行书,后半部分逐渐转为草书,兼具王羲之和颜真卿风格,用笔清隽秀润,体势自然流动,确实美。
王羲之和颜真卿,也是苏轼模仿的两位前世书法大家。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花生这学期语文课本里有。苏轼也书写过老师的这部作品,这次展品有拓本,正是模仿颜真卿的字体。
2
米芾的《盛制贴》
《盛制贴》为米芾早年所书,是向好友解释没能谋面的原因,字势灵动,笔墨清润。米芾把苏轼当成亦师亦友,在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还曾前往拜访,两人一直保持频繁往来。
米芾的字非常俊逸,我很喜欢,但明清时期有一种说法,就是写字不提倡一入手就学米芾,因为米芾行书四面出锋,学不好就有杀伐之气。而学王羲之颜真卿的字便无此弊。
明清人写字还多从赵孟頫和董其昌入手。我和花生还专门在2017年10月去故宫看过赵孟頫展,去年年初去上海博物馆看过董其昌展。花生对赵孟頫的字有偏爱,我也喜欢他的清丽。
(这次展览的苏轼的《治平帖》卷后,也有赵孟頫的题跋)
(2017年10月底,花生在武英殿的赵孟頫展)
3
黄庭坚的《君宜贴》
黄庭坚流传下来的真迹很少,《君宜贴》并非黄庭坚的上乘之作,然而,里面的“东坡”却很珍贵。
他为苏轼的《寒食帖》所作题跋中(《寒食帖》连同题跋现存台北故宫),短短的一篇文字里,把苏轼夸上了天,并提到三次“东坡”,仰慕及情谊令人感动。

(黄庭坚为《寒食帖》所作的题跋)

有意思的是,苏黄这对师生兼好友,却对彼此的书法互相“攻击”——
苏轼调侃黄的字笔势过瘦,好似“树梢挂蛇”;黄庭坚也不客气地回敬道,你的字,倒像是“石压蛤蟆”。说完,两人相对大笑。
别说,这两人的字的确还有点这种味道。
苏轼的字比较朴拙,所谓“拙从秀出”,用墨又浓,给人一种肥扁厚实的感觉。乍一看可能并不是非常惊艳,然而耐看,属于“第二眼美女”,
这次展出的苏轼《治平帖》,是他的早年书法作品,明显带着王羲之风格影响,古朴中透着秀雅。
在晚年,苏轼的字越发沉着浑厚,这是他给李公麟的《三马图》所写的赞文。
欣赏完苏轼和他朋友的书法,再说说家长关心的孩子练字一事。
1
几岁开始练字比较好?
根据人体科学,6岁开始练字是比较合适的,这时候孩子手臂肌肉和指关节发育基本健全,手腕有力,不容易感觉累。
然而,考虑到很多孩子6岁就上学了,学写字可以提早半年到一年,到5岁+。只是要注意,6岁前练字以不累为前提,时间可以短一点,一次不要超过半小时。
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可以更早培养,比如从3-4岁开始,家长带着孩子,就像欣赏名画一样欣赏书法作品(其实书法也是中国画的基础)。这是一个很好的美学启蒙,以后孩子对练字也会更有兴趣。
2
如何练字?
有两种做法,一个是报练字班或书法班,一个是自己练,都是可以的。但前者仅仅上课是不够的,还是要靠平时多写多练。
我有个朋友也是海淀妈妈,女儿写了一手漂亮的字。问她诀窍,她说女儿很喜欢写东西,每个月手写几万字——无他,唯手熟尔。
关于字帖,有些家长会买一些描红字帖,作为起步是可以的。但是那种凹槽练字帖,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不大实用,孩子也不喜欢,不推荐购买。
一旦孩子对写字有一定的掌控,就要抛开描红本,这样孩子才能思考怎么去布局、安排笔画部首,尽快学会独立写字。
我以前说过,从时间管理上,选择字帖的标准,除了字好看好学,建议选择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或者《部编语文同步练字》这一类字帖,一举两得,既熟悉了古诗词或生字词,同时也练了字。
建议从硬笔入手,铅笔-钢笔-毛笔,而且从楷书练起。对硬笔还缺乏把控时就练毛笔字,既没有效果也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3
练字的标准?
练字是很重要,很多牛娃家长包括布丁妈妈的经验是,把字练得又快又好,是提高做作业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

(小布丁的字写得不错,而且越写越快了)

写字“快”这个我们知道,但是这个“好”就很难量化。
首先,风格这件事见仁见智,即使是黄庭坚和苏东坡这两大书法家,不还互相调侃吗?
其次,字写得是否好,古代和现在的标准、或者说重要性又不大一样:
古代是见字如面,毛笔字写得不好,别说科举应试,平时信函交流也很难抬起头来;而我们现在做作业考试大多是签字笔(小学一开始是铅笔),等到工作生活基本靠打字,很难看到一个人的手写真迹了……
所以,让孩子向古代书法家学习写得一手好字,固然非常理想,但是这个要求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也不是一个刚需。
孩子如果写字一般,练字不多,对练字兴趣也没这么大,从实用角度出发,其实可以适当放低标准——不要求字写得漂亮,只要求写得整齐清爽,老师看得清楚就好。
这时,就不需要刻意追求每个字的造型,而是多关注一篇字的布局:字的大小一致,上下左右留有合适并相似的间距,每个字清晰可辨就好。
比如说这样的字就完全OK,属于不漂亮但是很整齐的,在阅卷老师眼里,就也能算得上“好”的。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写出一手好看的字,我们先让孩子把字写得端正整齐,有余力有情怀再追求优雅美好。
把字写得很漂亮或许不是一种刚需,但是家长培养孩子,还是需要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好字,知道什么是美的,欣赏并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妙处。
因为,审美,将成为未来的刚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