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美德,善良是智慧!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落魄的年轻人,整天食不果腹。有一天他在河边遇到一个洗衣服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他可怜,就把随身带的干粮送给了这个年轻人。几年之后,这个年轻人终于称王拜相。为了表达当年送干粮的恩情,年轻人派人找到这个老妇人,送给她千两黄金。这就是“千金买饭”的故事,这个年轻人就是韩信。
无独有偶,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给地主家当童工。同村的一个富人非常可怜他,经常送给他食物和衣服。等到小孩子长大以后,他拉了一支队伍四处征战。有一次,他的部队打了胜仗,抓了几千名俘虏。当他正准备下令坑杀所有俘虏的时候,在俘虏中他突然看到了当年接济他的那个富人。因此他赦免了所有的俘虏,并且把这个富人拜为大将军。等到他当了皇帝以后,他又封这个富人为荆州刺史。那个富人叫做郭敬,而这个皇帝就是后赵的建立者石勒。
这样的故事很多,充斥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可以说,乐善好施和崇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崇高品德。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传承着上善若水的思想;都在秉承着“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做人准则。能够做到乐善好施和知恩图报,实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别人的爱。在儒家思想中被称为“仁”。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两百多次,孔子没有给“仁”下过明确的定义,只是说过“仁者爱人”。意思是仁就是爱人,也可以理解成能做到仁的人是爱别人的。大文学家韩愈曾经明确说过“仁”就是“博爱”。“仁”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自己、爱别人、爱家人、爱乡里、爱国家乃至爱天下。只有那些内心真正充满爱的人,才称得上是“仁”。也只有内心真正充满爱的人,才会做到乐善好施和助人为乐。一个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知恩图报的,也就更谈不上乐善好施。
做一个仁义的人,就是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用自己的爱心去主动帮助别人,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但是一定会结下善缘。受了别人的帮助不思回报,不一定会招来对方的责难,但是一定会渐渐失去身边帮助自己的人。善缘多了,自己的路就会越走越宽;欠的人情多了,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当自己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因此“乐善好施”和“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美德,还是做人的智慧。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儒家
周三 道家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