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实战|以效益为中心的焦点改善(二)

案例分析:降低丝印按键外观不良率

某跨国公司推行焦点改善活动已有两年,在课题登陆、活动频度等方面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例如,公司为TPM推进室设立了一名专职干事,专门负责项目管理;部门责任由部门经理承担,并由其授权项目组长具体负责项目的推进和实施。项目组长不一定是专职,通常是兼职的;每个部门在半年内必须至少申报两个课题,每周都要针对每个课题的实施状况进行报告;每半年举行一次全公司的焦点改善发表大会,如图9-1所示。

图9-1 焦点改善活动总体设置

这家公司通过类似的运行,取得了巨大的改善效果。每个部门中最为关键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在设计课题过程中,他们留意到:每个课题的时间跨度通常在三个月到六个月较为合适,而不要设计时间跨度很长的课题。对于一些很大的课题,最好进行分段设计。这样,通过焦点改善活动的有效运行,使企业的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持续的提升。

以下是这家公司围绕“降低丝印按键外观不良率”课题,按照八步法的要求所展开的焦点改善活动,课题组详情见表9-1。在整个课题的实施、总结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其他企业思考、学习的地方。

表9-1 改善小组概况表

行动第一站:选择课题的背景

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背景不同,因此课题的背景要与整体管理的要求相结合。选择课题就是从焦点改善本身的源头开始,寻找焦点。在本部门的质量目标中,要求按键组件的不良率≤3%,这样问题点就非常明确。如图9-2所示,2004年1月~4月按键组件抽检的不良率居高不下,月平均不良率为6.8%,超过上述3%的要求。因此,选择这个课题是为实现部门的质量目标服务,思路很清晰、简洁。

图9-2 根据背景选定课题

行动第二站: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是焦点改善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题开展之前应进行现状调查,对每天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样获得的不良率数据是有说服力的,能够真正描述问题的所在,也是真正把握问题的所在。

通过改善活动,使员工养成实时记录工作状态的习惯,而不是仅仅到月底时记录一个平均值,因为平均值通常是看不见问题的。例如,当品质不良率用月份平均值表示时,很难看出其区别。因此,我们要把平均值分解成每天的具体数字,通过每一天的数据来找到问题所在,表9-2是由小组成员调查记录的各项数据,清晰地显示了现场存在的各类问题。

表9-2 现场调查记录数据表

现状调查的另一任务就是发现不良数字是由哪些不良现象导致的。最主要的不良现象也不应用平均值来描述,而要清晰了解各种不良在整个不良数字中所占的份额,这是寻找主要矛盾的一种方法。如图9-3,根据表9-2中记录的不良数据绘制出不良柏拉图后,可以看到前三项不良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因此,解决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到了前三项。PDCA循环就是这样的过程,通过解决前三项重大问题,其他的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

图9-3 现状调查不良柏拉图

行动第三站:问题点的确认

1.确认问题点

从现状调查表和不良柏拉图中可以看出,影响丝印按键组件不良率的主要因素如下:

Æ移位:字体在按键上的位置与客户样板偏移0.2毫米以上。

Æ肥油:字体印刷粗大。

Æ摸坏:人为把丝印字体摸得模糊,使字体残缺不全。

其中,移位的不良率就占了52%,且影响度高达一半以上,其他不良均在10%以下。这样,问题点基本上得到了确认。

2.分析原因

确定问题点后,可采用鱼骨图的方法从人、机、物、环、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产生这三大问题的具体原因,以便实施治理。其中,鱼骨图是QC(质量改善)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从一些要素中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末端原因,从而确定主要原因。图9-4中详细列出了各环节的影响因素。例如,在人的环节上,存在着新人培训不够、培训次数少,导致员工技术水平低、手势和力度不正确,成品意识淡薄等问题。

图9-4 运用鱼骨图分析末端原因

3.确定主要原因

利用鱼骨图分析预测了影响问题的末端原因后,还要从中确定主要原因。通常可以利用交换实验法来确认问题的再现性:如果问题是再现的,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原因是存在的,而且是直接的,属于需要作出对策的原因;如果问题不再重现,说明所预测的原因只是凭空想象的,可以加以排除。这样,通过交换实验法就可以找到很具体的、具有再现性的问题。

如表9-3所示,该课题组通过交换实验法发现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和第十个原因具有重现性,即新人培训不足,网框质量差、老化,机台螺丝滑牙,菲林字键与客板不符,以及温度高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需要对这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表9-3 QIT要因确认计划表

