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房”里的“高考夜话”
网络图片。
各路朋友最近在“夜书房”公号读了《我的“私人高考史”》系列后,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互动,我也基本做到有问必答,有评必复。但因时间太碎,脑子太忙,许多回复往往词不达意。今天偶回头翻看,觉得有些“对话”沉没在评论区里实在可惜,我必须“救风尘”般打捞一些出来,以重温2021年的“高考夜话”
1,关于《我的“私人高考史”》
“花雨草堂”:感觉标题无味,故事却很精彩。这些往事其实是社会的一道缩影,好吧,期待续文……
“夜书房”:我最近做标题越来越大失水准。想做“标题党”而不能,想固守原来风格又不适宜,天天纠结,每况愈下……
“冰糖小圆子”:忽然想到这个系列可以看作《对照记》里“大学”篇的扩写。又把书找出来,顺便读了母亲节那篇,合上书本,仿佛闻到葱花的香气。这大半夜的,好饿😂
“夜书房”:《对照记》中很多篇写得太粗了,现在想写细致些,发现文章要细致,很难。假大空文章之所以盛行,因为太容易写了。
网络图片。
2,一样的高考,不一样的故事
“U1”:我爸当时已在教小学民办(1974年高中毕业,小学六年级是六年制最后一届,和五年级的一起升初中),参加了1977年、1978年高考,上线了中专,但体检因鼻炎没过(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筛人,说是三选一),后上世纪80年代通过读函授转正小学在编教师,一直干到退休。
“夜书房”:一代民办教师,多少心酸血泪。
“京村”:1、1977年的12月,我在故城县马军寨上初中二年级,数学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几何证明,物理在学习电路的并联和串联问题,化学在学习卤族元素,语文在学习柳宗元的《扑蛇者说》...。
2、对当时的高考作弊情况好像有一些印象,知道高考是一般准备正题和副题,如果在考试中发现了问题,那就再用副题作试题,1977年故城县再次高考应该是用副题。
3、后来,“作了一个弊、抢了一个厂、着了一把火、损失一百亿”就成了衡水的俗语了。
“夜书房”: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赵玉国:洪侠,你这高考的文章勾起了我很多感触。高考过去都四十年了,至今我还经常做要高考的梦,梦里千篇一律的都是什么也不会,马上要高考了,一片茫然,每年都会做一两次。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高考也是心里难以逾越的坎。
“夜书房”:我也是。常常做梦考学,而且竟然考上的时候多😄😄高考对我们而言是一场美梦+噩梦。
“京村”:1,1984年参加工作后,几乎是每到7月7日(以后改为6月7日)高考时间,我一般均于当晚去一次衡水中学北门口,伫立于此,看看其大门口悬挂的红布横幅,上书“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衡中考点”,看后心情澎拜,有时会泪流满面。可能是当年(1982)考中太难了吧,因为我曾连续三年“莅临”故城县考场。2、在当年复习参加考试时,我对历年的高考所有考试科目试题皆了如指掌。工作之后的若干年,晚上时常作梦,梦见在高考的考场上答题,有时就是作不完试题或还在高中上学。3,1979年,高考语文、物理首次出现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可能是参考日本高考试题)。单选还好做题。多选就太难了,选错了还倒扣分啊?
“夜书房”:那年可惜数学没有选择题。
网络图片。
3,教育啊,教育
杨志敏:从“衡水的中学”,到“衡水中学”,可能是从“人才的培养”,到“人力培养”。也可能都是“人力培养”。可以前的韭菜地,打理水平差,经常长大葱?
