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墓葬(14)
本篇要目:
************************************************
651.罗盘嘴墓群
宋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
652.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明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
653.务川大坪墓群
汉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
654.兴义万屯墓群
东汉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
655.平坝棺材洞
唐至民国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
656.惠水仙人桥洞葬
明至清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
657.黔南水族墓群
明至清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荔波县
658.小冲墓群
明至民国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659.明十八先生墓
清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660.万家坝古墓群
明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
*************************************************
651.罗盘嘴墓群
罗盘嘴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占地约450平方米。为泸县宋墓之一,雕刻的内容主要为武士、四神、伎乐、侍仆、综合等种类。墓葬为仿木结构石室墓竖穴式墓圹,坐东北向西南,长方形平面。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墓顶等组成。
罗盘嘴墓群已暴露四座墓葬。其中M2墓室最为完整,墓志铭明确纪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M2墓室长2.9米、宽1.25米、高2.58米。墓室侧龛浮雕花卉门扇,后龛雕女侍,后壁横梁正面镌墓志,室底设棺台,盝顶。墓门左右两侧门柱剔地起突高浮雕镇墓武士各一,其中左侧武士戴头鍪,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左手握弓,右手拈箭,双足着靴踏于石座上。右侧武士双手持斧,右侧有一把佩剑,似乎准备攻击。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罗盘嘴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2.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南广河流域崖墓群位于宜宾市高县,墓群地处野外,分布较广,分别在高县罗场镇、可久镇、嘉乐镇等地,由120余座崖墓组成,极具地域特色。近日,记者在高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爬山涉水,一探南广河流域崖墓群的古老和神秘。
“墓壁周围画有(或刻有)人物、花草、动物等生活生产画像。具不完全统计,高县的南广河流域墓葬群总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有6000万平方米。”南广河流域崖墓群的墓葬形式大致分为直穴式和横穴式两种,大部分墓穴建有石门,工艺精良,但由于年久及盗墓者的严重破坏,无完整的墓葬穴保存。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3.务川大坪墓群
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铲形券顶砖、石室墓、岩坑墓等。出土遗物有国家一级文物铜蒜头壶,国家二级文物提梁鼎、青铜甑、穿绳钱串,以及钱树佛像、鍪、扁壶、提梁壶、釜、瓶、盘、洗、钵、耳杯、印、钱币等铜器,罐、钵、釜、俑、房屋模型等陶器。40%以上墓葬出土粉末状或颗粒状朱砂,多者达百余粒,经硫同位素测定,其产自当地,这一发现改写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史。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务川大坪汉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4.兴义万屯墓群
兴义万屯汉墓群,位于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北,东汉时期墓葬。在新桥、张屯与贾家坝等三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17座,除2座墓葬封土不存,其余皆保存较好,墓呈圆形,高约1.5—2.5米,直径6—15米。1975年—1991年发掘9座,有砖室、石室墓,
其中,兴义M8出土的铜车马是我国汉代文物中的佳品。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兴义万屯汉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5.平坝棺材洞
棺材洞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城北21公里的齐伯乡桃花村,这里是苗族聚居地,有公路相通。葬洞为一天然岩石溶洞,系当地刘姓苗族的传统丧葬地。洞内厅堂宽大无缝隙,干燥凉爽;洞外树蔽藤挂,甚为肃穆。洞内出土了宋代的部分文物,其中两件鹭纹彩色蜡染折裙,是难得的珍品。该折裙融蜡染、挑花、刺绣、填彩为一体,为当今的文物宝库增添了难得的珍品。对研究彩色蜡染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这两件彩色蜡染衣裙首次进入了中国文物精品展的殿堂。目前已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平坝棺材洞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6.惠水仙人桥洞葬
仙人桥洞葬即石头寨洞棺葬,位于惠水县摆金镇长新村石头寨一溶洞内,溶洞为河谷间喀斯特峰丛穿洞,分别为上洞和下洞。当地老百姓称上洞为棺材洞,下洞因洞顶山体似天然桥梁,老百姓称仙人桥。仙人洞为东西向,洞口高约50米,宽约25米,洞顶岩层厚约10米,洞深约100米。石头寨岩洞葬保留了贵州古代苗瑶民族的主要葬俗形式,对于研究苗瑶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其年代始自唐、宋,历明、清,迄于公元2002年,历时上千年,沿用时间较长、内涵极为丰富,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迁徙、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的珍贵实物资料。据《贵州少数民族·苗族》记载中说:“在黔南惠水、长顺直到黔桂边境,近几年发现了许多苗族岩洞葬,经鉴定,除部分是魏晋南北朝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唐宋至明代的遗物。”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惠水仙人桥洞葬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7.黔南水族墓群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区。墓葬结构分地下和地面两个部分,地下部分与其它民族的墓葬区别不大,亦挖一长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装殓死者,少数墓葬有耳环、发簪等随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质建筑却极具民族特色且形态复杂,有一层或多层长方形仿石棺式、杆栏房屋式、石块叠垒式和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墓碑式等,不同形式墓葬具有相对的早晚演变关系,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式墓碑的水族墓已同汉族墓葬没有多少区别,是汉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水族墓葬。
