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糖,吃多了也会变苦的
甜味东西是提供热量的最佳载体,所以有关甜的记忆一直存在人的潜意识中。寻找带有甜味的食物成了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古代人类,最早尝到了的甜味,不是果子,就是蜂蜜。现在普遍认为,最早糖的出现是大约1万年前在太平洋上新几内亚岛。当地人种植甘蔗,他们采下甘蔗生吃,嚼食茎部,直到舌尖迸发出令人心荡神驰的滋味。糖在公元前1000年传入亚洲大陆。糖在古老神话被认为是一种万灵丹,能治百病、解千愁。
著名大学者季羡林在德国读研究生时观察到,“糖”这个字,英文是sugar,德文是Zucker,法文是sucre,俄文是caxap,均来至于印度的梵文sarkara,为此,欧美国家认为白糖是印度人发明的。但是印度文的白糖却是cini(中国的意思)。这样推测,印度人认为是白糖是中国人传过去的。
波斯皇帝大流士(Darius)带兵入侵印度时带回了用甘蔗制糖的秘密。公元642年,阿拉伯人侵略波斯发现了蔗糖的制作方法,把它带到了北非和西班牙。当阿拉伯军队征服某一地区时,也一并带来了糖的知识与对糖的喜好习惯。糖的传播就像火焰四射,凡是信奉阿拉的地方,都出现糖的踪迹。西欧人在1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返家的十字军带回来这种“新的香料”以及其美妙的味道。于是西欧与东方通过威尼斯商人开始了源源不断的糖贸易。但糖的价格很贵,仅仅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享受到。
中国在商朝西周时,从含有淀粉质的粮食中提取并记载了“饴”和“饧”,相当于浓,薄的麦芽糖。但是,因为制“饴”需要粮食,而粮食首先要用于填饱肚子,所以,饴糖很珍贵,它只是上层贵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一般人难以享受。而且麦芽糖不够甜,当代经过提纯的麦芽糖甜度只有蔗糖的1/3,因此古代人为了甜味,都讲究吃蜂蜜。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使得印度人发明的蔗糖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印度人发明的制蔗糖方法是把甘蔗榨出甘蔗水晒成糖浆,用火煮练成为蔗糖块。汉朝人把这种比麦芽糖甜得多的美味称为“西极石蜜”,著名文青魏文帝曹丕曾点评道“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在他看来龙眼、荔枝比不上印度进口的蔗糖。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派遣工匠到印度学习熬糖法。此后数百年,中国采用近似上述的技术炼糖,期间亦有用鸡蛋和鸭蛋作为一种有效的凝结剂,达到净化糖的更高水平。
明朝时出现制造白砂糖新的方法 “黄泥水淋糖法”,人们从此吃上了白砂糖。
明朝《天工开物》记载:福建和广西将过冬成熟的甘蔗,榨蔗汁,盛入缸中,然后用火熬,等到变成了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桶中凝结成黑沙糖。然后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质漏斗,用稻草塞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漏斗中,等黑沙糖结成块,再去掉稻草,然后用黄泥水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黑砂糖就变成了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就像我们今天吃的白砂糖一样。现代制糖,用多次过滤,提高糖的白精程度。
“黄泥水淋糖法”传到了印度,这对印度人来说几乎是一种更新型更先进的技术,印度因此把这白砂糖的叫做“cini”。后来,经过印度白砂糖及其技术传到了欧洲。
近代糖的历史是人类社会从单一的谷物饮食方式演化成多样的富含加工食品的历史,人类从此步入了不归的肥胖社会。同时。近代糖的历史也是一部奴隶贩卖史。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17世纪中叶,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甘蔗。奴隶贩子在非洲把黑人奴隶弄到手,经过海运,前往加勒比海,卖给美州的种植园主,然后把白糖销回欧洲,在欧洲高价卖了白糖,买枪再卖到非洲,并换取奴隶。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角贸易。
