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人打出9.7”:没有被世界改变,你就改变了世界。
宜
做梦
9月
25日
Part
1
豆瓣200多万人打出9.7
这是一部怎么样的神作电影?
每当我觉得倦怠、无力、困惑的时候,我喜欢看一看《肖申克的救赎》。
看一看无辜的安迪如何忍受监狱里的生活,“有的人羽翼是如此光辉,即使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狱,也无法长久地将他围困。”
这部片子与《阿甘正传》同年上映,因为阿甘当年所诠释的执着、简单、美国梦更受欢迎,也因此,肖申克的救赎没能获奖。
在当年来看《肖申克的救赎》应该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奥斯卡7项提名,全部落空。更惨的是,票房大败,仅仅只收回了成本。
这是一部节奏比较舒缓的电影,大约有2.5个小时,而它大部分时间都在描绘一群罪犯在监狱里的日常,诸如闲聊、遛弯、做苦役等等。
我从中看到了有关体制、有关希望、有关坚持的力量,也被这种力量所深深的打动。
虽然没有获奖,但这是一部无数影迷一个传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好评、一篇接着一篇影评,依靠观众的慧眼识珠而追捧起来的电影。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电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了。
所以我今天就不说剧情,分享一下电影所打动我的地方。
Part
2
关于体制
剧中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关于体制的三种诠释:一是年迈的布鲁克,完全已被体制同化;二是瑞得,他对体制的感受是无奈;三是安迪,他想要救赎这个体制,也从来没有将自己归同于这个体制,他有自己内心所遵从的价值序列。
或许吧,正是因为电影所要传达关于体制的东西,所以才选择了舒缓的节奏,来日常性的展示狱中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以此传达一个信号:再不堪的环境,只要给人们足够的时间,都能够适应,甚至从中慢慢攫取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布鲁克。
老头布鲁克在监狱里度过了自己50年的人生,当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的消息,情绪激动地想要通过谋杀狱友,创造自己继续留在这座监狱里的理由。
很明显,他渴求这里,他习惯了。
但他被安迪说服,终于颤颤巍巍的走出了监狱。
世界的变化是很快的,50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世界早已不是他印象中的样子。小时候他在街道上只见过一辆汽车,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他患有痛风的手根本无法适应商店服务员的工作,总是被顾客嫌弃。他每天晚上做噩梦,从恐惧中惊醒,比在监狱中还要担惊受怕。
最终他因为受不了这种迷乱的感受,而选择放弃活下去的希望,放弃自己的生命。
或许布鲁克最终崩溃的原因,是因为他真正明白这个世界所运行的方式及其价值体系,与自己早已经格格不入。
他50年心安理得的自我欺骗,终究不过是虚幻一场,而在外面这个真实、自由、天高地阔的世界里,他只不过是一个劣迹斑斑的蠢蛋。
瑞得。
瑞得出狱后,他也同样被安排在一家超市做服务员。
他要去厕所方便,于是跟超市经理打报告。经理笑说,要上厕所直接去就行,不用问我。
他调侃自己:“40年来,每次上厕所都要打报告,如果不打报告,他反而一滴都尿不出来。”
瑞得说:“监狱的墙,一开始你会恨它;慢慢的你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它。”
这种感觉你应该似曾相识,你或许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开“填鸭式”的高中,进入“自由式”的大学,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了?离开制度流程有序的8小时工作,无从安排工作以外的空闲了?伴着孩子的成长、远离,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晚年了?
有人说,想要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的自由。然而,却因了这样的自由而感到害怕,又刻意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于是,有人选择生个二胎,有人奔走于各式兴趣班,有人出门开个滴滴……
肖申克里的犯人所追求的自由,和现代大多数人又有类似和共通之处,这种自由是一种对自由的幻觉,是“牢笼”中一时的喘息。
安迪。
安迪或许是这里唯一清醒着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上厕所、吃饭、睡觉、劳动……尽在是完成这套体制内的游戏规则,当他表现得好一些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些甜头,比如建立一座图书馆、给全监狱的狱警合理避税、请狱友喝啤酒,受人尊敬,被人需要,有了自己的圈子。
如果意识稍微薄弱的一些的,如布鲁克和瑞得,就会觉得监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如其他狱友一样,在里面吃吃喝喝也能生活。
那为什么唯独安迪不屈服?
