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裕)叙永至合乐,“掉泪沟”之名的由来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叙永至合乐“掉泪沟”之名的由来
文/赵光裕
古往今来,无论是取地名、人名,人们总是想给他一个有象征性的吉祥意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然而,地处云贵川交界处的叙永县合乐乡有一个地名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掉泪沟”。
曾有人问我:“这里为什么叫掉泪沟?”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吉祥,与西外的“欢喜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只好把我在70年代听到一位邻居讲的“掉泪沟”之名的由来讲给他听.....
这位邻居是位知识女性,解放前在民国县政府地政科工作。她说在上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招募知识青年办培训班,结业后有部分学员分配担任乡长、保长等职务,其中有一位青年姓露,家住东外街,家道殷实,结业后分配到三河乡(现合乐苗族乡)任乡长。他年轻气盛,想干一番事业,准备从坪上街作为起点,修一条小马路到三河乡场上。
露乡长办事有急于求成、缺乏周密计划的痼疾。他事先未拟定修建详规,需耗资若干?用工多少?工期多长…..等都无详尽的规划,就盲目开工了。
他首先把东外街部分和坪上街全部的石板路面拆掉,又把三河乡界内的团山坝石拱桥往三河方向的一段石板铺成的小路拆掉。这一段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掉泪沟”的一段路。
露乡长拆掉的所有路段,均是小路,但在没有公路时却是运送物资的重要且是唯一的通道。除当时属叙永县所辖的三河、浮庐云(合乐营)两乡外,尚有古蔺县的若干乡,要把当地的土特产、生猪、粮食等物资运出,又要从叙永运进食盐、布匹、百货,且全用人力挑运、背运和用马驮。现在把这条路拆坏了约二十华里,行走非常困难。特别是人们称为掉泪沟这段,石板拆除后,雨天道路泥泞,泥浆淹没行人足背,夏天路壁还要垮踏阻断行路。行人怨声载道,“掉泪沟”就这样被叫出名了,直至今日未绝。
这些情况不胫而走,被当时的民国县政府知道了。先是觉得修路是一件公益善举,组织县工务段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拟修的小马路进行勘测,试图结束这条滥尾路;结果是修建经费三河乡公所承担不了,即便县政府也无法张罗经费,只得望路兴叹了!无法完善这条滥尾小马路,舆论谴责日益剧烈,鉴于压力,时任民国县长王作宾将露乡长撤职,缓舒民怨!
这条滥尾路,历经两个朝代,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解放后的1970年,叙永镇政府才着手把拆掉的东外街部分和坪上街全部路段铺筑成三合土路面,人们才告别了泥泞的道路。
至于拆坏了的那一段乡村石板路,一直到2016年大兴农村公路“村村通”时,才把掉泪沟一段修成了水泥公路。
近年来,每到夏天,我都到合乐乡消夏。我与当地年长的人闲聊时,也谈到掉泪沟的由来,都认可我上述记述,只是他们了解的情况,没有我邻居那么详细。
“掉泪沟”由于时代的进步,当年为修小马路拆坏了的路面变成了沥青和水泥公路。从叙永城到合乐乡三河街村,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人们都感觉出行快捷、方便,物资交流也通畅。
现在,交通便利虽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掉泪沟”之名永远在人们的心中抹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