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货仓》:没有泉州道教体系多维度的支撑,就没有宋代刺桐航海业的辉煌!

本文2524字  图片11幅   阅读6min

宋元时期,道教的世俗化已经渗透到泉州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先民间后官方的海舶出洋归航的祈风祭海仪式,还是瓷窑点火前祭拜窑神,抑或是泉人造船开斧、新船下水的三牲五果的供奉、海舶放洋前的呼请众多神明等,无不贯穿道教仪轨。而包括海神信仰、水庚诸术在内的泉州道教引领古代泉州航海的辉煌。

——戴泉明《天下之货仓》 九州出版社

泉州道教与泉州海神
泉州道教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之际,就有隐者和方士巫术的活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泉州建置福建最早的道教宫观白云庙(今元妙观)。到了唐朝,由于朝廷崇奉道教,尊老子为祖先,泉州兴建开元观、崇真观、紫极宫等道观,涌现一批青史留名的道士和道教学者。
泉州元妙观(图源:网络)
至宋代,赵氏王朝极力提倡道教,泉州兴建或重修大批道教宫观,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灿若星辰。而泉州官方对道教诸神的崇奉,为道教在民间的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895年泉州道士做法事
图中楼台亭榭及侍女皆为纸扎
足见道教之影响
(图源:《天下之货仓》)
“行船走马三分生命”,在浩瀚大海航行,古代舟师面对“万里海洋,渺无际涯。阴晴风雨,出于不测” ①,只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上苍,寻求超自然的神明庇护。九日山的通远王、真武庙的北极玄天上帝、天妃宫的妈祖等海神信仰应运而生。毫不夸张地说,道教神明是泉州古代航海者出海放洋的精神仰仗和心灵慰藉。
推翻泉州三代海神说
近些年,有学者将九日山通远王、真武庙玄天上帝和天后宫妈祖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海神;还有学者认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在泉州城南“笋江、巽水二流之汇,蕃舶客航聚集之地”②建起顺济宫,祭海的主祭对象就被妈祖所代替。这一错误的观点至今还有不少人引用。
泉州真武庙(图源:宋元郎/摄)
九日山通远王祠(图源:网络)

泉州天后宫(图源:宋元郎)

其实不然。真武庙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至开宝六年间(967-973年),早于蔡襄建洛阳昭惠庙(1053年)和九日山建通远王祠(1078—1085年,其前身为唐末神运殿)。且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设立于泉州的福建市舶司所建“玄天上帝宫”(已废,现存上帝宫巷名),便是市舶司官员早晚祈祷海舶平安往返之官庙。③尽管有宋一代,妈祖受朝廷13次敕封,顺济宫建后70年的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知州赵希㤞率提举市舶等官员上九日山祈风并勒石记事。真德秀上真武庙祭海也是顺济宫建后三四十年的事。真德秀亲撰《祈风文》《真武殿祝文》时,也亲撰了《圣妃宫祝文》和《圣妃祝文》 ,这说明至迟到南宋晚期,泉州三大海神同时并存,并无谁替代谁的依据。
《顺风相送》证实道教
在古代泉州航海史的重要地位
1935年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向达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抄录明代的一部海道针经《顺风相送》。这本航海针路的书,记载15条航线,从泉州启航的占10条,太武山启航3条,福州启航2条。从该书所记载的传统航线及神仙呼号可以看出,道教在古代航海的重要意义。《顺风相送》其实并非明代作者的原创,而是作者根据唐宋以来泉州航海者历代经验传承的海道针经“古本”,以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校订而成。
明代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封面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藏
(图源:《天下之货仓》)
《顺风相送》福建往琉球影印
(图源:《天下之货仓》)
《顺风相送》沿袭前人遵循的道教仪轨,其开篇便是开航“下针”前举行道教法事的祷告文《地罗经下针神文》。文中罗列奉请的有当天开船时辰的四值功曹使者以及历代御制指南针祖师、前代神通阴阳仙师,历代过洋知山、知沙、知浅、知深、知屿、知礁、精通海道、寻山认澳、望斗牵星等流派祖师,罗经二十四向位尊神大将军,定针童子、转针童郎、水盏神者、换水神君、下针力士、走针神兵,鲁班师父部下仙师神兵将使、护国庇民妙灵昭应明著天妃及千里眼、顺风耳部下神兵等近百种道教神仙。
祷告者祈求各路神仙庇护出洋船只(祷告者最后呼请的天妃等显然是元明以后新增的神明),祈求众神明“今日良辰下针,青龙下海永无灾”“扯起风帆遇顺风,海道平安,往回大吉,金珠财宝,满船盈荣”“朝暮使船长应护,往复过洋行正路,人船安乐,过洋平善,暗礁而不遇,双篷高挂永无忧。”④
泉州古代针簿
泉州市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藏
(图源:《天下之货仓》)

至关重要的是,《顺风相送》的航海针路也是沿袭前人运用道教八卦方位来计算航程和航向:“浯屿开船碇内开。用丁未(南偏西,113°)及单丁(南偏西,105°)针七更船平南澳坪山外(南澎列岛)。针路一直往西南方向,直至用坤申(西南,142°)及庚酉(西,172°)针三十更,船取吉兰丹(今马来西亚)港口。是泥地抛船。用单申针七更船六坤,坤身尾有浅,过西边入港是大泥(今泰国南部)。”⑤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引文里的“针”和“针路”便是航海舟师使用的“水浮指南磁针”(泉人古称旱罗盘为“罗庚”,水罗盘为“水庚”)和所示航线。而罗盘的运用与道教不无关系,1985年江西临川发掘的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墓葬出土的一尊身披道服、怀抱罗盘的“张仙人”道士瓷佣便是明证。

泉州古代海舶水罗盘
泉州市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藏
(图源:宋元郎/摄)
江西临川出土的宋代张道人旱罗盘佣
(图源:《天下之货仓》)
道教体系的海神信仰是泉州古代航海者出海放洋的精神仰仗和心灵慰藉。而且,泉州古代航海者还敬奉和呼请许多司职不同的道教神明同行,以求这些神明的护佑。不仅如此,泉州道教与泉州古代航海术形影不离。 道教体系在刺桐不仅表现在海神崇拜,其仪轨还贯穿于刺桐造船过程始终乃至下海,并伴随其出洋航行,观星象取方位,指南针、牵星术等航海术便是道教诸术运用于航海的伟大杰作。故曰:没有泉州道教体系多维度的支撑,就没有宋代刺桐航海业的辉煌。

①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海南

②清·隆庆〈泉州府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6》引。

③明·黄仲照:《八闽通志》

④⑤ 明·佚名:〈顺风相送〉,《两种海道针经》,中华书局,1961年。

庆祝五一  五重特惠

九州出版社新书《天下之货仓》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