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抑郁症治疗的阶段性临床用药规律
结果:1.一般资料之性别及年龄段:本课题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纳入有效病例188例。其中男性患者44例,占23.4%,女性患者144例,占76.6%。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年龄的高峰段在56-65岁,男性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9-40岁。2.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中共纳入188例抑郁症患者,结合患者意愿及医生对病情评估选择中医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方案,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费用、病情程度、有无治疗史及居住地等角度分析三种治疗方案间有无差异,结果显示:三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费用上之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费用可能不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三组在病情程度及有无治疗史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提示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及有无治疗史可能是临床医生治疗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
3.用药规律:(1)西药本次研究共使用西药9中,使用频率位于前五位的是西酞普兰、氟西汀、舍曲林、氟派噻吨美利曲辛、度洛西汀,按照作用机制分类,使用频率居于前三位的是SSRIs、SNRI及非典型抗抑郁药;(2)中成药本次研究共纳入中成药25种,其中疏肝解郁胶囊及圣·约翰草提取物(路优泰)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药物;将23中成药进行药物功效分类,结果显示安神、宁心、活血化瘀、益气、化痰、补肾、养血是较为常用的中成药药物功效;
(3)中药本次共使用中药192味,中药频数位于前20味中药为
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柴胡、石菖蒲、甘草,当归、丹参、赤芍、郁金、生地黄、泽泻、牡丹皮、珍珠母、葛根、煅牡蛎、制巴戟天、麸炒白术、麸炒枳实、陈皮。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门诊抑郁症患者治疗使用较多的方剂为
开心散、归脾汤及开心解郁方。对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中药以平性为主,温性、寒性次之,大寒、大热之品使用最少,五味中以甘味为主,苦、辛味次之,主要归肝经,其次为心经、脾经,肺、肾再次之。中药分类以补虚药为主,具体分类为补气药为最常用,其次为养心安神药、理气药;中药功效显示为活血、健脾、安神、清热等较为常用。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法得到本次研究的
抑郁症核心处方为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石菖蒲、柴胡、当归、丹参、郁金。通过第二层网络分析得出主要
配伍有桃仁-红花-瓜萎、红景天-麸炒枳壳、茯神-合欢花、钩藤-防风-川牛膝。点式互信息法结果显示
制巴戟天-人参相关系数最高(10.123639),炒酸枣仁-茯苓(86次)使用频度最高。
除外核心处方的常用药对外,赤芍-人参、人参-麸炒枳实、赤芍-甘草也为常用药对。利用复杂网络分析软件得出神情抑郁、兴趣索然、懒散、烦躁、疲乏无力、失眠、淡漠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与核心症状的相关用药有茯苓、制远志、丹参、柴胡、石菖蒲、郁金、炒酸枣仁、当归、甘草,与核心方基本一致。本次研究共纳入6个抑郁症证型,按照频数依次为肾虚肝郁心、心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心胆气虚型、心肾不交型及肝胆湿热型,除肝胆湿热型外,其余证型根据复杂网络分析法得出用药结果并弹出复杂网络图,结合临床专业对其进行辩证用药,
结果为:肾虚肝郁型:核心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型为:核心方合归脾汤加减;肝郁脾虚型:核心方合逍遥散加减,偏于肝胃不和者合小柴胡汤加减;心胆气虚型:核心方加减;心肾不交型:核心方合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结论:1.抑郁症发病与年龄及性别相关,中年女性居多。2.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治疗史可能是临床中医生选择治疗方案的考虑因素。3.西药以SSRIs类为主,中成药以疏肝解郁胶囊为主,基本符合临床抑郁症的指南规范;由复杂网络分析法得出核心处方,可见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益气化痰、活血开窍为本次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核心治法,辨证给予养血、益肾、滋阴、清热、化湿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