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和它的兄弟姐妹们
阳和汤功效与适应证
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之祖方。
多由患者素体阳气不足,营血亏虚,寒邪乘虚入里,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以致寒凝痰滞,腠理闭塞,经脉被阻,血瘀毒聚而成。
临床常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或迟细。
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往往伴有全身虚寒症状,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体倦乏力等。
鉴于本方适用于阴寒证,属温补之剂,因此,对于疮疡红肿热痛属于阳性者,或阴疽破溃,或阴虚有热者均忌用。
如《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说:“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麻黄未溃可用,已溃之后,断不可重开腠理”。
《中国医学大辞典》亦谓:“半阴半阳之证忌用。”
阳和汤源流发展
本方为清代外科名家王洪绪所创。
据《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所载,本方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治疗阴证疮疡多用之,因而本方又有“阴疽活命丹”之称,是治疗阴疽方剂的祖方。
王氏治疗疮疡之阴证,每喜用肉桂、麻黄、姜炭三味,意在助阳气,解寒凝,《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疗阴疽恶核的“阳和丸”即由此三味药组成。
阳和汤乃前述三味药,再加入熟地、鹿角胶养血、白芥子化痰、生甘草解毒,用于阴疽由营血本虚、寒凝痰滞而致者。
清末外科医家张正深得本方配伍用药精髓,并且善于临证变通,仿阳和汤意创制了多首治疗阴疽的系列方剂,记载于其代表作《外科医镜》中。
如:阳和二陈汤、阳和化坚汤、阳和化岩汤、阳和救急汤等等,均以肉桂、姜炭、麻黄、甘草为基本药物,分别配入化痰、解毒、益气、养血等药,治疗骨槽风、乳癌、阴疽溃破或倒陷等多种顽症,进一步发展了阴疽的治疗方法。
阳和汤衍生方
一、阳和犀角丸
方源:《类证治裁》卷八
组成:桂心、麻黄、姜炭、犀角、乳没、麝香
用法:上为末,黄米饭,捣为丸,每服三钱。
主治:肝胆经气郁痰结,毒根深固,不易消溃之瘰疬。
二、阳和化坚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鹿角胶五钱、炒僵蚕二钱、白芥子二钱、甘草(生)一钱、上肉桂一钱、炮姜五分、麻黄三分
用法:酒、水煎服。
主治:骨槽风。
三、阳和二陈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半夏(酒制)三钱,广橘红三分,白芥子二钱,茯苓二钱,甘草(生)一钱,上肉桂一钱,炮姜五分,净麻黄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痰流注,耳后阴疽,骨槽风,乳疽及少腹缓疽。
加减:骨槽风,去白芥子,加僵蚕。
四、阳和化岩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鹿角胶五钱,土贝三钱,白芥子二钱,甘草一钱,上肉桂一钱,炮姜炭五分,麻黄三钱,胡桃肉三个
用法:酒、水煎服。
主治:夫人乳岩。
备考:乳癌破则不治。
五、阳和救急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大熟地一两,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上肉桂二钱,附子一二钱,炮姜一二钱,人参三五钱,当归三钱(便溏改为冬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疽发背已溃,禀赋虚弱,或误服凉剂,传变倒陷不化脓腐,垂危等症。
加减:便溏,去当归,加冬术。便溏泄,加北五味二十粒。
六、阳和救绝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人参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制半夏三钱,广橘红三分,僵蚕(炒)二钱,甘草(生)一钱,上肉桂一钱,炮姜五分,净麻黄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骨槽风误服凉剂致肌肉坚凝腐臭者。
七、十全保真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大熟地一两,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上肉桂一二钱,附子二三钱,当归三钱,人参三五钱,枸杞三钱,山药三钱,山萸肉三钱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疽,脓血大溃,精神耗损,或年迈素禀虚弱,或凉药克伐太甚,疮形瘪惨阴寒至极等证。
加减:便溏,去当归,或改用冬术;如便溏甚,加补骨脂(酒炒)三钱。
八、扶危固本汤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大熟地五钱,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上肉桂二钱,生甘草二钱,炮姜一钱,淡附子二钱,当归三钱,人参三五钱,黄芪三钱,枸杞三钱,山萸肉三钱,何首乌五钱
用法:水煎服。
主治:对口阴疽,溃烂缠颈日久不愈。
加减:便溏,去当归,或改用冬术或山药。
九、大温中饮
方源:《外科医镜》
组成:熟地五钱,冬术三钱,山药三钱,西党参三钱,生黄芪二钱,白芥子一钱,生甘草一钱,上肉桂一二钱,炮姜五分,净麻黄五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治痘后阴疽。
备考:《内经》云:痘禀于阴,而成于阳,譬之种豆必赖天气阳和,地上温暖,而后发生。人身之痘亦犹是也。
痘之将出,全仗真阳托送斯时,总宜培补气血,疏通经络,毒气尽化为脓痘后,无余毒矣。
痘师不明此理,皆谓凉药可以解毒,岂知痘乃胎中阴毒,得阳气则行,得凉药则滞。
毒气因凉药留滞于肌肉之间,痘后所以发为大疽,名曰痘毒。皮色不变者居多,当以此方治之。
其色红而带紫者,用荆防地黄汤愈之。然阴证多,阳证少,痘后并未见有阳证之毒也。
病案:
一小儿痘后满头溃烂,名曰虚阳贯顶,又曰发疸。
清脓血水经年不愈,此乃出痘时误服良药,中宫受寒,阳无所依,上冲头顶。譬之火炉中以水泼之,则热气必上冲,其理一也。
宜用大温中饮与大补元煎相间服之,引火归原,十剂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