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行【醉美江南】
我虽则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却对江南水乡充满了喜爱与向往,偶得了闲暇与节余,终于可以有机会去走上一遭,我选定了苏州这座城市。
东北的天气还有些乍暖还寒,可到了苏州,一下了火车走在大街上,身上竟已冒出了些许热汗,地大物博的中国,隔着这个距离,气候差异果然不同凡响。然而更令我觉得不同凡响的是这座城市。也许在某一个地方住惯了的人不会觉得当地有什么不一样,但对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新奇得不得了。在我所处的东北地区,若是想见一见中式古典传统建筑风格,必须要专门到某一景区去观赏一番才能见得到,但苏州不是。大街上、小巷子里、人行道上、马路边随处可见徽式的围墙、小桥流水、黑漆木门上两旁挂着红色的灯笼、黛瓦白墙,连公交车的站点都设计成了中式古典样式。我简直觉得,这一趟来到这里,不需要特意去那些著名的苏州园林去游览了,单只是这样徜徉在这座老城的大街小巷,便已经足够一饱眼福了。
因我决定要去苏州最著名的拙政园观赏一番,而下车的时候园林已经到了关闭时间,我便特意想在拙政园附近找个地方住下来,以便明天前往。令我更加心悦的是,这里完全不见现代式建筑的普通宾馆,竟然连住宿的地方都像古装剧中的客栈一样。虽然内里的床铺、卫生间、桌椅也是当下流行的款式,但从外表看上去,就已经足够让我驻足流连了。我进了一家名叫花雨阁客栈的宾馆,我是一个人住,订了间不算大的房间,前台客服看了我的身份证,还说跟我是东北老乡,特意为我找了一个最好的位置。不知道是真的,还是想留住我,在故意跟我拉近关系。但我宁愿相信那是真的,想来一个人在远离故土的这样遥远的地方,内心始终都是孤独的。房间在二楼,我沿着楼梯往上走,看到墙壁上还有旅客留下的便利贴,写着自己的心情。我觉得连楼梯的扶手都是触手生温,不是一根硬邦邦、死板板的木头,而是载满了故事的。房间的棚顶用中国最传统的图案喜鹊登梅画面的贴纸包裹住,正中央的顶灯也是一只大红灯楼,我立刻爱上了这间屋子。
简单收拾了一下,想出去吃个便餐,一个人的晚饭不需要铺张浪费,我就在客栈隔壁的一家小面馆里坐了下来。面条刚端上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去吃,因为东北人做菜常常是很多的作料都放进去,很多时候都是一道菜即综合了咸、辣、酸、甜等各种口味,而且我喜欢吃辣,往往吃的东西还未等入口,先看着颜色便是火红的诱人。可今天这碗苏州小面是清亮的嫩白,早就听说过江浙一带的口味如同这里的风情一样,轻灵婉约,不似东北那般泼辣豪放。从这一碗小面里便能看出——素白的面条整齐有序的排列在碗中,上面衬上几棵翠绿的香菜,汤汁真的像水一样,看不出放过任何调料的样子,只是上面略略的飘着几点淡淡的油花。我试探着送一口放入嘴里,初入口时觉得没什么味道,清淡得很,我想这是我平时常常吃辣的缘故。但仔细品味一番,竟也尝出了一些江南的气味。一如平时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的那些清风细柳、烟雨朦胧的温润婉转,颇有些点到为止、看透不说破的意味,与东北菜那种一针见血、味道彻底的风格着实大相径庭。咽下去之后,就像品了一口带有回甘的香茶,意蕴悠缈,值得回味。
吃罢晚饭,我准备一个人在附近走走,我是个路痴,从来不知道东南西北,也不敢走得太远,以客栈为中心,选择一条笔直的路简直往前走,以便于一旦走远了,我也能自己再按原路返回找回来,倘若拐了弯,可就真的会迷路了。原来每一座城市都是有所谓的“步行街”的,就在拙政园的附近也有一条步行街,虽然此时已天色将晚,店铺和摊位陆陆续续开始打烊,但从已经打了烊的店铺和摊位上一样可以看出,这里白天就是一个服装和小商品以及纪念品的汇集地。关了门的服装店橱窗里,是模特穿着我平时经常穿的真丝旗袍和和亚麻印花长裙,配上印有水墨画的丝巾,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的风格。店铺的名字也格外“江南”,其中有一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叫做“桃花坞”。坞字在汉语中有三种解释,一是防卫用的小堡,二是地势四周高而中间凹的地方,三是在水边建筑的停船或修建船只的处所,我觉得用在这里,更恰当的解释是将第二种和第三种相结合,在水边一处周高而中间凹的地方停靠着一只乌篷船,或是修建着一座小筑,像极了金庸和古龙笔下的一对侠客情侣退出江湖、不问世事的生活。
天已彻底黑了,我返回了客栈,洗漱完毕躺在床上,面对着棚顶暗黄色的壁纸,点点红梅有喜鹊轻舞的画面,和原本橘黄色却被红色灯笼笼罩得变成了橘红色的灯光,常常失眠的我竟然困意袭来,渐渐地睁不开了眼睛。在这古色古香的环境中甜甜的睡去,单等接下来几日饱尝这苏州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