许多水族墓葬在地表各层仿石棺外壁和墓碑上雕刻有神兽、祥瑞、花草、动物、传说、历史故事、战争场面、车马出行、杂技表演、民族乐舞、阴阳八卦、铜鼓鼓面纹样甚至“爱情”等图案,既有水族特有的题材内容,也有汉族墓葬中经常表现的一些内容,成为展现水族历史、文化和民族融合的百科全书式实物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科研和文物保护价值。三都引郎水族墓和荔波水甫水族墓群相继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黔南水族古墓群还作为一个整体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对水族墓葬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黔南水族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8.小冲墓群
小冲墓群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为家族墓葬。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享受清朝俸禄者墓四十余座,官二品、六品、九品不等,有武功将军、处仕郎、登仕郎、纬武郎、武英俊、武略骑尉等,而且尚存诰封碑等。为研究贵州地区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小冲墓群共有牌坊式石碑138座,整个碑林中的墓碑形态各具特色,造型别致,其中六角亭碑、五龙捧圣碑和龙爪捋须碑极为罕见。雕刻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省内少见,图案构思巧妙,手法夸张,如:狮身人面,龙爪捋须等。墓碑的造型、构图、图案内容、雕刻技法等,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的精神价值。小冲墓群是研究盘县汉族地区清代到现代石刻艺术演变、人文历史、风水学说等方面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小冲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9.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城天榜山下,为南明永历朝臣贞毓等18人殉难处。墓区约4000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系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坊上镌刻松、梅、竹、兰花卉浮雕。墓前有小石坊一座树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7字,坊柱、坊幅上刻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生动。坊后即墓,以细砖块石镶砌成圆形,直径2米,封土高2.5米。
墓后两侧树有18块石碑,镌刻历代凭吊诗文,均系当代书法家的墨迹,书体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墓区遍植松柏花木,庄严肃穆,游人至此,油然生发出一种感慨苍凉,异代同悲之感。“十八先生祠”建于墓后,地势较墓区略高,石级层叠而上。“享堂”面对陵墓,歇山顶28柱石木结构,两厢配殿为16柱硬山顶石木结构,堂殿均以浮雕石礅作柱础,配以卷棚式回廊、刻花门窗,细磨石板镶嵌地面,翘檐飞斜,雕梁画栋,凝重古雅。
民国5年(1916年),南笼县知事洪寅加修墓,在墓前建石坊一座,以壮观瞻。1937年,县长张曾复呈请拨款修墓、祠,中央行政院、贵州省政府允准拨款修复,并定于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公祭日。蒋介石题“碧血千秋”,居正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王伯群题“浩气长存”,李烈钧题“瀛州神境”,吴鼎昌题“重如泰山”,任可澄题“藏碧辉岩”,胡刚题“浩气长存”,刘时范题“天地正气”,均刻于麓石壁。
享堂内原设置十八先生栗主牌位,现改悬20幅“明十八先生之狱”绘画,系贵州国画家黄天虎所绘,配有文字,以便游人观赏并了解史事。东、西厢配殿为硬山顶,正殿为歇山顶。墓区陈列有出土后经修复的“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碑。享堂之后有”忠泉”一方。江之春《安龙纪事》载:十八先生殉难之时,“安龙之三尺童子,也无不流连叹息”。据传,当时天色突变,风雨交作,天榜山麓忽有泉水涌出,百姓说是天公流泪,因此,将此泉名为“忠泉”。忠泉水清冽甘甜,细流涓涓,从石罅中流出,池水澄碧如镜,上有石桥横跨。泉口石壁镌刻“忠泉”二字。泉后紧傍山岩,岩下即“多节亭”;亭后石壁中央,有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兴义府知府余云焕补刻的“十八先生成仁处”大字。亭右岸畔有粉墙青瓦长方形建筑,形似小船,名“虚舟”;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明十八先生墓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60.万家坝古墓群
万家坝古墓群位于城南万家坝村东侧台地。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省文物工作队组织发掘,面积约3300平方米,发掘墓葬79座,其中大墓13座,小墓66座。出土随葬品1245件,其中青铜器居多,共1002件,其余有陶、木、玉石、玛瑙、琥珀、绿松石等。经测定墓葬年代分为两类,工类墓45座,可定在西周至春秋早期,II类34座,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
出土文物中,以5件铜鼓最为珍贵。据碳14测定,距今约2300年以上,是迄今世界上发掘所得铜鼓中最早者,在铜鼓分类上称为“万家坝”型。专家们由此认为楚雄是古代铜鼓的发源地。
与铜鼓同时出土的,还有6枚一套的羊角编钟。形制特殊,大小依次递减,钟身上部有方孔,纽作羊角形,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编钟差别甚大,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五声和七声音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万家坝古墓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