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 | 刘孙桃:错峰,回娘家团圆
【巴蜀之地】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图:堆糖
文:刘孙桃
版式设计:玉丽
今天,阳光很应景,把大哥的团年饭照得格外温暖。
要回那个跟妈妈一起生活了整整十七年,还有许多我熟悉、熟悉我的人的故乡,我很是兴奋,十一点就到了。车停在隔壁姜家院子里(弟弟租借用作厂办公室),跟忙碌中的大哥大嫂打过招呼,我便习惯性地出门寻觅儿时的记忆了。
廖老师头发已然全白,但精神矍铄。四十多年了,廖老师教我们写1、2、3念刀、口、手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老师在地里摘菜苔,就菜说菜,老师种了蒜苗、芹菜、萝卜、儿菜、菠菜。菜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都在太阳下喜滋滋地油亮着。“老师,你地里这么多菜,怕都不需要买菜了!”“要买哦,吃这些菜吃咻了,就想吃点好菜嘛。”嗯嗯,七十多岁的老师,把菜地和自家的生活、个人的身体都照顾得好好的。听说我每天都要煮萝卜,老师给我拔了一大堆萝卜,还砍了一口袋儿菜。
把菜提回大哥院坝,大家都陆陆续续到了。大哥的院坝是现在唯一还承载乡愁的地方,大哥的菜地果园成了后辈儿孙的乐园。“砍甘蔗,拿刀去,要摘果子,我给你们找口袋”,大嫂热情慷慨地招呼外甥们。
团年饭的食材都是大哥大嫂自家产的——鸡鸭鹅是自己用粮食喂大的,蔬菜是自己用有机肥浇灌的。菜一上桌,宽敞的院坝里,暖暖的阳光下,大家围坐一起,吃着美食,聊着家常,年的味道就这样被浓浓的亲情泡开了。
午饭后,我和二姐寻二舅妈不遇,只看望了幺舅妈。幺舅妈有足疾,但她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菜地拾掇得有声有色。
辞别幺舅妈,我去跑了步。我特别从大哥的院坝出发,跑到我的小学校原址(学校早已变桑田了),一看里程——才500m——小时候觉得好远啊!
跑完步,带着孩子们去保管室——以前生产队时期的保管室——现在已经是村民小组的文娱广场了。烤红薯,炉子是我网购的柴火炉,红薯是大哥窖里捡出的小个的。烧了两个小时的火,我最终发现,这个柴火炉是自己交的又一笔智商税。不过,作为玩具,带小朋友们开心了俩小时,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2021年1月31日记于汉洲凯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