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弓步后脚蹬出横向拙劲或反弹浮力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陈雄老师聊太极375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在传统太极拳中,行拳走架也好,推手对练也好,弓步都是使用率最高的主要步型。弓步似乎比较简单,然而从练功习拳实践得知弓步要能够练得正确到位出功夫是并不容易的。比方说,很多拳书和文章资料讲解形成弓步的拳势动作时都少不了“弓左腿,蹬右腿”或“弓右腿,蹬左脚”这句话。再比方说,2006年4月,林墨根老师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培训班上谈到练法时说的“蹬、掤、引、坐”。其中有个实际问题是:弓步后腿脚如何蹬地而起才是符合太极拳运动的技术要求。有不少太极拳初学者由半马步变弓步时后腿脚蹬地向前,这样练要么是蹬出横向拙劲,要么是蹬出产生向前的反弹浮力。横向拙劲也好,反弹浮力也好,都是引起失重丢根的拙劲蛮力,都会影响下盘稳固的。所以说,弓步后腿脚蹬地而起要明理得法才好,林墨根老师在1999年对初学弟子授拳讲解到右搂膝拗步掌时说:“……右脚蹬起来,腰胯往左旋转……”,蹬起来与蹬向前的动作,在练法上是有区别的。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在《太极拳理传真》书中道出他以前对“后脚向前蹬形成弓箭步”的不解之惑,他说:“先前有人告诉我,弓步的形成,是向前蹬中有沉劲,有时又说是沉劲中有蹬劲,为了弄清楚其中的究竟,我问了好几次:究竟是以蹬为主呢?或是以沉为主?他一时说以蹬为主,蹬中有沉;一时又说以沉为主,沉中有蹬,前后矛盾,等于不说。我才知道,他和我一样不明白。”好在他去了我师爷雅轩公家里请教后才搞清楚弄明白,张义敬在书中说:“我到了他家里,一边比划搂膝拗步,一边发问:‘究竟弓箭步的形成,是以沉劲为主或是以向前蹬为主’”?他慈祥地笑着说:‘原来这个你还没有懂呀?难怪你不长功夫呢!’他一手按住我的腹部,一手按住身后腰部,做了一个个下沉中带转动的动作,‘这不就形成弓箭步了吗!’然后他又反复地做了两次示范动作给我看,这才终于弄明白了。”
有些人或许会问:不蹬地,力怎么能传导上来?这就是用腰胯的奥妙了。我给弟子、学生传授的前进太极步之“边沉边转”练法内涵,就是来源于师爷雅轩公的“下沉中带转动”之动作。下沉中带转动的练法是一边松腰塌胯、虚领顶劲、开胯圆裆的下沉,一边顺着松沉之势松腰转胯的变成身正势稳的弓步。只有学会在自然下沉的直力中开裆形成弓步,才可能将两腿两脚练出沉弹劲和轻沉兼备的功夫来,其中内劲、意气的松沉与地相通是较为重要,以垂直方向的圆转松沉劲为主,以斜向撑力为辅。
如是初学者,在弓步后腿脚由实变虚蹬地而起的过程中,注意体悟腿脚蹬地而起的下上对拉、沉顶对拔松开的下盘架势。切忌腿脚蹬地而起时丢了地根和有蹬前而没撑后的失“中”之势,腿脚蹬地而起仍连根是松沉松弹的技术要求,又是下盘求平衡的需要。有兴趣者不妨以定步平圆双推手来体验一下,当你后腿脚蹬地向前推按时,如被对方顺势捋化牵带而拔根失重向前跌去,则说明后腿脚蹬地向前产生了横向拙劲或反弹浮力,被人借力打力引落空了;反之,对方试硬拽蛮拉也费力,那说明你后腿脚蹬地而起沉出去时仍连地根,又有上必有下的相应之撑,这样守“中”之势,人家不好借你的劲力。
修改于2021年2月7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