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何加林:画家不但要有文人情怀,更需要士人情怀

何加林

您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的首位艺术家,请谈谈您对“大道不孤”概念的理解。

何加林:总书记提出的“大道不孤,天下一家”这句话,是由古代思想家老子和孔子的语境演化而来。转化到艺术上,就是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艺术高度和艺术标准从事艺术创作,就一定能赢得很多的知音,获得很多的观众。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在我看来,艺术家既要极具个性,也要在个性与共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个性与共性相生的艺术生态,可视为艺术上的大道。中国画的创作如果没有共性,容易走偏。历史上像八大山人、徐渭、陈老莲、金农等都是很具有个性的画家,但是他们没有跑偏。“大道”是一种规律,只要我们顺自然之性的规律而行、顺历史发展规律而行、顺时代前进步伐而行,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思想行为,就会在“大道”上,就会“不孤”。

何加林 观无尽山 43cm×67cm

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作品,您在选择展览作品中有哪些特别的倾向?

何加林:我认为创作国家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作品等,是需要艺术家的另一面来滋养的,比如读书、书法、诗文等。在自己的私密空间进行有情有致的艺术创作,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怀,是我平日里观察生活中细微生命的基本状态。这会让我对生命物象的表达更具冲动,也是我用艺术感知生命的原动力。此次展览我取名“笔游墨戏”,并没有展出大幅的主题性创作和写生作品,而是把自己平时的“闲情偶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以表达自己对近距离生活的热爱,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生命存在的记录,回望内心,这是我真实的艺术世界。

何加林 众生拱牛图 31cm×67cm

如果如毕加索一样,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分为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等等,在现阶段,您会把自己的艺术探索分为几个阶段?

何加林:我认为每个不同阶段、不同时空、不同物象都是有其生命存在的意义的。我并不刻意去区分和追求每个阶段的不同,我希望自己的艺术每时每刻都有意义,用套路画画是对这些生命意义的抹杀,也是缺少才情的表现,毕加索对待艺术的态度是我所喜欢的。在杭州时,画园林题材很多,来北京之后,四季分明,促使我开始研究色彩,物象的变化使得我产生新的艺术语言,迫使我不断有新的艺术探索,创作题材更加拓展,表现的风格也更加多元。而近阶段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画得“不像”、如何“不画准”。在我看来,“画不准”是能力不够,“画得准”虽然是一种能力,但大多属于笔墨服务于物象,而“不画准,不画像”才是物象为笔墨服务,是一种才情的体现。近几年,我的山水画在观念与语言上,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何加林 四面青山古寨多 38cm×58cm

您最早是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杭州生活30余年,之后北上,在中国国家画院任职,从创研部主任到美术馆馆长,这一系列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的变化,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何加林:我在杭州期间,受大环境影响,审美偏重于对传统笔墨的营造,审美倾向偏甜美,长远来看会成为一种局限。来北京之后,认识到粗犷、苍茫、质朴也是艺术很高的境界,我的作品便开始融入这种元素。这反映出我的内心可能不满足一辈子吃甜食,酸甜苦辣才觉得更有滋味。来到北京之后,因公务繁忙,只有挤出时间来画画,与我的初衷虽有差别,但逐渐觉得为画院服务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看到画院的艺术家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无怨无悔。这也让我体会到放下“小我”,追求“大我”的境界之不同。在创作中的思路自然也更加宽泛,艺术的见地也更加深刻。从而对艺术创作能力与空间的把握更加整体,格局更大。

何加林 咏怀 38cm×58cm

您近年来也参与到奥运以及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您认为艺术家应该有怎样的担当和责任?