因为新大陆大量的白糖生产,糖不再是贵族皇亲的专用品,欧洲的平民百姓也能买得起糖了,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喝咖啡和喝茶中放糖,吃糖的习惯也成为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
在十九世纪之前,欧洲人吃糖,喝咖啡完全是建立在贩卖到美洲的黑人的鲜血和痛苦上的。1838年英国废除了殖民地的奴隶制度﹐甘蔗种植园的黑奴自由了,没有劳动力,怎么办?他们想到了从中国获得劳工。
1846年﹐洋人在厦门开设德记洋行﹐西方种植园主用欺骗的手段,开始贩卖了大量的华工,在华工的胸前打上烙印﹐以S﹑P﹑C三字分别贩卖到夏威夷﹑秘鲁和古巴的甘蔗园和制糖厂。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之为的“卖猪仔”。孙中山的两个叔叔被卖到夏威夷之后再没有回来。
糖的品种变化虽然没有咖啡和茶那么多,但也包括红糖、白糖、砂糖、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口香糖、乳糖、麦芽糖,枫糖,玉米糖等多个品种。平常人吃糖只限制在白糖,红糖,果糖。
因为太甜,跟糖有关的成语好像都不是正面的词语,如:糖衣炮弹,甜言蜜语,口腹蜜剑, 乖嘴蜜舌, 香甜可口。
国外跟糖有关的成语有:
If you can’t give any sugar then speak sweetly (印度谚语:如果你不给糖,那就甜言蜜语)。
Too much sugar is bitter(尼泊尔谚语:糖多致苦) 。
Flies will never leave the shop of a sweet maker (伊朗谚语:苍蝇永远不会离开糖果店)。
糖的坏处不少:发胖,得二型糖尿病,蛀牙,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尽管现在许多食品包装袋上显示无糖(sugar free),但是,它往往还是含有许多糖的替代品和人工甜素。有人统计说食品标签里至少有36种糖的替代品和人工甜素。
软饮料里的糖分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迅速抬高。中国江浙菜系偏甜,几个名菜,无不加糖, 如西湖醋鱼,红烧肉,东坡肉,糖醋排骨,松鼠鳜鱼,荤菜里好像没有不加糖的,无糖不欢。数据显示,江浙,上海一带是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
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山梨糖,阿拉伯糖等是单糖。双糖主要是指那些蔗糖、乳糖和麦芽糖。蔗糖其实是指果糖和葡萄糖的结合,麦芽糖是指两个葡萄糖结合,而乳糖就是指半乳糖和葡萄糖的结合。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称为多糖。淀粉中,植物纤维素属于多糖。我们平时吃的一些糖分,它只有被分解成像单糖这样的形式,才能够完全的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这些糖分在分解的这个过程,人体也在逐渐的吸收这些糖分。但是,这些糖分的吸收,需要我们身体中一些类糖酶的参与,而且不同的糖分也是需要不同的糖酶去参与消化的。如果我们人体缺乏了某种类糖酶,那么就会导致我们身体对这些糖分没有办法消化和吸收。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单糖的食物,因为它们容易转为葡萄糖,造成血糖的飙升。吃淀粉,植物纤维素至少能够延迟转化成葡萄糖的时间,让血糖慢慢地上升。
多糖,双糖和其他单糖在人体中分解或转变成葡萄糖的“加工厂”主要是肝脏细胞,少部分位于肾脏和小肠。尽管人的大脑重量仅占全部体重的2%,它不具备加工生产葡萄糖,是葡萄糖的纯粹消耗者,在静止状态下它是全身耗能最大的器官。当血糖水平低于一定水平时,脑细胞最容易“受伤”。低血糖可造成脑功能受损,出现认知、判断力下降、意识改变,严重时脑细胞大量变性,坏死,脑功能发生不可逆损害,直接危及生命。
因为多吃糖对健康的危害,美国一些城市对销售带糖饮料加收额外的税。显然,这一经济措施是起作用的。加大伯克利分校在湾区做的研究调查表明,加税的三年后,人们饮用带糖饮料下降了~50%。其实光靠加税并不一定有效,人们还是得充分认识到多吃糖的危害,才能控制吃糖。
人类离开糖是万万不能的,但是,糖的泛滥也造成了人类的许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