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有一百多个属国,为何偏偏对小小的琉球国特殊关照?

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

中国宗藩关系是通过宗主国中国的文化、教育、外交等手段间接影响藩属国。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 纳贡"; 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使用宗主国的年号;藩属国新国君上任要得到宗主国的册封和认可才算取得合法地位等。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的态度对待外国的,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特殊时期,藩属国还需宗主国帮助维护国内统治秩序,例如在大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求救,明朝随即派兵援朝抗倭。

中国历代的皇帝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中国位于世界中央,故在周朝时便有“西戎东夷南蛮北狄”一说。这样的观念为皇帝带来强烈的优越感,认为其他国家都是落后、野蛮,只要看到其他国家臣服自己,皇帝就会心满意足,享受这种沾沾自衒的感觉。朝贡对藩属国而言,看似是一件卑躬屈膝的事情,但事实上,藩属国并不以俯首称臣为耻,反而乐此不疲,以此为荣。

正因皇帝对其他国家鄙夷不屑,因此,为了展露天朝上国的繁荣富强和身为“礼仪之邦”的气节,当这些化外之邦向自己进贡时,皇帝会以几倍的礼品相赠,并对外国使者恩礼有加,以表示天朝并非想占藩属国的便宜,而是欣赏它们的恭顺。

在明朝最鼎盛时期里,永乐帝三征蒙古、七下西洋弘扬国威,此时,全世界归顺于明朝的属国多达150多个的历史之最,其中藩属国60个,而明朝为了方便管理大大小小上百个依附于明朝的属国,而特意将它们分成了: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服属国、赠贡国、屏藩、藩屏等许多类。

在如此众多的属国里,有一国得到明朝的极为优待,这个国家名为琉球。

琉球与中国的交流始于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下诏告知琉球列岛上的国家称臣入贡,当时琉球处于山北、中山、山南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中山国率先向明朝称臣纳贡。1429年,中山国统一琉球全岛,并正式以汉语“琉球”为国名。

琉球称臣入贡后便一直使用中国年号,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皆以汉文书写。为彰显归慕大明之意,国都首里城的宫殿甚至全都面向西方的大明。如此驯顺的琉球甚得皇帝欢喜,琉球因此得到最为优厚的待遇。

早期的琉球资源匮乏,甚至连进贡的船只也无法制造。明朝皇帝心想这么行?!于是便不断地赏赐琉球海船。琉球得到这些海船后,便开展日后疯狂的朝贡贸易。

琉球的使团一登陆中国,明朝便会派军官三人率领一百名士兵迎接和护送,更配备厨师和主事随从。使团留在首都的花费全由朝廷负责,沿途的花费则由地方百姓承担。同时琉球在赏赐上会得到破格关照。

明朝给予琉球的贡品赏赐比其他藩属国高,例如进口锡,市价每斤不过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却是八贯,为市价的16倍、正常进口的苏木每斤同样五百文,可朝廷给出的价钱却是十贯,为市价的20倍。如此庞大的利润使原本被“谕令两年一贡”的琉球经常再贡,甚至一年五贡。

据《明实录》记载,明朝立国不到一百年间,琉球朝贡次数竟超过二百次,几乎等同朝鲜、日本、爪哇等藩属国的总和。明朝政府“虽厌其烦,不能却也”,默许这种情况存在。对于琉球的待遇,当时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朝鲜也只能妒忌和慨叹道:“中国亦贱待我使臣,不得与琉球使臣为比。”(《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明朝为何对琉球如此关照?原因有三:

第一是政治声望。中国皇帝十分“要面”,当遇到像琉球如此谦恭的藩属国,龙颜大悦,必须对其有所关照;

第二是琉球有利明朝国防。琉球的地理位置接近日本,容易搜集关于日本的信息,和琉球搞好关系能够预防倭寇;

最后是琉球自身。与其他藩属国不同,琉球“弱不禁风”,犹如老虎身边的一只小猫,根本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反之,与中国更为邻近的朝鲜和越南,在历史上都曾与中国发生战争,和它们走太近,对大明王朝并非好事。因此可以任由天朝控制的琉球,就成了明朝的“偏爱”。

