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成【散文】我的读书梦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我的读书梦


文//赵云成(四川成都)
记得小时候妈妈问我:”读完小学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呗!”想得多美啊!我没有想到的是,人生的道路竟是那样曲折坎坷,多灾多难……
读书难,难于上青天!在那动乱的年代,读书要看所谓的个人表现,政治条件、家庭背景、领导老师的喜好等,唯独不看的就是学习成绩。一般平民子弟要想进校深造学习是多么不容易啊!
我是1972年初初中毕业的。当时我们学校有六个班三百多人。镇上准备办一个高中班,留五十个人下来,其余的就要全部下乡当“知青”。听到这个消息,我找到了班主任,嗫嚅着说:“老师,我想读书。”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读书?那么多人,难哪!”几句话下来,我如同经受了强寒风袭击,浑身发抖,知道没戏了!那时,有四类人是留下读书的人选,即年龄小的(17岁以下)家庭成分好的、父母是当官的、本人与老师关系较好的。作为教师子弟的我来说,当时刚满17岁(只多了几天),平时只知道埋头读书,虽然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却不在所留名单中。
最令我想不通和气愤的是,在留下的同学中,竟有几人年龄比我还大好几个月!虽然这个高中班后来因故未能办成,但仍令我几十年耿耿于怀、不能消气!读书梦就这样轻易地破碎了,这是我人生遇到的第一次最大的打击!
下乡后,不能进校读书,那就发奋自学吧!在农村的几年,我除了努力劳动表现,认真接受再教育外,还自学了部分高中数学,详细看完了老高中教材的全部语文课本。农闲时,便连续数日骑上自行车,单边跑15里去县城文化馆借书看。中午,在城里买几个干馒头啃,然后又继续去文化馆看书。记得,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书籍有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在人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伏尼契的《牛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等。在“知青”期间,我们常常互相借阅所谓的“封资修”书籍和黄色手抄本看。同时,自己还背诵了很多古诗词,也坚持了写日记,搞所谓的创作等……
机会终于来了。1973年,大中专恢复了招生。我在公社以文化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到了县上。谁知中途杀出个“白卷英雄”,把县上的考试搅黄了。读书仍然只靠推荐。那时大中专招生人数很少,全县也就百余人,摊到每个公社大约能推荐十来人,大队则只有一个推荐名额。意识到危机的我思来想去,决定去找县招生委员会的主任“毛遂自荐”。在主任家,我凭着年轻人的勇气,向主任谈了自己想读书报国的想法,并说:”今年如果不行,希望明年也行。”大概是中午有点疲倦吧,主任似乎有些不快,也没多言,只是说:“年轻人,要听党的话,服从分配!”
当年,我莫名其妙地落选了。后来公社文教干事才告诉我,原来我成了县上“狂妄自大,不服从分配”的典型。
1974年招生开始后,我再次被公社推荐到了县上,谁知那主任竟发话说:”他是‘臭知识分子’的儿子,还是让工农子弟先走吧!”我又一次被刷了下来。事后我才知道,在我们公社推荐的人选中,有一个人是县领导的亲戚,名额有限,我怎么不成牺牲品啊!权大压死人,当官的一句话,就能把人打入地狱,断送了青年人美好前程。当时,差点气疯的我恨不得提刀相向,但后来还是理智占了上风。
大队、公社对我真好,75年又推荐了去读书。但已是“臭名昭著”的我结果还是名落孙山。真正是多年希望付流水啊!读书的路似乎彻底断绝了,带着满身的伤痕,我无奈也是有幸地被推荐作了名工人。
1977年恢复了高考,天无绝人之路啊!我要读书,我要上学!一种强烈的欲望推动着我,拿出勇气去拼搏、去闯一次!当年,有九个年级的人参加高考(高中老三届66、67、68,初中老三届和新中学的几个年级),考生人数蔚为壮观,录取率极低。但我很幸运,成为了时代的“宠儿”,成了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梦圆了,上大学了,真是三生有幸啊!
入学后,我发疯似地读书学习,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营养,把失去的年华夺回来,把损失的东西补回来。旧梦,很苦很酸;新梦刚刚开始,梦做得很美很甜……
编审:谭绍义

           

           

           

作者: 赵云成,成都市郫都区退休干部。曾为郫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郫县电视台专题部主任。曾有多篇各类文章在《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报》《成都晚报》《成都工人报》等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0)

相关推荐

  • 740厂子弟学校师生篇

    740厂子弟学校师生篇 赠礼品 2016-10-25 阅读 1.5万 关注 首届高中毕业生(74届)和部分校领导及教职工合影. 那时候老师们多年轻啊!你能分清哪些是老师哪些是学生吗? 送学生袁惠斌参军 ...

  • 职业教育的困境:从不可见的职校生,到无保障的劳动力

    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要想推动改变的发生,从思想上破除"重普轻职"的观念,的确是重要的.但观念的偏见建基于实实在在的不平等之上,如果学生们无法在职校获得好的教育,无法在就业市 ...

  • 就地过年(续)

    那个年三十晚上,我在大队支部书记家里吃醉了. 吃醉的原因很简单,上海学来的规矩,到外面不适用,不够"社会". 从小爷娘教育,到人家屋里去吃酒,只能一口一口渳,"嘴唇皮碰一 ...

  •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历史蕴含​

      最近一段日子,每天凌晨我会准时醒来,披衣倚床,边听窗外悦耳的鸟鸣边静心品读<平凡的世界>,让新的一天随着书中的故事升腾. 创作是一场修行.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艰辛伴随着他写作的全过程 ...

  • 高考,不过是人生一个普通的机会

    号主按: 高考,真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对于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虽然十年寒窗在此一搏,但是于漫漫人生而言,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机会.我的经历可以证明:人生能否顺风顺水乃至能否成功,最重要 ...

  • 王廷玉原创散文丨六中助我梦成真

    六中助我梦成真 文/王廷玉 从"金刚钻团"走出来.征战祖国大西北40多年的李太忠老将军曾于前段时间引曾国藩的一句名言,撰文论"人生三境":"少年经不得 ...

  • 知青岁月 | 软磨硬泡 投亲靠友到沌口

    1968年上山下乡有一个颇为人性化的政策,凡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兄弟姐妹可以"跨校"选择到同一个学校下乡:凡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同学可以"跨校"到其中一方的学校下乡. ...

  • 何宝康·老师,我永远的老师

    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了很多可亲可敬的老师.但我心中始终敬重.永远难忘的,却是两位:小学的许斌斌老师和初中的周诗湘老师.学校呢,都是在张溇学校.无论是在内心里,还是在公开场合,我都真诚地说:这两位老师, ...

  • 回忆原华县侯坊唯一的女性领导郭玉贤

    沉淀思想深处的记忆 作者 李金龙 时光倒转--勾起沉淀思想深处的记忆. 20世纪70年代初,大概是七三年吧,华县侯坊公社迎来了一位年青的女性--革委会副主任郭玉贤(相当于现在的副乡长),此人给人的第一 ...

  • 不愿醒来的梦

    09.08  关灯睡觉. 然后做了一场梦,一场很短暂的梦,梦里是没能实现的曾经,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怀念的过去,和那个没能有结局的期待. 我梦到了一间教室,我站在门口看,门前有两盆仙人掌盆栽,门牌是高三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