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娥

                              春娥
         春娥,长得特别好看,特别是她走路的时候,高耸的胸脯一颠一颠的,在那个年代,那是多么地招人眼球哟。
       春娥就是村里的小芳,人见人夸,小伙子看见她就走不动路。连我这个那时还是一个萝卜头的小不点都想,长大了能找到这样的女人就好了,春娥那时就是周围十里八村年青人择偶的标准。
         来介绍对象的比现在医院门诊挂号排队的人还多,但春娥没有一个相中的。不久春娥突然消失在大家视线里,打听才知道与邻村的闺蜜一起南下广州去了。不多久就开始往家里寄钱,再不久她父母就盖起了二楼,那时农村还没有盖楼房的,这可把村里人的眼睛都亮瞎了。出了这么个优秀的女儿,她父母见人都夸耀,走路两个屁股排子都一甩一甩的。
        有人问她父母:“春娥在广州干吗?”
       “打工。”
       “乖乖!”
        年底春娥回来了,穿得花枝招展。          冬天天很冷,她却将肚脐眼露在外面,大腿全部露在外面。我也围着看,揉揉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春娥,大冬天还光着腿。大人对我说,木头,那是肉色的棉丝袜。村里人早已经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冬天能看到春娥露在外面雪白的肌肤,村里年青人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她再也不是那个穿着朴素、外面套着红棉袄、头上搭着方头巾的小芳了。
        不久一个消息传来,彻底粉碎了村里年青人的美梦,也断了他们对梦中情人春娥的念想。据在广州打工一起回来的人说,春娥在广州是一个“鸡”。我不懂什么是“鸡”,问大人什么是“鸡”,被大人骂得狗血喷头,滚一边去!我再也不敢问了。
      听大人说她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鸡”,还是“鸡婆”。
      春娥什么也不在乎,她父母也不在乎,他们在二楼顶上俯视着那些打趣他们的人。村里人虽然这样说,但心里还是酸酸的,眼睛里冒着火。
                           
                            录像
       80年代,镇里有许多录像厅,门口放置一只喇叭,轰轰隆隆地响,非常招摇。从店门口走,吵得吃不消,尽管这样,还是想进去看看,可我没有钱,只得作罢。
       一些小伙子看了录像出来,就高兴地笑,他们一面走一面大笑。我想一定很好看,大概两角钱一看,可我还是拿不出两毛钱,于是想看,一直也没有看成。
        后来,随着开放程度力度的加大,路边店流行起来。在溧水和溧阳交界的地方,路边店如雨后春笋一样呼呼地冒出来。店门口站着许多女子,穿得暴露,经常将路过的男人往里拖。再后来,就在店里大厅放着录像片,为了招揽顾客烘托气氛。
       有一次回家路过路边店,朝里一看,原来是流氓片。我吓得拔腿就跑,那些店里女子放肆地大笑,指着抱头鼠窜如受惊小老鼠的我:这个小鬼头!同学告诉我,录像厅里放的就是这些片子。
        后来知道这就叫毛片,也叫黄色录像。那时公安是抓的,罚款为主,据说一个派出所一年能罚款几十万呢,那时的几十万哟,听着就吓死人了。记得当时有顺口溜说派出所的房子是卖淫女灌的浆,赌徒砌的墙之类的话,后面还有什么记不得了,足以说明罚款之风之烈,罚款金额之巨。当然那时的法治没有现在健全,罚款也不规范。
                            
                         批斗会
         那时流行批斗会。
        我见过最早被批斗的是本家一个爷爷,他是地主,戴着用报纸糊的有几尺高的尖尖的帽子,上面写着:打倒地富反坏右。几个人押着,其实就是跟着,在村里转悠,爷爷一面走一面说:我是坏人,不要学我。爷爷有时看到跟在后面玩的孩子流鼻涕了,他会去帮忙擤一下。
        第二次是在学校,我读小学,批斗南宋村的一个偷了生产队黄豆的人。批斗会是由大队书记三叔老和尚主持,被批斗的人姓张。批斗时,他不服气,顶了几句嘴,三叔上去用一根细竹条,使劲在老张头上抽了几下,老张的耳朵上立马鲜血如注,我当时吓得坐在下面全身发抖,生怕三叔老和尚的眼睛看到我。从那以后,我一直怕三叔。
         第三次差点批斗我母亲,但没有成功。因为家里实在穷得不行,母亲养了几只扁嘴即麻鸭下蛋,好补贴家用。结果大队主任给三叔说,这是搞资本主义。三叔为了表示大义灭亲,准备批斗母亲,时间地点据说已经安排好了。可母亲像疯了一样,准备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最后他们得到消息,还是撤销了批斗会。因为母亲曾经掀过大队干部吃喝的桌子,原来有次大队干部在吃喝,只有几岁的大哥,却在台子下面找他们扔的骨头,正好被母亲撞见,就掀了他们的酒桌,因此他们知道母亲发怒时比母老虎还厉害,于是作罢。
        最后一次见识批斗,是批斗公社乡长,乡长叫吴某坤。批斗会是由乡里团委书记上台批斗,记得当时团委书记发言很精彩,甚至流传至今:“吴某坤,进了村,鸡子鸭子遭了瘟。狗子吓得逃出了村,老母猪都急得哼。”这大概是揭露乡长喜欢吃喝的 “四风”问题,语言形象生动。
(0)

