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文化】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一朝秋露暮成霜。

白昼愈短,气温忽降,霜冻始现。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秋季最后一位正式登场。

10月23日,今日霜降。

霜降时分,北方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霜冻;东北、内蒙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开始向零度不断靠近。即便是长年温暖的南方,也开始感受到秋风的萧瑟。

通常,我们会将第一次出现的霜称之为“初霜”,也称之为“菊花霜”,此时恰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霜降之“霜”,从何而来?

早在汉代,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它由地而发,并非从天而降的原理。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自己的《论衡》中就有描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不从天降。

气肃而霜降”,肃杀是“霜”的代名词。《红楼梦》曲词中就有“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们也用“凌霜傲雪”来形容菊花或梅花的品格。足可见霜之威力。

民间有云,“寒露百花凋零,霜降百草枯黄”,野草的生命力毋庸置疑,但此刻,它们也拗不过伴随此时节而来的气温骤降。范仲淹有一首《苏幕遮·碧云天》,其中那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深秋的萧瑟一览无余。其实,霜降时节虽然草木枯黄,难免有飘零之感;但经霜的农作物、植物,反而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沁园春·长沙》中那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是秋之绚烂。

农田里忙碌的农人们则顾不得去欣赏秋季风光,“霜降到,无老少”,意味着此刻无论庄稼成熟与否,都要开始收割了。在以前,那些孩子们喜欢的零嘴儿,此刻也开始逐渐上市。《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无论是糖炒栗子还是烤红薯,都是幼时最美好的记忆。

霜降三候,体现着大自然对我们的温情提示。

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后,人们发现豺狼会将捕获来的猎物陈列在地,然后再食用。先民们认为,这是豺狼等野兽,向上天表达敬意。——其实可能更多是为过冬的储蓄。

二候草木黄落。

草木飘零,树叶枯黄,自然界呈现出一种将要封藏的状态。

三候蛰虫咸伏。

山洞中的小虫子们也渐渐蛰伏,不吃不喝不动,准备进入冬眠状态。

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这“删繁就简”的笔法,就出自霜降。反思以总结一年的得失,静修以感受天道的力量,“做减法”,是大自然“温而厉”的告诫。

从广阔时空来看,霜降处在水山蹇卦间。

君子以反身修德”,是先民的智慧,自然的提点。反躬自省,才能推陈出新,走得更稳。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前辈君子德行积攒的恩泽,(如果自己不努力加以维系)到了第五代也就消亡了。这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显然,万事万物的发展离不开因果,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0)

相关推荐

  • 晚晴群友颂金秋

    晚晴群友颂金秋   作  者:串场晚晴群群友 图  片:群友作品+选自网络   秋  分 --徐  杉   逢金秋 迎丰收 福泽大地 喜溢神州 玉米乐开怀 棉桃笑开口 年年风调雨顺 处处山清水秀 快马 ...

  • 我想要 天上月 地上霜 还有远方

    我想要 天上月 地上霜 还有远方

  • 龍社庚子重陽天恒山雅集作品小辑

    龍社庚子重陽天恒山雅集作品小辑 龍山會·庚子九日与龍社諸子登冰城天恒山,以小杜『菊花须插满頭歸』句分韻拈得『菊』字(醉雲堂主人) 又送登臨目.九日晴秋,妙境藏峰麓.崖邊欣駐足.冰城小,一覽花江南北.寶 ...

  • 【寒露】天凉添衣,顺遂顺心

    视频号 似水若烟 与你发现生活小美好 把平淡日子夸成一朵花 视频 文章 似水若烟 图 网络 廿四节气第十七个 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过后,昼渐短,夜渐长, 寒气渐生,昼夜温差大, 晨晚颇有寒意. 北方 ...

  • 前郭县诗词学会‖《今又重阳》同题吟咏(二)

    重阳节 重阳节抒怀 杨淑芬 万里家山染彩妆,行行归雁去南方. 柳园松柏威容瘦,池岸黄花晚溢香. 欲向金风求美句,任凭玉露润词章. 登高远望云天阔,九九秋光似画廊. 重阳 孙兆兰 金风执笔绘秋光,碧水流 ...

  • 霜降|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昨夜西风袭梦来, 晓山谷中砍寒柴. 屐下百草霜未降, 胸前枫叶红似海.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秋季本就是万物肃杀的景象,霜降带来的气温骤低,更成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去国怀乡,人 ...

  • 【时令文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 "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渐冷,露凝成霜. 10月23日,今日霜降. 霜降始霜,起 ...

  • 【时令文化】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古籍<群芳谱>中如是说.天渐寒.日渐短,南唐徐铉曾留有诗作一首: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 ...

  • 【时令文化】小满未满,人生如是

    <荀子·宥坐篇>记载着一个故事: 当年,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前往鲁桓公宗庙参观. 发现院中有一个器物,形状十分奇特. 孔子向守庙人请教:这是何物,又有何用. 守庙人说:这是鲁桓公用来警示自己的 ...

  • 【时令文化】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谷雨"的由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文字"的产生密切相关. 据说仓颉造字成功后,上天想要给他丰厚的奖赏:仓颉自 ...

  • 成忠臣:人生最大智慧是来自儒释道文化中“水”的智慧

    作品会说话2021-04-10 08:50:58 儒释道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着,就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互相辉煌.自古中国文化中就有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

  • 【时令文化】清明丨清明无客不思家

    暮春时节已至,万物生长此时. 草木青青向荣,惠风和畅气清. 今日清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春节.端午 ...

  • 【时令文化】芒种丨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南宋虞似良的这一首诗,融合实景与虚景,为我们勾勒出春天农夫插秧.夏季秧苗挺拔的万物生长之景.恰在此时.6月5日,今日芒种. &quo ...

  • 【时令文化】端午丨岁岁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无论南北,华夏大地总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在北方,人们常常会登高赋诗,品尝甜粽:  而南方,击鼓赛龙舟之外,咸粽更受追捧.  无论咸甜 ...