琉球也没令大明失望。即使到了崇祯末期,明朝已是强弩之末,琉球都入贡不断。后来清兵入关,明朝灭亡,琉球仍忠心耿耿,依旧尊奉明朝为中央王朝,照常向南明政权入贡。清廷亦曾多次诏谕琉球归顺,琉球都不偢不倸,直至清顺治十年(1653年),琉球才决定与清朝建立朝贡关系。《明史.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更赞叹琉球:“其虔事天朝,为外籓最云。”

(0)

相关推荐

  • 明朝一直想扩大帝国疆域,为何却放弃了已经到手的安南地区?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所建立起来的明帝国,取代了曾经元帝国在中原的地位.在稳定内政之后,明廷开始着手准备外交事务,尝试在元代朝贡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朝贡体系.安南国作为元帝国曾经的藩属国,于蒙古人 ...

  • 武则天醉酒后为一小国赐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未改名,名字有点耳熟

    古世界有四大文化圈,它们分别在自己的文化圈内,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这四个文化圈便是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婆罗门教文化圈,以及汉文化圈,或者说中华文化.华夏文化.在清朝闭关锁国以前,汉文化在数千年 ...

  • 土木堡惨败,倭寇之乱,为什么有人说是朱元璋的错?

    总体上说,明朝是个比较保守的王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时期外,明朝不仅很少有主动出击,还经常被外族欺负到头上,北方的蒙古和东南的倭寇都困扰了明朝很多年. 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明英宗北伐蒙古的瓦剌部, ...

  • “满大人”的“盘外招”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是"华夏中心论",即天下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都是边缘,而且由"边缘"渐成"野蛮". 1644年 ...

  • 大明朝画典集珍

    <庐山高图> 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世代隐居吴门.他凭借想象描绘 ...

  • 大明朝的20位惊世墨客

    有人说, 中国明代文坛有些低迷, 只能说,你不了解大明朝. 虽不如李唐雄壮亦无赵宋般意韵, 但是大明朝依旧星光璀璨, 文人墨客或儒雅谦逊或风流狂放, 不是一般朝代可比拼的. 绵延近三百年, 无数风流人 ...

  • 古书画欣赏:大明朝, 恣肆奇特徐文长

    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 ...

  •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一文读懂真实的魏忠贤

    明朝是个生产太监的朝代,从朱棣开始,每个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大太监权倾朝野,这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制度所决定的. 明朝朱元璋是个超级劳模,废除了丞相之后,所有的事情他来干,毕竟是苦出身,挑灯夜战焚膏继晷的批奏 ...

  • 为什么说藩王吃垮了大明朝?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深感无力回天的崇祯帝就携带者一根草绳在北京城后的煤山上上吊自缢,最终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至此灭亡. 要说明朝灭亡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一个是因为明末的党争,东林党以及 ...

  • 土木堡之变之后的大明朝

    说起明朝,大部分的人第一印象就是朱元璋,然后就是朱棣,随着大明风华的播出,大家也都了解到了大明战神朱祁镇,然后肯定了解的就是爷俩待机王,道士嘉靖和爱财的万历皇帝.再往后就是木匠皇帝和吊死煤山的朱由检. ...

  • 大明朝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狂战,1万对60万,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大明朝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狂战,1万对60万,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古代的很多人因为受到思想的影响,所以都有些小迂腐,若是你不小心的藏好自己的欲望,那么就会被其他人给指责,朱文正就是一个不太守规矩的人,他 ...

  • 一场瘟疫葬送了整个大明朝,灭亡的原因真是太悲剧了!

    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明朝的灭亡跟其他的王朝一样都是因为官员的腐败才造成了灭亡的主要原因.比如农民李自成的起义,如果不是因为腐败怎么会有造反一说呢.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忽略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崇祯年的时候发 ...

  • 这位又懒又傻的皇帝,怎样救回了濒死的大明朝?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景况极度残酷的年头. 这年的困难程度,以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铁腕强人张居正的晚年回忆讲: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从辽东到甘肃,鞑靼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