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真爱,很少会有好结局

当晨曦染红了大海时,
我想起了你;
当月夜穿透了流泉时,
我又想起了你。

每当遥远的路上,扬起来沙尘,
我看到了你;
深沉的夜里,流浪者在歧路上忧虑时,
我也看到了你。

浪起来了,在深沉的涛声里,
我听到了你;
万籁俱静,在我常去倾听大自然的幽林中,
我也听到了你。

我就在你的身旁,尽管你似乎在那遥远之处。
你离我是这样的近!
太阳落山了,一会儿群星就会向我闪烁。
噢,你要是也在那儿,该多好啊!

歌德——《爱在身边》

一直很喜欢沈从文的文字,那种清新与众不同。读他的文字,有一种空灵在里面,仿佛穿身在唐宋水墨画中,有一种清朗的忧愁。

尤其是读了他写的情书,那些纸短情长,哪怕不爱他的人,也爱上他的文字,转而又爱上他的人。因为贪恋这些文字,怕他一转头,就写给了别人。

我想,三姐张兆和就是这样爱上他并嫁给他的吧!并不是真的爱他的人,实在是他的情书太动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个只读过小学、14岁就当兵混迹在土匪窝中的湘西汉子,也不是爱上张兆和的才华与灵魂,而是一见钟情,当然是钟的她的貌。因为欣赏沈从文的才华,徐志摩推荐他到北京的中国公学做国文老师。胡适正是那里的校长。第一堂课,沈从文就见到了此生与他纠缠的妻子——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名门,家有四姐妹,均是才貌出众。张兆和当然看不上穷小子沈从文。然而沈从文的湖南本性,那就是不怕死、不怕输,死缠烂打务必追到手。他第一封情书只有一句话“我不知怎么忽然爱上了你”,让张兆和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然而这只是开始,情书一封接一封,终于惹怒了张兆和。

她跑去找校长胡适。没想到胡适自己婚姻不如意,最盼着别人搞自由恋爱得到幸福。不但不阻止沈从文,反而劝说张兆和,“他顽固的爱你”。气得张兆和一口回绝:“我顽固的不爱他”。

可是沈从文哪里是省油的灯,情书不断,而且痴情的话连绵不决,“我曾想做一个首领,等别人崇拜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却愿意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地爱你,这个话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沈从文到青岛教书,依旧想念兆和,他来到苏州张兆和的家,望着敲门的沈从文,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被他的痴情打动,鼓励张兆和,而且五弟也极喜欢沈从文,张家终于接受了穷小子沈从文。

沈从文求二姐张允和帮忙向张父提亲,张兆和发电报给沈从文,告诉他父亲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先是发了一个”允“字,怕沈从文不明白,又发了第二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曾经说过:“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最漂亮的女人。”其实,沈从文爱上了张兆和,不如说是征服一个比他高几个层级的女人。而张兆和却是个傻姑娘,从小生活在富裕安定的家中,父母为她织就了结实的堡垒,并不知人间疾苦,以为他爱她,就是一生。

结婚后,那些被所谓的爱情蒙住的面纱一层层揭开,再退后,已无抽身之处。沈从文很快厌倦了琐碎世俗的家庭生活,由着张兆和去经营家庭,自己转身投入到其他女性的崇拜与爱慕中。当那个爱慕她的女人闯到家中,与操持家务、养育孩子、疲惫不堪的主妇对恃,沈从文却选择了逃避。

从古至今,不管是神话传说中的白素贞,戏剧小说中的杜十娘,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影星文章、歌手许志安、还是之前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多少人都是因为爱情才进入婚姻,到最后却又背弃了当初的誓言。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所以诸多挑剔,到最后就没有了爱。

沈从文并没有离婚。婚外恋十年后,理性回归到他的身体,当然也可能是厌倦又疲惫。他选择了回归家庭,沉迷于古董与文学,而张兆和依旧为家庭琐事而忙碌。他们幸福吗?然而他们携手共渡了一生。

直到沈从文去世,她也没有真正地理解他,从来没有走入他的内心世界。他们可以携手55年,不住在一起,他却每天去她那里吃饭,有爱吗?有恨吗?有悔吗?然而他们并不相知。

直到他逝去,整理他的笔记,张兆和才稍稍懂了他,越来越理解了沈从文,可是时光不能再回,他再也不可能知道,她终于明白了他。如果早点懂他的心,她还会终日为这个家操劳吗?她还会嫁给他吗?

所谓的真爱,终将消亡,很少会有好结局。

那些门当户对并不相知相爱的,反而度过了平静又幸福的一生。

所以,你还会因为爱情,选择婚姻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