行动第四站:设定目标

改善应设定合适的目标。如图9-5,目前的丝印按键组件的不良率是6.8%,而未来的不良率目标设定为3%。3%的目标并不是凭空确定的,而是基于目标的可行性分析。追求改善时要学会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根据经验,第二是根据调查和核实资料来推算可行性。

在本课题中,确定前三个月不良率为3%是合理的,理由如下:首先,部门的质量目标是3%;其次,根据5月份报表数据可知11、12、19号不良率为3.1%,9号不良率为2.9%,5、15号不良率为3.2%。由此可见,只要创造出与9号一样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那么3%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图9-5 设定改善目标

行动第五站:对策实施计划

找到了导致丝印按键组件不良率过高的五个主要原因后,要针对这五个问题分门别类地研究对策。每个问题具体由谁负责、开始和完成时间、对策的地点、具体措施等内容都应该在对策实施计划表中体现出来。表9-4中详细确定了各个问题的对策、对策目标、具体措施、责任人、地点以及跟进结果等项目。

表9-4 QIT对策实施计划表

行动第六站:效果和效益的评估

制定对策并实施以后,要对改善的效果进行确认,观察移位、摸坏、肥油等不良现象是否真的消失。如果这些不良现象都已经消失了,则说明改善策略是有效的。一般说来,效果和效益的确认要从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估。

1.有形效果的评估

所谓有形效果,是指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收益。首先要考查的有形效果是3.0%的不良率目标是否达成。如图9-6,经过本次QIT小组的努力攻关,丝印按键组件成品的不良率降低到1.65%,超额完成了3%的预定目标。从经济效益上来看,组件的不良率比原来减少了5.15%,本部门丝印组件一个月大约40000个,制造成本2.18元。这意味着每年可节约成本40000×5.15%×2.18×12=53890元。改善获得了显著收益!

图9-6 不良率目标的评估

2.无形效果的评估

改善如果只用有形效果进行评估将是不全面的,无形效果也具有很大意义。经过本次攻关后,设备运行良好,整条线工艺运行平稳,没有造成质量等其他方面的损失,满足了工艺标准要求。对于整个团队,员工在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工具的运用、工作的热情干劲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整个活动产生的无形效果可用图9-7的表格和雷达图来具体表示。

图9-7 本课题产生的无形效果

【案例】

理光集团曾经在深圳召开了一个全球的工厂改善发表大会。其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个金奖获得者改善的效益是7000美金,深圳理光公司的一个课题效益是500万人民币。而前者得了金奖,后者得了银奖。当时,这个团队的人认为不公平。但是,所有的参评专家并不是仅仅用金额评价效果,而是认为前者改善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所以给予了高分。因此,金额不是评价改善的唯一指标,改善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员工素养的提升。

行动第七站:成果的巩固

实施对策取得良好成效后,还需要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将改善的成果巩固下来。例如,把木质网框更换成铝框;把字体移位的菲林重新打版并经确认,且已筛制成与客板完全一致的菲林。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不良现象的影响因素,从硬件上巩固了改善成果。

行动第八站:总结和下一步的打算

所谓总结,就是对到目前为止活动的不足、下一步还要做什么等内容进行概括。每一个焦点改善课题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新课题的开始。整个总结应包括从计划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内容,然后提出下一个课题的计划,形成持续不断的循环。如表9-5,在本次改善活动中按照选题、QC工具运用、团队作用以及现状调查等多方面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下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表9-5 本次活动总结

总结完成后,还需要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并撰写谢词。如“我部的丝印按键组件不良率与兄弟部门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降低丝印不全不良率’作为下一步的攻关课题”,“在课题改善过程中,得到了包括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焦点改善三大条件

企业高管在改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年初提出了课题的要求,部门做出了改善的承诺,但是年底并没有改善,却有一万个“不做、做不了”的理由,而公司也不知道如何评估部门的工作。于是,企业高管就会感叹:中层管理者能力不足,员工素质太低。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首先,焦点改善必须有中层管理者的参与,这样才能使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增强执行力;其次,要学习改善方法,创造“不得不做的局面”,每项措施均有相应的负责人,在改善过程中要加强辅导和跟进,为课题推进提供帮助;最后,要准备好舞台。要事先约定发表会时间,为发表者提供介绍阶段性成果、总结经验、提出下一步目标和实施方案的舞台。

【本讲小结】

焦点问题是制约企业中各部门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焦点改善的目的是要通过不间断的小集团活动,消除部门障碍,解决高层关注的课题。焦点改善活动的关键就是要为课题组创造不得不做的机制,给大家创造项目管理的舞台,有效推进焦点改善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团队的建设,而且还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注:非原创文章均来源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