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制度与自我管理
刘昌菊
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个从被管理到管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种自我管理必须与班级管理制度保持一致。我认为:只有通过恰当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管理才能进入较成熟、较完善的境界。
一、根据班级实际,科学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要使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符合政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只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但如果把计划定得过高,制度太苛刻,就会让学生难以接受。记得有一位青年教师在接任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后,为了迅速提高质量,要求该班学生比其它班级提前到校多上一节自习课,结果只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不到一个月,很多学生就有了意见,有的实在无法坚持。这位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最终未能如愿,制度也只好不了了之。
当然,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可能要求一个班级里每位学生科科优秀都是三好学生,那么也就不可能同时用一个相同的标准来约束每一个人。比较好的学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许较差的学生,实现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应该灵活对待。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及时表扬,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教育方法、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督促
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在检查督促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管理,改变既当“保姆”又当“警察”的旧做法。魏书生老师就很有办法,班级中各项检查督促工作都被学生争着“承包”了下来。班主任外出几十天也没事,学生能正常学习,就连教室里的螺丝钉掉了也有学生过问,学生真正成了管理自己的主人。这确实是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
一位有十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当班主任,不管大事小事都自己亲自抓,亲自管,出发点是正确的,可调查结果却出乎意料。学生提出:请不要认为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不要用小学的管理方式来管我们。事实上如今的中学生相当多地已从传统拘谨的“封闭型”、“内向型”转为“开放型”和“外露型”。我们何不大胆地让他们试一试呢?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三、严格要求学生,使班级管理制度成为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
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这其间学生的思想教育事关重大,不可忽视。所谓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丝毫不能放松教育。要让学生多进行比较,不断地与他人比,也和自己的过去比,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多数受到家庭的溺爱,自我管理意识差,如果不严格教育,后果会不堪设想。有两位学生有一点矛盾打架之后,写检查时均只是过多强调自己的理由,我问:“你们自己错在何处?”学生默然。于是我说:“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错。”结果两位学生各自分析了自己的错误,和好如初。
据了解,很多班主任对学生都制定有操行评分的制度,规定学生违纪一次扣多少分,被扣到多少分就如何处理等等。这种对学生违纪只作好记录,不注重教育,等扣到一定分数就研究如何处罚的作法是不负责任的,是教育无能的表现,实现上是利用管理制度给学生设“陷阱”。学生有缺点错误,甚至还会出现反复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育指导。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深刻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唯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些话都是很值得回味的。
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也并不是把学生管得严严的,说不准说,动不准动,而是尽可能地多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如多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讨论、学科竞赛等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实践中,让学生自觉地用管理制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后达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理想境界。
总之,管人的问题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但如能合理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使之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力和行为规范,那将是班级管理者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