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独山古玉,漂亮!

作者/河南三门峡 张帅峰
原载/《收藏》2013年3期
原标题/南阳独山玉(节选)
仰韶文化早期扁平玉斧
长17.5厘米,刃宽6.8厘米,厚1.3厘米
邓州市八里岗遗址M112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绿白,润泽细腻。体扁薄,呈梯形。顶弧形,残。弧形双面刃。近首部有一单面钻孔。通体磨光。
仰韶文化早期玉凿
长10.7厘米,宽3.1厘米,厚0.8~1.3厘米
邓州市八里岗遗址M165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黑色,质地细腻。两端有刃,一端为单面刃,一端为楔形双面刃。
仰韶文化晚期扁平玉斧
长8.9厘米,宽5.6~7.65厘米,厚1.25厘米
邓州市八里岗遗址F11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黑绿色,润泽细腻。体扁薄,呈梯形。单面刃,背有管钻而形成的大凹窝,器中部一侧有对钻穿孔。刃部有密集细长的擦划痕迹,应属劳动工具。
新石器时代玉锛
长5厘米,背宽2.7厘米,刃宽4.1厘米,厚1.3厘米
邓州市八里岗遗址H833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深绿色。平面呈梯形。背稍弧,弧形单面刃。
龙山文化晚期玉凿
长6.35厘米,宽2.1厘米,厚0.95厘米
邓州市八里岗遗址H514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黑色,质地细腻。背略弧,单面斜直刃。
龙山文化晚期玉刀
长8.3厘米,宽4.55厘米,厚0.6厘米
邓州市八里岗遗址H512出土,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黑色,质地细腻。平背,单面刃,背部一侧钻一单面穿孔。刃部因长期使用形成不规则的凹曲。
新石器时代扁平玉斧
长24厘米,宽9厘米,后1.4厘米
镇平县安国城遗址拣选,现藏南阳市博物馆。南阳独山玉,绿白,有褐色沁斑。梯形,背平略弧,弧形双面刃。通体精磨。
新石器时代玉锄
长14.7厘米,宽11.3厘米,厚1.25厘米
南召县遗址拣选,现藏南召县博物馆。南阳独山玉,质润,绿白。扁平体。平首,两侧下侈,弧形单面刃,自首至下渐薄。刃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新石器时代玉凿
长8.5厘米,宽2.4厘米,厚2厘米
新野县邓禹台遗址拣选,现藏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青色。平背,双面刃。断面近正方形。
夏代玉钺
长11.9厘米,宽10.5~11.6厘米,厚1.2厘米
宛城区黄台岗镇高堂村拣选,现藏南阳市博物馆。南阳独山玉,黑白花。平首,两侧下端略外侈,刃由三段月牙形双面凹弧刃组成,首部居中有半个对钻孔,钺中上部有一单面钻孔。器首两面残留有切割线。制作精美。
夏代玉牙璋
长37.8厘米,宽9.8厘米,厚0.6厘米
宛城区潥河乡望城岗出土,现藏南阳市博物馆。南阳独山玉,灰黑色。体扁薄,器体有一定程度扭曲。凹弧形双面刃,阑两侧饰凸齿,内近阑处钻一孔。通体磨光。
二里头文化玉戈
长30.2厘米,援宽6.6~6.9厘米,厚0.5~0.7厘米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青色,局部有侵蚀。扁平状。双重内,内中部有一单面钻孔,孔与援之间有若干道平行的浅刻弦纹,并有安柄痕。援一面平直,一面略斜。双面刃,刃与援面间有分界线。每面刃的中部都有一细而工整的凸棱。戈锋尖锐,锋与刃交接处逐渐增厚形成弧形。
商代晚期玉戈
长19.4厘米,援长15.9厘米,援宽4.7厘米,内厚0.4厘米
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阳独山玉,翠绿色。上、下刃皆斜直,有中脊。内近方形,雕出上、下阑,内前端有穿孔。
西周玉杖首
高3.3厘米,腹径4.5厘米,内径1.9厘米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现藏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南阳独山玉,绿白。状如鼓。器表饰多道凹弦纹。纵向有较大穿孔,用以纳杖。
新石器时代玉铲
长23厘米,宽6.5~9厘米,厚1.2厘米