何加林: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替他人着想、与他人分享已经成为自身的需要。作为画家,不但要有文人情怀,更要有士人情怀,勇于担当,虽不能兼济天下,但也要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时代,艺术家的创作环境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我懂得感恩,我会尽自己所能多为社会服务,回馈国家。

何加林 秋山 45cm×56cm

众家谈

部分观展嘉宾合影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首先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此次展览我们比较全面地看到了他近年来探索的新貌。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来自江南的、从中国美术学院走到北京的、杰出的中青年代表何加林在近些年的进步与突破,展览所呈现出的作品既有南方的温润,又有北方的苍劲老辣,非常丰富。总的来说,他的作品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经常到人民中去,二是能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三是诗书画同步全面发展。对他的成果表示祝贺!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何加林是当代很具影响力、艺术创作成果丰富、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并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的艺术家。从这个展览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何加林以往大型创作的别样面貌,信笔偶来的这批小品展现了何加林对书法、诗文等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研究的把握和积淀。相信观众在观赏和感受的过程中,会感悟到更多。展览对当代山水画创作从另一个方面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何加林 正月烟寒下西城 37cm×57cm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展览主题“笔游墨戏”反映了何加林游戏笔墨的宗旨与追求。何加林是一个典型的才子型画家,才情横溢,此次展览的作品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书法等,非常精彩。

田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何加林是一个学者型、创作型、研究型艺术家,他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初心,另一方面立足于当代精神,创作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小品虽尺幅不大,却由艺术家的心性感发而来,极富笔墨趣味。何加林的作品虽面貌多样,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的文心,这从他的用线、用墨、追求逸品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精神、人格和风骨。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整体来说,这个展览是从传统文人画体系延续下来的,很私密,很具探索性。在我看来,何加林是知识分子艺术家,因为加林的作品中体现出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担当和使命责任,融入了鲜明的时代感受,带有很强的使命意识。何加林是一位全面发展的、底蕴悠长的艺术家。他接近完美地体现了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作为国家队艺术家的状态。

史国良(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何加林的展览是近几年国画展览里非常精彩的一场。他的花鸟、山水、书法功底全面,在强调传统、强调笔墨、强调诗书画一体方面,基础打得扎实。展览如此火爆,体现其不光是作品好,人缘也好。

赵卫(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何加林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年画家,其艺术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三点:第一是传统笔墨的扎实。其作品在用墨上充分体现了南方画家笔墨淋漓的精神,在用笔上又体现了北方画家的干裂秋风。第二是他的综合修养非常高,他能把对当前时尚的理解和审美追求转化到笔墨运用上,将时代融汇到笔墨中。第三是他保持了中青年山水画家不断探索的精神,形成个人风格后能够保持个性并进一步探索。

林容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何加林的才气是显而易见的。这几年他创作了很多花卉动物题材的作品,相对于他技法表现丰富、笔墨沉静厚实的山水画,这些作品在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同样充满了生命的机趣和形式的意味,轻松而且散淡。

陈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加林兄俊杰聪慧,才学过人,丹青独步。人近耳顺但仍壮年,笔墨亦如人寿。兄年轻求学国美,执教国美,授博士学位。今已别杭居京,做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兄之绘=画书骨诗心,古今为肌肤,开新派,得山水逸趣。兄业之余仍教于徒,可谓桃李天下。兄还热心公益,普济美育,祖国各地均见其影。

刘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加林学养深厚,作画却能深入浅出,所作山水清新高雅、境界空灵。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山山水水,轻描淡写间意趣盎然,即便是现实题材、重大主题性创作,也是驾轻就熟,且能别开生面。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加林是当代一位新文人,琴棋书画等传统文艺均有涉猎,作品文气、雅致、有新意。近年来,他的创作以写生为出发点,从独特的观照视角,用心和自然对话,将眼中之丘壑变成心中之丘壑,最后变成笔墨之丘壑。他的笔墨语言极具风格,其中“笔”的书写性、抒情性明显,“墨”则具有现代构成意识,拓展了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当代山水画坛注入了新鲜的气息。