相关推荐

  • 疯婶子

    疯婶子 文/ 曾艳 与母亲聊天,忽聊到了老家疯婶子,说是已病发身亡有些日子了,赤身裸体的死在野外的一处坟头.一阵难过叹息之后,脑子里浮现出疯婶子一些事儿. 没有人知道疯婶子来到我们村之前的经历.即使不 ...

  • 【金小说】杨晓燕丨歪瓜告状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杨晓燕,山西省吕梁市教师,酷爱文学,工作之余,喜欢行走于文字,以一枝素笔写意人生,触摸心灵,传递真,善,美!多年来,常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杂志,网络平台.其中,2018 ...

  • (小说)父亲

    父亲   1 我的父亲相信了风水先生知仙的话,以为我连续三年考不上大学是因为爷爷的坟地没有选好.他思索了几个晚上,拉了几次调动情绪的二胡后便动了迁爷爷坟的念头.他的念头在心里坚定下来像块铁,但是还是渴 ...

  • 梦柯 | 禾田悠远

      禾田悠远   禹王店北边的张典村,按村子中心位置划分,我家老房子在村子的西头,不偏不斜,前边是大伯家,后边是二伯,抹角处是我三伯家,往东一点便是我堂伯家以及他两个儿子的院落. 再往村中心查,虽一个 ...

  • 【山西】卢青云丨小说/老薛家的新鲜事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卢青云:山西垣曲人,爱好文学,以文会友.现供职于垣曲某企业. 老薛家的新鲜事 卢青云 这几天薛文胜正在为一件事情烦恼. 薛文胜早些年经营拉货车 ...

  • 高宗义||三娘教子(历尽苦难的母亲16)

    十六.三娘教子 那时节,群众文化艺术生活和社会物质财富一样贫乏单调,没有手机和电视,电影也很少看到.母亲看到最多的便是村上的戏. 高东大队剧团,虽是业余排练,逢年节演出,但有十多位演职人员:兴昌.金莲 ...

  • 有个地方你一定不想去

    顾家有字 推平民作家  读大众文学 小说天地 苍蝇飞过的地方||王永寿 NO.1 一连几个月,何三娘的哭,就沒停过.前年,她丈夫病故,还沒摆出这样哭的架势. 何三娘天天哭得花容失色,雨打梨花般惹人怜爱 ...

  • 就读这篇 | 伍泽生:土地的后裔

    土地的后裔 伍泽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当代乡村词条:这是一张有些年代存于记忆深处被时光遗失的黑白照片.尽管有些发黄.退色和模糊, ...

  • 716期B || 匡燮:《蛮荒时代》21假期返乡/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我把这二十篇小说手稿装订了,找三叔隔边画像社徒弟.我的好朋友张春智设计了封皮,封皮中央有一支点燃的蜡烛,书的标题是< ...

  • 长篇连载《我的起源》1《两棵古槐 》上/轩诚清读

    <我与世界>第一部  <我的起源>之"槐荫村落"一 两棵古槐(上) 我们村子中央,在村中穿过的大路边上,并排矗立着两棵古槐,这两棵古槐至今都生长在我的记忆里 ...

  • 华州记忆:村里的老槐树

    村里的老槐树 作者:吉建军 关中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棵供人们乘凉.歇息.闲谝,集会的老槐树,在夏日黄昏饭后,老槐树底下聚集着一群"吃了饭,没事干"的农人们.他们抽着呛人的纸烟或者旱烟 ...

  • 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八)

    老房子里的故事 (八) 矮屋前,是一块空地,我们叫晒场.它是我村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里像一部活的电视剧一样,上演着不同时期的悲欢离合.它早先的时候是我家的菜园子,后来填平当了晒场.同时在晒场的东面建起 ...

  • 【金小说】吴瑕丨桃 符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吴瑕,河南商城人.热爱读书,醉心写作.记录生活点滴,展现小城民俗.愿意脚踩坚实深厚的土层,用安静的文字,记似水的年华. 桃符 吴瑕 1 母亲把一枚桃核用红线穿了,戴在二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