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飞机餐发展史,请你心怀敬畏地嫌弃它......

在国际长航线中,动辄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本就是一次对耐力、体力、心情的多重考验,如果还要让味蕾遭受“难以下咽”的困境,简直是遭罪。评测一次旅行是否完美,不是起飞,也不是降落,也不是穿行云端之上,而是——在空姐推餐车出来的时候!

实际上,飞机餐还时常成为人们初识一个目的地美食的名片,不同航线上供应的餐食往往能成为当地美食的缩影。

在如此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对于航空餐的吐槽不绝于耳,那么第一批在飞机上用餐的乘客,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味觉考验”?其实,将时针回拨百年,你会惊讶地发现,上世纪的“飞客”们吃得比现在好多了。
(100年来飞机餐都是什么味道,豪华程度绝对超过你的想象)

1910年,在一架从伦敦飞往巴黎的飞机上,诞生了史上第一份机上配餐。因技术限制,这道空中午餐是不需加热的冷食,每份售价3先令。

九年之后,依旧是英法航线上的航班,仅有的几名乘客在颠簸的机舱里“享用”了一份上层人士钟爱的英式下午茶。虽然最早出现的航餐均是谈不上美味的冰冷的食物,但已经称得上奢华服务了。

为了让富人们在天上吃一口饭居然如此大费周折,听起来犹如天方夜谭,但在当时确实如此。进入50年代,乘坐飞机日渐流行,航空餐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增压舱的出现、餐食质量的提高、用餐配置的考究,飞机餐成了名符其实的奢侈品。

1958年,美国泛美航空的一则广告便大力推广这一高级的空中服务:“高级厨师为您亲手制作的精美餐品,让您在旅途中获得高级餐厅的享受,飞行从此与众不同”。

随着空中航班开始盛行将座位挤的越来越紧这一不太让人喜欢的传统,空乘人员也必须用效率更高的方式完成整个机舱食物和饮料的配送。

隔热手推车的问世使他们能够推着满满的装着热食或冷食的盘子的小推车穿过通道,这即可以让食物保持在理想的温度,又省去了乘务员在厨房和机舱之间来回跑的麻烦。

如今的手推车看上去并不很高科技,但其自带的内部冷却或加热系统,内部联锁箱和自动上锁的车轮都使它们一年比一年更加安全、实用。

至于国内航班早期的飞机餐,其品质也在国际上可圈可点的。因为在中国民航发展的初期,乘坐飞机的乘客身份和级别都不一般,人数也很少,因此将厨师请上飞机进行现场烹饪不成问题。

彼时的国泰航空,甚至能把龙虾、鱼翅等生鲜拿去机上烤制,有的航班还会供应茅台。

后来,飞机成了寻常百姓的出行选择,现场服务的厨师自然成为“不可能选项”。面对乘客骤增的情况,想要在规定的用餐时间内供应热食,空乘不得不把餐盒高高叠起,在空间有限的烤箱里一键加热。

虽然现在不少人一提到飞机餐,就会厌恶地发出“额——”的声音。但人家发展了百年走到今天,也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呀!请你心怀敬畏地嫌弃它......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