谌宏微(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加林是一个修养全面、汲古出新、有使命感和远大抱负的画家。此次展出的他近年所作的包括山水、花鸟、书法等作品,让我更加理解了他在创作上的切入点,即以花鸟画笔法、书法融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营造出率性简约的章法、苍润华滋的笔墨,极具个人特色。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艺术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何加林的很多代表作品均源于写生,并在写生的过程中针对物象造型进行了格式化、节奏感以及平面构成的精致处理,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叠加重复特色的当代山水画。他的作品区别于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绘画,显示着他的思考与着力,并在笔墨本性的清韵与秀雅中建构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

张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加林虽值耳顺之年,依然本色不改,像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多才多艺,随兴而发;嬉笑怒骂,好恶分明。与生俱来的率真和禀赋揉捏成了作品中刚柔相济、落墨写心的人文情怀。如果说,北方的“干裂秋风”与江南的“润含春雨”,共同造就了加林笔墨语言中的苍润之致,那么,南雁北归的艺术旅程,则成为他再次放飞自我的高远之境。

贾广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何加林作为当代山水画领域的一个代表性画家,此次展览全面展示了他近十年来的探索成果和真实现状。与十年前的创作相比,此次展览的作品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更简约、味道更足、意境更深远、格调更高,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李冬(全国公安美协主席):此次展览在2021年新春之际和大家见面,从展览面貌上可以看到何加林老师通过自身研习、大量的写生以及自身学术驾驭,让展览呈现出了高度的学术面貌,这个展览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难能可贵!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加林兄此次展览的作品有别于他平常典型风格的创作,闲来的手笔更真实展现他当下的生活态度,花鸟脱俗绮丽、山水孤峭清逸、书法遒劲苍润。他醇熟的笔墨技法以及诗书画的能力在同辈中禀赋卓异,然而他不为其所囿,始终追求精神上的不断升华和多元融合,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了追求一种“生”的气象,他的这种“生”是脱去尘俗后的真实所在而非刻意隐藏。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在当代山水画坛中,何加林是坚持传统出新的标杆式人物。当人们圈点传承中国山水画精粹的艺术家时,会想到何加林;当人们圈点山水画坛中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时,也会想到何加林。他从中国美术学院调到中国国家画院工作的这十年,他的艺术风格从强调笔精墨妙、细腻儒雅转为强调求新求变,作品视觉图式越发富有新意。

丘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先生以山水名世多有评说,近几年他工作闲暇之余常以花鸟寄兴。不同于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郁密苍茫的山水造境,其花鸟往往是疏朗简宕、了无挂碍的一花一世界。南田论画有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辄洗尽尘泽,独存孤迥……”观何先生的花鸟颇有此种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意象,删拨大要,简赅生动,其用色丰腴古雅,得清、润、净、透之妙,会心者亦可从中窥见其赋彩及水法之妙全从山水出。

杜松儒(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我与加林老师相识多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作为一个学者型的画家,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学习的对象。纵观他近十多年的作品,沧桑中带有秀美,浑厚之中尽藏清雅之气,是南北画派融合的典范,可以说,何加林老师是当今难得的文人画家。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加林老师的山水画创作一直致力于表现自然的山水造化,但实际上他对古人丘壑的汲取早已转化为个人心象,从而建构出一种既源于江南山水的园林风貌,又自然而然地转换为笔墨的清润与恬淡,还具有水墨氤氲质感和现代视域下的山川造化肌理。他的创作天然渗透着中国江南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也呈现出超越于江南地域风貌的率真和古雅。

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作为“大道不孤”系列邀请展的首展,何加林老师以“笔游墨戏”为主题,展出一系列饱含趣味的小品,呈现出他不同以往我们熟悉的另类面貌,也体现出他日常的创作状态,值得深入地品味、揣摩。

常欣(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何加林老师创作上是严守传统标准、勇于创新求变的践行者。此展览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为我们全面地感受他的艺术状态、更好地诠释他的艺术世界做了深层展示。

油画作品欣赏

(刘晶、黄家馨、贺玮、李振伟、余智鹏采访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