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医案:沉迷酒色奄奄一息,葛根汤加粳米一剂救命
今日读经方实验录,看到一则医案,非常有意思、
说的是曹颖甫先生在北京西门中医专校授课期间,光华眼镜公司有一位袁姓少年,一年八月患病,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应该是整日昏睡,间或有神昏说胡话的意思,如果真是不知人,后面诊治的过程中怎么知道他项背疼?)。
其兄看病十分危急,准备送回老家之前,请曹颖甫诊治,可能也是尽下心,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吧。
于是曹先生往诊,天快到晚上了,病者安静的睡在楼上的病榻上,诊治如下:“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身体不寒不热,脖子和后背疼,不能自己翻身。“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左边三部脉沉而紧,不见浮项。
综合判断,此病人脉弦紧(浮紧),身体无寒热,项背强疼,不能自转侧,卧床四五日,神昏不知人。于是曹先生“心虽知为太阳伤寒,而左脉不类”,也就是内心判断为伤寒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无汗,脉浮紧),不能自转侧、神昏不知人则可判断为身体失去津液滋养所致。但是左脉沉而不浮,由不太像是葛根汤证。
此时,其兄赴楼下取火,于是曹先生问:你弟弟是不是经常沈溺于酒色啊?其兄说:倒也不是,只是今年春季在汕头呆了一个月的,听说有些荒唐,住在一个妓女家里,挥金且甚巨。曹先生一想,这就对了,按其左脉不浮,是阴分(失精而导致营血不足)不足,不能外应太阳。其舌苔必抽心,一看果然应验。于是开了一副葛根汤
葛根(二钱) 桂技(一钱) 麻黄(八分) 白芍(二钱) 炙草(一钱) 红枣(五枚) 生姜(三片)
并轻声给其兄说:如果服药后微汗出,病就好了。如不出汗,那就不是我能看的病了。临走的时候,又恐其阴液不足,不能达汗于表,又在葛根汤中加粳米一酒杯,于是返回寓所。
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其兄来请复诊。结果六脉俱和。病人说:得病这五六日一直不曾熟睡,昨晚服药后得微汗,不觉睡去。等到醒来时,身体舒展,不知病何时好了。并让再开个方子调理。曹先生笑着说:不必了,只需静养二三日就好啦。
这个医案阐述了人体的精气失藏导致太阳温病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中医经典中的话语,中医人可谓耳熟能详,但真要再临床实践中掌握,却并不容易。那么通过本医案,我们可以看到:袁姓少年宿妓荒唐,不藏于精,故生太阳温病。之所以用葛根汤应手而起者,是因为葛根汤是太阳温病的主要方剂。
精者,津之聚于一处者也。津者,精之散于周身者也。故精与津原属一而二,二而一。人平日既不藏精,即是津液先伤,等到外受邪风之侵,表现出来的不是太阳中风,也不是太阳伤寒,而是太阳温病,所以不能用桂枝汤,亦不能用麻黄汤,而独宜葛根汤。
从生活实际情况看,藏精之要,不必限于冬时,但以冬时为甚。所以《伤寒例》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那么温病所得,也不一定限于春日,就像本袁姓少年之病并未发于春日,反而是发生在秋季。以此类推,人体之精之泄,也不能局限于男女之间,反是生活压力过大,思虑过盛,情志惊惧,形体辛劳,嗜欲伤目,淫邪惑心者,都是不藏于精的表现,而此类种种,尤以男女之事直接耗肾精最为严重,都可以造成:“不藏精,必病温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人体津液预先丧失,在遭受外感病侵袭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正气进一步虚损,从而比形成比太阳伤寒、中风更为严重的太阳温病——葛根汤证。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理解为“温病伏少阴”这种错误的认识。肾精亏耗者,全身津液不足,一旦外受邪风之侵,无能祛邪,反易化热,从而形成太阳温病。
推而广之,从人体的津液角度讲,平时肠胃虚寒之人,就容易患桂枝汤证。如果说温病之邪气久伏于肾,就相当于说中风证之邪气必久伏于肠胃。这显然是说不通。而且平时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天真烂漫的儿童,肾精并未耗损,但为什么还是会患味疹等这类温病,这是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每天都在耗损津液,所以容易化热,你能说少儿的温病也是伏邪在肾吗。
从肾藏精这一角度讲,太阳温病的形成,与肾精从而与藏精之肾有一定关系,但不能说伏邪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