“夜书房”:原来自以为是颗大葱,就可能真长成一根儿葱。现在你说你是根葱,韭菜都笑了。
“L”:“若是抒情题目,就用排比手法,比如每段开头都是'怎能忘’或者'最难忘’。”看到这儿不禁失笑。直到现在,很多的“作文”还是在作而已。就像我们已经习惯的很多话,很多事。
“夜书房”:我上中学时很擅长“作”文,长大后发现摆脱这些套路是很难的,需要花费许多年。
刘文录:刘老师曾是我的班主任、政治老师,讲氏族公社和部落在黑板上画圈,印象非常深,贾庄村人,人很好。徐老师曾经是我的数学老师,我很笨,打我很厉害,恨铁不成钢。现在再也没有机会让他打了。
“夜书房”:😁😁你得多调皮才惹得我老同学徐老师对你“出手相救”啊🤔。
“冰糖小圆子”:“革命文艺课”都教些什么呢?唱样板戏吗?
“夜书房”:识简谱,画工农兵,唱样板戏,学快板书、表演唱和革命歌曲。(又叫“大批判文艺”)
4,生活啊,生活
郝晨瑞:2000年初,岳母来京帮我们带小孩。有一次,我从护国寺小吃店买回棒子面窝窝,有点儿换换口味、吃吃粗粮、营养又健康的意思。岳母没有吃。我心里觉得奇怪。岳母就说了“好多年顿顿吃,胃里翻酸水”的话。如今看,宣扬吃粗粮健康理念的人,肯定没有过过“顿顿吃粗粮”的日子。
“夜书房”:支持您岳母的做法,这就叫“讲政治”!😁😁
王彪:不知农村苦的不识中国,未经贫穷味的难懂人生。这样想,有农村生活经历实是幸运,有如体验了两种人生。
“夜书房”:对极了!有这种体验垫底,方知哪种人生值得追求,哪种人生必须拒绝。
王国华:读得心里好难受。其实一直到2000年,有些农村还是很穷。跟六七十年代比也就是个温饱而已。整个国家实力渐增,应该是加入WTO之后。所以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富裕。
“夜书房”:现在有些孩子,不知过去有多苦;有些大人,却想美化过去有多甜。
“阿Q到底”:前边写红薯一段看得胃酸,后边回忆母亲做挂面煮鸡蛋一节看得心酸。侠哥少时受苦了,好在成年后也长得够高大,固然基因好,可能跟母亲给予偏食和鼓励有关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夜书房”:看了你这段话,忽然悟到我长得高大也得算是拜高考所赐。写到上师范时,加写这一段。
金文丰:与你不吃红薯异曲同工,我快四十年不吃棒子面窝头了,喇嗓子喇怵了。不想多解释。
“夜书房”:有人说你们小时候吃的都是健康食品,红薯、棒子面多好吃。我说,你们没有过过那种混帐日子,才会说出这种混帐话来。
彭浩:我对红薯还是不仇恨的,甚至想起来还吃上一块儿,我是恨透了大锅边上贴的棒子饼子了,不知道那些说“香喷喷的棒子面饼子好吃”的人当初过的什么日子。
“夜书房”:所恨虽有别,逻辑却一致。
“CY”:我的闺蜜,嫁了位农村高考出来的老公。前几年她学养生,每天吃红薯,她老公严词拒绝:“我那么辛苦读书出来,就是为了不吃红薯!”大侠不孤独啊。
“夜书房”:我二哥现在还是吃红薯,他的理由是:我得感激红薯,当年没有它,我早就饿死了。
“学以聚之”:说起红薯我有同感,好像回到那个“低指标瓜菜代”的年代,不堪回首啊!你说的“两红”红薯、红高粱,应该再加上我记忆中的那一红“红萝卜”,即现在人们都说营养丰盛的胡萝卜。我们老家都叫“红萝卜”。总之,你的这篇文章让我记忆起好多往事!
“夜书房”:多谢大哥鼓励。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现在正需要细细回看。
“michael”: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碗荷包蛋挂面,总是让人吃着吃着就想流泪,不知是感激还是愧疚,现在更多的则是怀念了吧……
“夜书房”:是啊是啊!
【先整理这些。有时间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