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还是书画同体 杨 琼

.

文艺报2021-03-17

不管是中国书画的“同源”论还是“同体”论,似乎都已经约定俗成了,但到底是“同源”还是“同体”,或者说“同源”和“同体”只是同一概念(含义)的二种表述,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专门的论著对其进行相应解读。对二者进行区分似乎有些吹毛求疵之嫌,但我认为“同源”和“同体”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故有必要做一些阐释或说明。

首先,从词义上看,“源”有源头、根源、根本、由来之意,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本质上就是一。如郦道元《水经注》云:“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为湘川。”指出漓水和湘水乃同一源头而出支流为二水。而“体”则有主体、本体、规则、格式、体裁、风格等义。如《吕氏春秋·仲春纪第二·情欲》云:“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一律)也。”又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云:“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规则、法式)而皆通其意。”又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夫设文之体(体裁)有常,变文之数五方。”尽管书与画在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乃至同为“六书”之体,但并不能说明它们共同起源于某个“一”。此为指向性不同。

其次,从功能上看,书与画亦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释:“书,著也。”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其本义为书写、记录、记载。可见,“书”的功能主要还是记事;其成为书法艺术,那还是后来的事。《说文解字》释:“画,界也。象田四界。”《左传·襄公四年》云:“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这里的“画”是画(划)分的意思。《尔雅·释言》云:“画,形也。”《康熙字典》则释“画”为绘。可见,“画”的功能主要是“存形”,已经具备后世绘画艺术的雏形了。而正是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出发,后世亦有不少理论家不仅否认了书画同源之论,亦反对书画同体之说。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名价品第》引张怀瓘语云:“书画殊道,不可浑诘。”宋代画论家韩拙《山水纯全集》开篇则认为:“夫画者,肇自伏羲氏画卦象之后,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仓颉因而为字,相继更始而图画典籍萌矣。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从发生学的角度把“画”列于“书”之前,进而否定了书画在“肇创”时期“同体而未分”的观点。今人徐复观甚至强调:“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中国艺术精神》,第88页)以上为书和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一说,仅列出供参考,不属于本文讨论之范围。

现在,我们再来看“书画同体”和“书画同源”的出处。

“书画同体”概念的提出,始于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其名著《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篇中,

张彦远如是说: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像鸟头者,则画之流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在上古时代,就造形而言,卦象、文字、绘画皆可统称为图画。那时是草创阶段,不管是书写还是绘画,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形式,其功能也还未完全确立,故称之为“同体而未分”。

如上所言,早期的文字和图画都具有“象形”的特征,但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即“传其意”;而图画则是为了留影,即“见其形”。尽管书和画的产生都可能与“象形”有关,但它们各自的指向亦能说明书画并非“同源”。“书”的记事性决定了书写的由繁入简,因为由繁入简更利于记事的便捷;而绘画的“形象性”则决定了绘画的由简入繁,因为由简入繁是出于图写形状的完备或审美的需要。

后世关于“书画同体”或“书画同源”理论的阐述,多沿袭张彦远,即便有个别理论家提出“书画同源”的观点,也多是置换了张彦远的概念。如明人何良俊《四友斋画论》云:“夫书画本同出一源,盖画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也。”又清人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一有云:“书画本出一源。昔圣人观河洛图书之象,始作八卦。有虞氏作绘作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之属,稽其体制,多取象形。书画源流,分而仍合。”诸如此类,不过是张彦远“书画同体”说的翻录罢了。而今天大众更喜欢用“书画同源”而非“书画同体”,主要还是缺少文字训诂方面的知识,不加考证,人云亦云,从而导致被“约定俗成”的结果。

如果此前的“书画同体”说主要还是从“象形”的角度进行界定的话,那么后来不管是坚持“书画同体”还是主张“书画同源”,不外出于两种认识:第一,书和画在对工具材料的使用上,几乎是相同的。第二,在笔墨表现乃至审美趣味上,书和画有诸多相通之处。第一点无须多说。关于第二点,南宋画家赵孟頫作《秀石疏林图》自题绝句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如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至于书与画是“同源”还是“同体”,赵孟頫没有明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观念无疑是文人画追求书画一体、诗画一律并进一步深化的结果。赵孟頫主张“书法以用笔为上”,而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排第二,仅次于气韵生动,这种强调亦并非偶然,它体现了“笔”在书写和图画中的重要地位。此后,文人画家作画多主张以“写”为法,蔚然成风,盛极一时。如元人倪云林言其画竹,不过“聊以写胸中逸气”;清人王翚在回答别人问“何为士夫画”时,说“只一写字尽之”。诸如此类,皆是强调“写”的作用。这也是一直以来,作画也叫写画的缘故。在这一点上,清人吴昌硕可以说是近世以来对以“写”为法作画的最突出的诠释者。吴昌硕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在诗、书、画、印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乃融汇传统艺术文化思想于一体,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也正是书与画之用笔关系的高度共通性,导致了后世得出“书画同源”的错误结论,而这种误解说到底是对词语的误用,而不是认识上的不足或缺失。

