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钱令希:岂容华发待流年
导语
钱老是一位老党员,是一位无私的教育家。
1951年,钱令希在大连工学院授课
人物简介 钱令希(1916—2009),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三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工程力学专家、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1916年7月16日,他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1938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工程师学位。回国后曾从事铁路桥梁工程设计,担任云南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1年底在大连工学院执教至今,历任数理力学系主任、研究部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院长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2年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提起钱令希,在我国科教界可谓大名鼎鼎———他是我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以及南京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的规划;他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化设计的开拓者、国际著名工程学家,一生科研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教书育人60余载,桃李满天下,仅培养出的两院院士就有6位之多,被誉为“伯乐院士”。
钱老这一辈子,九十三年的生涯,在人生中长、在历史中短,长短映衬,演绎出他的喜怒哀乐,留下他生命的印记、春秋的乐章。
“他干起工作来简直像玩命”
1916年,钱令希出生于江苏无锡城外的鸿声镇。别看这个镇子不大,可远近闻名,因为近代这里一下涌现出六位科教名人———五位两院院士和一位国学大师。五位两院院士是钱伟长、钱令希、钱临照、钱俊瑞、钱易,一位国学大师是钱穆。
钱令希乃书香门第之后,他的父亲钱伯圭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从教于荡口镇果育学校。哥哥钱临照,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比他大10岁。钱令希幼年时,父兄对他的管教甚严,特别是哥哥,对他后来的成长帮助很大。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钱令希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上进,11岁便完成小学学业考入省立苏州中学,后又跳级考上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最终以优异课业考入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大学部的土木科。在大学学习的几年时间里,他人小志高,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年年考试都是第一,令同学们难以企及。1936年9月,钱令希以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同年10月被学校保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
1938年,钱令希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获得了“最优等工程师”学位,由于才华出众,导师希望他能留在比利时工作。
而此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千百万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中国共产党和一些爱国志士奋起抗日,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打击着日本侵略者。血气方刚的钱令希立下了“科学救国”之志,怀揣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之心,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钱令希回国后得知,昆明刚刚成立叙昆铁路局,要修建一条从四川叙府直达云南昆明的“叙昆铁路”,与滇缅铁路接通,以期为全民抗战打开一条国际通道。钱令希觉得自己学的知识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于是立即赶到昆明应聘,当上了一名助理工程师。
在“叙昆铁路”施工过程中,钱令希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了工程,他曾跋山涉水,步行86公里到现场作业,还曾为赶时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麻风病地区,同事们都说,“他干起工作来简直像玩命。”
“学生要是不比先生强,我们的科学和教育还怎么发展?”
1941年,云南大学看中钱令希,将他聘为土木系教授,那年他刚刚25岁。
在云南大学,钱令希丰厚的知识底蕴,生动活泼的讲课风格,非常受学生欢迎。很快钱令希在教育界声名鹊起,不少学校和教育界前辈都知道了云南大学有个钱令希,于是纷纷约他执教。
1943年秋,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王国松教授向钱令希发出邀请,力邀他到浙江大学任教。那时浙江大学在国内素有“东方剑桥”之称,能得到这样著名学府的邀请,钱令希心中非常高兴,于11月正式走进了浙江大学。在浙江大学期间,钱令希深受校长竺可桢倡导的“求是”学风熏陶,除了认真讲课外,还埋头钻研学术问题,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了一篇篇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反响强烈,使钱令希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并于1950年担任了浙江大学土木系系主任。
在浙江大学土木系,钱令希开了一门选修课《高等结构力学》,听课的学生只有两个人———胡海昌和潘家铮。可这并不影响他的教学热情。遇到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新见解,钱令希或是把它吸收到自己的教材中去,或是鼓励他们把见解写出来发表,就这样师生之间互相切磋琢磨,教学相长。对这两位学生,钱令希了如指掌,爱之心切。毕业时,他向有关部门推荐,把胡海昌送到了中国科学院,让潘家铮去了水利建设一线。现在,他们两人早已成为中科院院士,在各自领域有不少成就。钱令希高兴地说,他们的成绩远远超过自己。
1951年12月,35岁正当盛年的钱令希从西子湖畔来到了大连。1952年,他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港口工程专业,他带的青年教师邱大洪,在他手把手地指导下,写出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关于高桩码头的力学计算》,这篇论文被安排在1956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1991年,邱大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扶上马,再送一程。钱令希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热忱。
潘家铮院士回忆说:“我考入大学后,父亲去世,母亲重病,哥哥和姨母患精神病,二年级时经济上陷入绝境,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休学去当教师。老师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消息,立即劝我放弃休学的念头,并从微薄的薪资中挤出钱来资助我,让我完成了学业。”
同样被人们熟悉的还有钱老和程耿东院士的故事。程耿东院士说:“钱先生给我创造了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对我一生的影响十分重大。”程耿东是唐立民教授和钱令希在1964年招的两位颇有才华的研究生之一,但被当作“修正主义苗子”派到北大荒劳动。钱令希就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去找他们,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后来,又费尽周折,把程耿东调回了大连,在自己身边工作。“钱老最大的成就不仅在他的学术上,更在育人上。”
作为一个有眼光的教育家,钱令希一直认为:一名教师于个人而言,想永远保持优势,在天底下是不可能之事。因此,他提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积极培养年轻人,并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学生要是不比先生强,我们的科学和教育还怎么发展?”
