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的真实与想象

01

周晓枫,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获得者,20年杂志编辑经验,2017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目前是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

曾参与张艺谋多部电影策划编剧:《归来》、《金陵十三钗》、《三枪》、《山楂树之恋》。

她的文字表达真我,锐利,沉着,优雅,传递个人的生命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独具一格。

《安徽文学》副主编余同友老师说,目前国内他认同刘亮程,张承志,周晓枫三个人,前者分别是写边疆地区相关,后面是宗教相关,周老师是北京人,就是写北京的日常生活,却有如此意趣,简直是天才式的表达。

02

周老师说自己走上文学道路,是因为她小学时语文老师读了她的一篇作文,她一直记得那光环,满足了她小小的虚荣心。从此只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作家,也是这辈子唯一的梦想。

她开篇就说,她不觉得谁有多少经验就可以传播,她昨晚参观了一个古镇,有个算盘大王,一面墙都是算盘,他为此付出了很多的精力。过去无数次获全国第一等奖,但犹如算盘退了应用市场,他的所谓经验都埋没了大半,除非是博物馆需要。所谓的经验未必就是经验也许是教训,今天也就是和大家聊聊天。

她觉得生活里的负面往往是文字里可以成为美好的东西,皱纹长在眼睛上就是双眼皮。难以消化的部分,在文字里都有个消化机制。

散文的虚构是为了更准确的表达,比如说我的腿受伤了,可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但我写散文时,为了复原那种感觉,让作者感受到那种撕扯疼痛,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把读者扔到那感觉里面,就得再写出那种疼痛。

如果你若写自己的梦境,在梦里暗恋上自己的邻居,又是如何花痴,那么你写出来对自己生活会有影响,你可能会换一个名字。

她今天又进一步举例,不要把虚构与编造弄混淆了。

03

“足够的沉静就会有足够多的发现”。这句话是我们今后在写作中需要践行的。

她说,对于散文写作而言,每一篇作品都像是一次发明,即便是细微的差别也一定要有。散文的自由不该是散文写作时的懒惰。

散文要一人千面还是千人一面。很多人写父母亲慈爱,好像不这么写就是不孝顺似的,都是千人一面,就像一个爹妈生的,看起来都差不多。

如果你勇敢的把你成长中那些和父母亲的对峙,矛盾,疼痛都表达出来,相信这就是你的特色。

周老师说,对于散文写作而言,一个散文作家写上三本书,就把自己的素材掏空了,从丛林变成家具,筷子到牙签。

写作的所谓瓶颈期,就是你的成长期,一个写作者如果从来没有瓶颈期,要么就是他不敢挑战,要么就是太自以为是。

你有多大的勇气就能抵达多远的地方,写作中的任何问题都是在写中去解决的。

周老师说朱自清《背影》要撤离课本,因为里面他父亲爬拦杠是违反交通规则的。

她说自己以前是特别不爱出来宣传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写文字,由于一些原因,今年有时候也出来宣传,她自嘲是“犹如从秀楼转到了青楼。”。

“如同旧式唱片机不停的讲相似的话,丝丝拉拉”

左周晓枫老师

04

周晓枫老师今年将有8本书出版,其中6本是以前的旧书再版。

这次培训班中很多人是周老师的读者,有两位家里有个柜子专门放周老师的书。另一位合肥写诗的慧玲姐说她小时候就知道周老师,那时和席慕云的名气差不多,她的文风特别。

我觉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听完课立马路转粉,课后就在网络上买了周晓枫老师的几本散文集。

周老师是69年人,但她皮肤非常好,气质高雅,犹如75后人,周老师讲课认真用心,风趣幽默还不忘自黑,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好听,真诚耐心地回答了好几位同学的提问。

记得有位同学站起来提问:“周老师,你曾经在一篇文章书中写到,人在越年轻的时候越不懂得宽容,一些丑陋微小的颗粒让我们负重累累……”

周老师回答:那你看的还是我大学时候所写的文章,我小时候会把蝴蝶的翅膀剪了,把线穿起来觉得好玩,那时候是无感的,对生命万物没有感同身受,缺少同理心。随着年龄的长大,心会越来越慈悲柔软……”。

这几天听到七位名家的课程,视野越开阔,愈加觉得自己知之甚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表发言

(备注:以上主要为整理周晓枫老师听课笔记)

-作者-

齐帆齐,安庆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自媒体人,自由写作者。

掌阅、当当、微博官方认证大V作者,新华网签约作者。多平台人气作者。

文章曾发《人民网》《哲思》《皖江在线》《女友》杂志报刊等。新书《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已经全国上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