回到“书画同体”的问题上来。张彦远认为书画用笔同法,并指出张僧繇学笔于卫夫人,吴道子学笔于张旭,皆是明证。北宋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云:“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矣。故爱宾称唯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笔可就也。”然这里的“一笔”已不仅仅是“笔法”那么简单,而是艺术家的情、思、意在用“笔”中的表现,所谓笔断而意不断是也。“一笔”俨然已经被抬到哲学的高度进行阐释,不仅是中国诗性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书画作为艺术之功能的共同诉求。对此,清代画家石涛有精辟见解——《画语录·兼字章第十七》云:“字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两端”乃是强调书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但作为“从于心”的艺术,就其笔墨意志和“功业”的指向来看,它们又是“一体”的。这种辩证关系需要理性看待,它同时亦可以看做是800年后,后世书画家对张彦远“书画同体”说的代表性的呼应。

进一步说,不管是张彦远“工画者多善书”的观点,还是清人周星莲所谓“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的论断,只能说明书与画在技法(用笔)方面的互通,尤其是书法的运笔方式,可以嫁接到绘画中某些特定的领域,比如文人画所热衷的竹石枯木题材,但依然远远不足以证明书与画是同源的。正如苏轼名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所表达的,不过是指诗与画在审美心理上的某种一致性,但能以此来说明诗与画是同源的吗?当然,书与画的这种“一致性”更具高度,更为明显,更为突出。

综合起来分析,“书画同体”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造形缘起上的一致性;二是工具材料使用上的相同性;三是“骨法用笔”上的共通性;四是“功能”指向上的近似性。如此,“书画同体”便毋庸置疑了。

.

(0)

相关推荐

  • 书画同源的意义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它的内涵幽远深邃,它使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左宗棠语).证之书画,斯称 ...

  • 杨根源:以书入画,游刃有余

    (溪声山色)  微信朋友圈有几位枫桥籍的书家,如杨根源.杨易.王仲章.王李君等,闲时看看他们晒在手机上的作品,是我高雅的艺术享受. 可能是我中"枫桥三贤"的"毒" ...

  • 细数关于“书画同源”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文/齐麟 书法网签约作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多次谈及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此后历代画家也不断写下自己的感悟,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问题,便成为了中国艺术上的重要议题之一.思考艺术不能 ...

  • 施云翔山水画课堂讲习录 | 《漫谈书画同源》摘录

    施云翔课堂讲座--摘录(见封面图) 施云翔个人简介 施云翔,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大风堂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创作基地特聘导师,中国徐悲鸿画院 ...

  • 【书画欣赏】 祝允明 行书《杨季静像赞》,遒劲老辣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9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祝允明行书<杨季静像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祝允明<题文伯仁画杨季静小像>卷约为六十四岁作此,原应题<琴士图卷 ...

  • 书画同源再思考

    书画同源的思考 张木(张建峰)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界统一的行业认识,无数的理论家.无数的书画家.无数的从业人员.无数的书籍都进行过无法反驳的论证,从原始人的岩画,到远古时期的彩陶,从甲骨文,到金文,再 ...

  • 书画家影像网|他用作品告诉你:什么叫书画同源!

    自唐人张彦远倡导"书画同源"之说以后,书画兼精的艺术家,可以说是代不乏人,孙其峰先生就是一位书画都很擅长的艺术家,当我们观赏他的书与画时,便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交融和相辅相成. &q ...

  • 他用作品告诉你:什么叫书画同源!

    自唐人张彦远倡导"书画同源"之说以后,书画兼精的艺术家,可以说是代不乏人,孙其峰先生就是一位书画都很擅长的艺术家,当我们观赏他的书与画时,便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交融和相辅相成. &q ...

  • 【书画同源·黄宾虹】画学还从书中来(二)

    我们先看中国绘画从写实到写意,从绢上到纸上的重要转折是以元代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画家们所开启的.赵孟頫按照书法的笔法原则和构成机制,按照文人画的笔墨要求把唐宋绘画进行了重新过滤和转化,凡是适合书法机制的画 ...

  • 「书画文化·大视野」叶穗琼线上艺术展

    前言 书画,彰显中华民族的心灵风貌. 书画,透露中华民族的文化风貌. 书画,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 中国书画艺术就是传承文化的精髓.是向欣赏者传递最美的艺术,最美的精神内涵.使人情感起伏,气势磅礴, ...

  • 【书画同源·黄宾虹】画学还从书中来(三)

    写意还需通书意 现在我们称之为中国写意画的称谓,原来应该叫文人写意画,在文人写意画的推动下,元代以后的工笔画也开始追求写意情怀和写意精神,也逃脱不了"写"字.不过,当下用的写意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