用累累硕果报效祖国
科研,是钱令希一生中的重头戏。几十年里,他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多重大贡献。
20世纪40年代中期,钱令希从铁路桥梁工程实践工作转入浙江大学教书。那时,在云南边陲澜沧江上,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悬索桥刚刚落成。这种桥非常适用于大尺度的跨越,但是推广时遇到一个难题:桥的跨度一大,挠度就比较大,用当时的弹性小挠度理论计算便不够准确,需要用非线性挠度理论计算。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工程技术人员们应对此问题是力不从心的。于是,钱令希开始潜心研究这一难题,很快他有了重要发现,并推演出一套完全显式的计算公式内容和便于工程实用的曲线,使设计者仅用计算尺便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个设计方案的近似非线性分析。后来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并于1951年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大奖。
1954年,国家决定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项大型桥梁工程,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将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于是有关部门专门邀请钱令希担任工程顾问,亲自参加设计与施工。大桥于1955年下半年完成设计,9月正式动工,历时几年,1958年10月胜利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毛主席更是欣喜吟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著名诗句。在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桥身的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了“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桥梁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
由于钱令希在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建造过程中贡献突出,紧接着他又参加了南京长江大桥的规划工作,并于1959年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规划会议。
在三峡水利枢纽的规划会议上,他总结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梯形坝坝型,这是一种介于传统的重力坝与大头支墩坝之间的坝型,可用于高坝建筑。这种坝型与以往的重力坝相比,比较经济,且施工中容易散热,坝底浮托力也较小;与传统的大头坝相比,因为它每一坝垛的横截面沿坝高都是等边梯形,截面内没有突变,所以可避免大头坝横截面内在头部可能产生的拉应力。它最突出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混凝土工程可以采取大面积的平面模板,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投资也较节省。这一坝型后来被国内许多水电站工程采用,效益十分显著。
在钱令希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诸多贡献中,他牵头承担的我国第一个现代化油港———大连新港的设计任务,堪称辉煌一笔。
1974年11月,为了落实周总理“三年改进港口面貌”的指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承担了大连新港主体工程的设计任务。接受任务后,钱令希立即带领中青年教师投入到紧张的工程设计中。在海上栈桥的设计和建造中,钱令希提出了受力合理、使用方便、美观大方、施工快捷、节省材料的“百米跨度空腹桁架全焊接钢栈桥”方案。不料方案一出,好多好心的朋友劝他:“用这种桥型,国内无先例,别冒险了!”但钱令希非常自信,坚持认为,这种桥型在力学上是无可指责的。1976年这项浩大的工程竣工,并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等许多大奖。如今这座栈桥已经使用了近40个年头。
钱令希还是我国计算力学的开拓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钱令希就敏锐地看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给科学技术带来深刻的革命,从那时起他便带领研究生勤奋学习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进行知识更新。同时,他在力学界竭力倡导把古典的结构力学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努力在我国兴建计算力学这一新学科。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我国计算力学很快起步。
1982年,经第一届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钱学森推荐,大家一致选举钱令希担任该学会第二届理事长。钱学森在推荐时由衷地说:“钱令希教授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走到了前面。我表示十分钦佩!”1983年,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学科和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在钱令希等前辈的倡导下,中国力学学会直属的计算力学学会已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团体,并在国内多次举办重大国际学术会议。尤其是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第6届计算力学世界大会,与会者达千余人,成为国际计算力学界空前的盛会。“献身科教效春蚕,岂容华发待流年。翘首中华崛起日,更喜英才满人间。”这是钱令希晚年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道出这位教育家、力学家对祖国的热爱,道出他献身科教、执着追求的品格。
钱老是一位老党员,是一位无私的教育家。每当回忆起他对祖国对专业的专注与热爱,我们都深受鼓舞。沿着钱老的足迹,我们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他的崇高品格,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沈黎明
辽宁省大连市港务局退休干部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