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不能只挂在嘴上​!​

图片选自网络

便民服务,不能只挂在嘴上!

(2021173)
不知“便民服务”一词兴起于何时,但在不知不觉之中,人们确实享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各级政府的政务大厅,大多采取“一站式服务”,许多业务只跑一趟就OK了;各个部门的业务查询,一个电话就能轻松搞定;有的需要到现场办理,也专门设有各种“导引”,以“微笑式服务”进行详细解说或指引,那服务水准,是多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因为发表一篇文章,却让我遇到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不能“便民”的事情。
上周接到邮局电话,说有我的一张汇款单,问我送到何处。我因身在外地,便将一个平时寄送报刊的地址告诉给他,而且在上周末回老家的时候,顺利地拿到了汇款单。拿过来一看,是某教育社的稿费单子,虽然钱数不多,却也带来些小小的兴奋。
到底是哪篇文章发表了呢?哪一家刊物呢?近期我没有投稿,这应该是几个月前投出的稿子了,这些信息汇款单上只字未提,我也是一头雾水,只能等到回家之后查一查记录了。
连续几天一直事务缠身,没时间查询。今天稍微轻松了一点,便想起了发表文章的事情,于是打开电脑,先查这个教育社。网站显示这家教育社名下有三种刊物;再查投稿记录,发现1月20日曾向其中一家刊物上投过文章。可是查遍了这个刊物的电子版,也没找到有关我的只言片语。
无奈,再次拿出汇款单,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寻找线索。还不错,上边有联系电话。拨通电话,客客气气地说明情况,却遭到了一番训斥:你自己投的文章,自己不知道吗?我们每期发这么多文章,上哪里给你查询去?!你到教育社的网站上查一查呀!
  我被训得一点儿都不敢发脾气——说不定哪一天我还要投稿,得罪了人家,被“穿小鞋”,那就得不偿失了。
  按捺住火气,收敛住气息,我又怯怯地问了一句:网站上能查询吗?
  对方回了句“应该能查询吧”,便挂了电话。
  打开网站,找到搜索栏,输入自己的姓名,结果显示“无此项内容”。
  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以往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没收到期刊,先收到稿费,不知道是在什么刊物上发表的什么文章,但电话打过去之后,人家都是让我“稍等”,很快就会告知所要查询的内容。而且大多数期刊稿费单上都明确写有“某某文章某某刊物某某期”等详细信息。
  但,今天,遇到这家期刊,真让我无语了。
  其实在汇款单上注明这些内容,仅是“举手之劳”,花不了一两分钟。然而却因为其“服务意识”不到位,花去了我大半天的时间。
  对照其网站首页,“办实事”等鲜亮的口号赫然在目,我就纳闷了,如此便民小事都做不好,还提什么“办实事”?如此靠“嘴”来办事的现象,何时才能真正杜绝?
  反思我们的教育,其实也存在许多只“挂在嘴上”的“便民”行为。
  某些学校以“便民”为名,增加项目向学生收费,已经是路人皆知的“套路”了。
  某些教师以“便民”为名,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是花样频出。
  以“便于管理”的名义创建家长微信群,是一种普遍现象。假如真的用于“管理”,家长也乐于配合,可气的是有的教师把它当成推脱责任的借口。
  近期听一位家长诉苦说,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并拍照上传到家长群。这位家长按照要求上传了几天,见老师根本就没有反馈,便怀疑老师根本不看,于是连着几天没有上传。果然,老师仍然是只字不提。在教育部明令禁止“不准将作业转嫁给家长”的形势下,这位教师仍然顶风而上,不作为,不担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还有更加奇葩的。
  一位教师将预习题发给学生完成,可是学生没有学过,根本不会做,家长也因为学历所限,没办法给孩子提供帮助,于是打电话给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谁知老师却说:不会就用手机查!你们家买手机是干啥的?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问:手机是用来通话的,老师是用来干啥的呢?
  当然,以上或许仅是教师队伍中的个别现象,他们喊着“便民”的口号,做的却是损害家长和学生的事儿;甚而至于有的连一点儿“便民”的意识都没有,连“便民”的口号都懒得说了。
  “便民”既是一种纪律,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各行各业,都不应该只将其挂在嘴上,而应该从小事而抓起,切实落实到行动之中。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