河南省镇平县安国城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南阳独山玉,色泽深绿。体呈扁平长形,上窄下宽,中间略收。双面弧刃,靠近铲背居中有一两面对钻孔。通体磨光。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独山玉既不是闪石玉,也不是辉石玉,而是“黝莲石化斜长石”,或者说是斜长石类玉石,在我国玉资源中可谓一枝独秀。独山玉具有油脂、玻璃光泽,莫氏硬度范围为5.4~6.4,比重为2.73~3.18g/cm3。透明度可分为微透明、半透明、透明。通过对不同样品的硬度测定,独山玉的硬度远大于其他玉材。依照传统方法按颜色划分,可将独山玉分为八大类,即白独玉、绿独玉、黄独玉、青独玉、红独玉、紫独玉、墨独玉以及杂独玉(多色玉的统称)。独山玉中产量最大的是杂独玉。多种颜色不同的玉常混杂在一起,呈现绚丽多彩的面貌,这是独山玉的一大特色,为能工巧匠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和使用素材。
关于南阳独山玉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张衡《南都赋》:“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璞,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张衡的出生地西鄂县治距产玉的独山约10公里,其所指玉璞应即是南阳独山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南朝梁陶弘景云:“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徐界亭部界中。”南阳独山玉的使用范围是以独山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方传播。夏代以前,其分布范围约为南阳所属的唐、白河流域,湍河流域,这是独山玉石器分布的中心区。其向北至伏牛山之阴,应为分布区的北界,向西界址应不逾丹江之右的宛西山地,向南分布范围当不出唐、白河入汉水口之南,东北出南阳盆地。在平顶山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文物库房,存有从蒲城店遗址拣选的8件独山玉石器,遗址的时代早至龙山文化,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支流沙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可能已有独山玉石器的使用。夏、商、周三代,南阳独山玉的使用范围向外有了大幅度拓展。从夏、商京畿腹地,到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一些地区均有独山玉石器的发现,说明独山玉已步出狭小的区域,在广袤的中原大地驻足。
南阳独山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源头距今约有6000~7000年的历史,但这还不是最早的源头。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出土的用独山玉制作的扁平玉斧和玉凿,距产玉地约40公里,从这个距离来看,亦应为“就地取材”。从工艺角度观察,这两件玉器通体磨光,不排除使用了抛光工艺。扁平玉斧绝不是独山玉的最早源头,它应早于邓州八里岗遗址。根据岫岩细玉沟闪石玉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例证,判断独山玉启用的时间应不晚于新时期时代早期。
龙山文化时期至夏商周,是独山玉治玉的发展期,龙山文化时期的玉石器尚保留仰韶文化时期的某些特点,但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南阳一些遗址中拣选的独山玉石器和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的龙山时期器物,与其他遗址拣选器物相比,多有相似或雷同者,有些器物则与其他地区遗址相当于此时段文化层出土的器物相类。据统计分析,属于此时的南阳独山玉石器明显增多,器物造型相对规范,玉质档次相对较高,用玉的范围已超出南阳盆地,东北可能扩展到今平顶山市所辖的一些区域。
夏商周时期器物虽然发现较少,但随着考古新发现和调查研究的广泛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标本出现,其分布范围也会有进一步的扩展。这一时期劳动工具类相应减少,礼器类的品种相对增多,由原始社会单纯的扁平玉斧扩大为玉钺、玉戈、玉璧几个器种,大类中又增加了生活用具,如杖首。用玉的主人或为显要的奴隶主贵族,或为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或为诸侯虢公所使用。由此,可窥知南阳独山玉在三代统治者心目中所占的重要位置。【节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