他执着、淡然,迈着步子仿佛就在街边一个公园散步,或许是因为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心里的价值体系从未被颠覆。
价值体系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乔布斯说:“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你能看到什么,感知到什么,成为什么,就取决于你所遵从的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爬多高、人生的厚度和宽度有多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肖申克就代表了某种价值体系。
在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自己构筑的牢笼里生活,我们被环境所同化,又在这种同化中与其他价值体系进行隔离。
是为了自我保护?还是为了不发生冲突?大概每个人心底都会有各自的答案。
Part
3
关于希望
人们自从走进了监狱,从外面广阔的世界,进入这个四方天空,变成了井底之蛙,慢慢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每个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比如布鲁克,他在监狱里有一定的学识,于是做起了图书管理员。大家对他也有尊敬,他在这里找到归属。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身份认同,无论这个环境是什么,都需要在这个环境里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这或许就是生的希望。
比如瑞得,他在监狱里是个商人,他可以帮助其他人弄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这是他在监狱的乐趣所在。
他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以及类似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快感,他可以做到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相比这里的大多数,或许他就是拔尖的。
比如安迪,他是一个银行家,他帮助监狱建扩图书馆,帮助狱友进行学历改造,利用自己银行家的经历帮助整个监狱的人进行纳税优化方案的编制,并免费提供服务。
他在帮第一位长官合理避税之后,获得在天台请狱友喝啤酒的权利,阳光洒在肩头,手中握着冰啤酒,那一刻他们就像是在自家的屋顶修缮打理自己的房屋。
他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请狱友听莫扎特,音乐声响,直穿云霄,狱友们驻足聆听,仿佛那是自由的召唤。
当他跟瑞得谈起自己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求,瑞得说最好不要让人们心存希望,因为希望是最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但是安迪却不认命,他找来小锤子,开始在墙壁上凿洞。
纵然这其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检查房间的时候万一发现了海报之后的秘密,万一他被调换到了别的房间,万一即使打通了通道还是被抓回来的消极,但是他还是坚定着自己的选择,永远心存希望。
电影里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而好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Part
4
关于坚持
安迪因为法官的误判而锒铛入狱。
在狱中,刚开始他是一个不被看好的菜鸟,但慢慢的他的性格却为大家所欣赏。
他想要改造图书馆,于是每周一封信写给州政府,在坚持了六年之后,政府终于不耐烦了,于是拨给肖申克监狱200美元,企图他打消继续写信的念头。
但是他却不认输,他尝到了一点甜头,他认为这件事情仍然可以继续下去。
于是他选择一周两封信写给州政府,又写了几年,州政府终于又不耐烦了,于是给肖申克监狱每年拨款500美元用于图书馆改造。
他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勇气、魄力、耐力,让人钦佩。
或许这就是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当他们走出一步的时候,或许已经想好了后面的三步、五步,甚至七八步,因为看的远,所以付出更多努力,也因此得到更多奖赏。
而普通人却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利好,于是在得到一点甜头的时候便选择停了下来,从此就躺在“成功的功劳簿”上慢慢享受,止步不前。
安迪挖隧道,花费了近20年,每天都靠将凿出来的土靠身体运输到外面,可见而知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坚持的事情,但是他做到了。他用那个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锤,每个夜晚坚持不懈的掘进,最终打通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
他原本打算在这座监狱继续坚持,他想要救赎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整个肖申克。
他想用体制内的方式救赎自己。他利用自己所能为狱友争取着更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他或许试图唤醒希望。
而汤米的死,让安迪真正明白这个体制的残忍,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救赎这里的囚徒,包括他自己。
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忍着恶臭,爬出了500码长的下水管道,逃离了体制。
生活在逆境中,放弃从来都是一件非常容易又特别简单的选择,但坚持是最酷的一件事情。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奋斗。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也没有一天是静止的。”
选定一个选择,坚持做下去,如果一年不行,那三年呢?五年呢?十年呢?
Part
5
关于我们
我们每个人从学校毕业走进社会这个大集体,刚开始或许会觉得自己未来前景光明无所不能想要的任何事物都能够实现。
可是渐渐的我们会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工作不好找、爱情不顺利、生活多坎坷。
曾经想要轰轰烈烈,如今却只想稳稳当当,“起先你恨它,然后你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肖申克”就是我们所处的任何环境,安迪、瑞得、布鲁克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生活从一种体制到另外一种体制,我们在这中间跳来跳去。
每种体制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有好也有坏,有功名也有焦灼,你要问问自己,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要的是何种体制?
愿意做一条鱼还是一只鸟?做一棵草还是一棵树?一匹马还是一个草原?
选择做什么,依赖于价值体系。选择做什么,就选定了何种生态系统。
没有哪种选择更好,或者更糟,世界上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别在最能拼搏的年纪选了稳定,更别觉得这世界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你现在享的福都是假象,都会在以后某一天全部消失。生活是自己的,奋斗也不是为了别人,拼搏是每天必须做的,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
有时候,环顾周围人的生活,那些生活的正能量,无非都来自于一股向上的力量,是希望的力量、坚持的力量。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他们不仅具有知识、学识、胆识,还有一腔希望与孤勇,满腹沉着与坚持,即使跌落谷底,也能从中爬起。
Part
6
努力,让改变发生。
好东西就像是好电影一样,需要时间去挖掘。
有时候你觉得慢、觉得难的时候,反而成长是最快的时候。
比如学习的时候,那些简单易学的东西,反而在头脑中不会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那些学起来艰难的东西,对我们认知模式的重塑,对我们心智模式的建立,却有着重大的贡献。
比如我们的人生路,路上会有很多坑,坑里有水、有荆棘、有雷雨风电,如果掉在一个坑里,沉沦于此,便不会看到更美的风景、更美的世界、更美的自己。
如果,你痛恨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处的黑暗,所处的窘境,你就去成为你想要的那道光。
毕竟,生活最遗憾的事情,从来都是“我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