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这首诗写赤壁之战,运用调侃的手法,有四点原因
杜牧是晚唐时期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他博通经史,对政治军事等都有着深刻的研究。我们读过他的散文《阿房宫赋》,他二十三岁时就能写出这样的杰作,真可谓是晚唐时期的一代天才。
杜牧擅长诗歌,他的七言绝句尤其脍炙人口,很多成了千古名句。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诗歌造诣很高,他和李商隐同在晚唐时期,以致人们把他们两个和李白杜甫相提并论,称为“小李杜”。他的绝句中咏怀古迹的很多,而且写作手法也很新颖。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咏史诗《赤壁》。《赤壁》实际上写的是赤壁之战,它的故址在现在的湖北蒲圻市,三国时期孙刘联军在这里打败了曹操的军队。杜牧路过这个古战场时有所感慨,于是写了这首诗。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期的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统帅八十万人马,艨艟斗舰延长江东下,结果在赤壁被孙权刘备的联军用火攻打得大败。
到杜牧晚唐的这个时期,赤壁之战已经过去600多年了,现在连陈迹也难以找到。但是杜牧很细心,他在长江岸边的沙土里发现了一块废铁,经过磨洗,认定是赤壁之战时残留下来的一截断戟。
赤壁之战决定了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诗人站在古战场里,浮想联翩。如果当时不是刮起了东风,恐怕战争的胜负就会逆转,有可能胜利的不是刘备和孙权,而是他北方的曹操。
为什么“东风”这么重要呢?因为孙刘联军采用的是诸葛亮的计谋。曹军在西,孙刘联军在东,顺着东风放火,正好火势向西蔓延,将曹军连环的船只悉数烧毁,以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所以诗人说如果没有东风给予方便的话,结果就是曹操取胜。结果是恐怕连东吴的两位美女“二乔”都成了战利品,她们被俘虏到铜雀台,在那里供曹操歌舞享乐。
这么一场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残酷战争,它关系着江山社稷,不知道有多少生灵涂炭,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轻描淡写,却成了诙谐和调侃。那么多大事都不去写,却去写两个女子。
难怪后来有很多人批评杜牧是避重就轻。最为典型的是宋代的文人许顗,他认为杜牧写这么一场大战,落脚点只是恐怕被捉了“二乔”,拿女人说事,这是一种错误。
杜牧这首诗在写法上真的有错误吗?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正是因为杜牧写了不少的咏史诗,为了避免雷同,实现风格上的多样化,他才采取了一些新奇的写法。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应该不算是轻薄为文的表现。
其实采用这种诙谐调侃的写法,也是有原因的,简单地说,有以下四点。
一是,采取诙谐调侃的手法,能够使沉重的军事历史题材变得较为轻松,不给人以压抑感。火烧赤壁,曹军八十万人马顿时“樯橹灰飞烟灭”,这既是在歌颂英雄,也是在写战争的残酷。
二是,写美女二乔,也是小中见大的写法,并不是作者只去写风花雪月而不关心国家大事。因为大小乔分别是前国主孙策和大都督周瑜的妻子,凭她二人的地位,也足可以代表东吴的尊严。
诗中突出二乔,既是以美女来衬托周瑜这样的英雄,还是以美女的归宿来表达战争的胜负。而且这样的表达更显得形象化,能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三是,突出东风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人的因素,而是指出天时地利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赤壁之战本来就是火攻,顺风纵火,才能有这样的胜利。因而诗中对东风的议论,也是恰如其分的。
四是,“东风”一语双关,它既是实写战争,也是作者在感叹自己的身世。杜牧一生都是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度过,他虽然力求保持中立,但仍然受到两派的猜疑排挤。
可以说作者没有“东风”可凭借,他生不逢时,孤立无援,空有一腔热血,始终没有什么建树。他精通政治经济军事,但无人理解,大多数时候是在地方上任职,可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以上讲了四点原因,总杜牧的咏史诗《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用这种诙谐调侃的手法写战争,并没有什么不好。作者看到古战场残留下来的断戟,想起火攻中的东风,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诗歌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